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他本来想要澄清这些荒唐的传言,这位杨尚书可不是什么知人善用的君子,根本就是一个不报隔夜仇的小人!
可是他又不敢说,生怕这话传到杨思忠耳朵里,怕是这辈子都別想要回京了!
算了算了,还是先去了辽东,然后再想办法请求调回来吧。
——
【《请开拓辽东疏》通过。】
【东北开拓时代从此开始,大量內陆百姓闯关东,最终將冻土变成了家园。】
【安东都护府的成立,宣誓了东北和远东地区的治权,大明逐渐將这些地方变成稳定的统治区域。】
【这片远东土地,同样也带来了领土战爭,一个充满土地扩张欲望的邻国,给边疆带来了新的威胁。】
【国祚+2。】
【威望+1000。】
【剩余威望:1700。】
苏泽关闭了【手提式大明朝廷】,竟然加了这么多的威望?
苏泽想了想,这大概和民间越来越强烈的“追復汉唐”的思潮有关。
自从大明几次对外战爭胜利,並且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战利品后,民间对於盛世的期待又多了一些。
追復汉唐故土,这是《新君子报》最先打出的口號,然后就被各大报纸引用。
《新君子报》甚至还考举了汉唐时期的地图,將汉唐控制的西域区域都囊括进去,作为单独的地图出版。
这份地图也获得了热捧,不仅仅《新君子报》出版的地图卖空了,就连京师的盗版书商纷纷加印,市场上也供不应求。
看来是自己切中了民意,所以才能涨这么多的威望的啊。
可以往苏泽也做了不少百姓欢迎的事情,为什么以前没有增加这么多?
苏泽有了一个猜测。
这个【威望】,大概是能对国家有影响力阶层的威望。
以往这个群体就是“官员”,甚至可以狭隘的说是“文官阶层”。
因为只有这种威望值,才能决定政策的走向。
但是如今隨著更多阶层冒头,就连朝廷制定政策,也要顾虑很多阶层的呼声,那能够影响朝政的群体也增加了。
正在追復汉唐狂热之中的京畿市民阶层,也有了自己的需求。
自己迎合了他们的需求,自然也就增长了威望值了。
当然,这只是苏泽的猜测,他合上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不一会儿一名身穿工匠服饰的人走进了报馆工坊。
以往大明的匠人都是短打加上半裤的打扮,实际上普通劳动人民基本上都是这副打扮,儒衫是读书人才会穿的衣服,穿上儒衫根本没办法干活。
隨著京师百姓的生活变好,加上从事工匠工作的人增多,也有了“工作服”的需求。
现在匠人衣服,一般用耐磨的买布製作,竟然也和原时空一样,进化出工装背带裤(类比小黄人)。
苏泽不由的感慨,果然大眾服饰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適应工作和生活,这种背带裤方便干活,流行起来似乎也是必然的。
张毕原来是印刷馆的雕版学徒,在发明了滚筒印刷机后,苏泽举荐他成为匠官。
匠官虽然也是不入流的官员,但也算是进入到官员行列,但是张毕依然喜欢这幅工匠的打扮。
张毕算是苏泽出名之前的旧部了,《乐府新报》算是苏泽从政后第一个功绩,所以张毕依然用“总编”来称呼苏泽。
“苏总编,上次卑职说的钟表,已经製作出来了!”
张毕在机械上很有天赋,在改进了印刷机之后,他又迷上了钟錶。
钟錶可以说是最精密复杂的机械装置了,张毕一边拆解一边研究,將自己从印刷机上赚到的奖金全部砸了进去。
在苏泽知道这件事后,又將涂泽明送给自己的西洋座钟送给了张毕,同时又掏出一笔钱来资助他对钟錶的研究。
张毕果然在钟錶上非常有天赋,他在听了苏泽的描述之后,摸索出一套机械原理,並且设计出了名为擒纵的特殊机械装置。
在发明了擒纵装置之后,张毕製作的钟表精度又上了大台阶。
在苏泽看来,张毕製作的钟表已经非常精密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洋钟錶。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西洋钟錶只有时针,能够精確到分针的,就是涂泽明送给自己的高档精密钟錶了。
而张毕製作的钟表,已经有了秒针,並且一天下来误差已经在一分钟內了。
这已经是了不起的精度了!
这样的钟表,其实用来计时已经完全足够了。
可苏泽需要的不仅仅是计时的钟表。
航海的时候,海上確定纬度是很容易的,无论是六分仪和郑和使用过的牵星板,都可以非常准確的测量纬度。
但是经度就很困难了。
测量经度的两条路线:
一是製作准確时钟,在確定了標准时间后,利用当地时间和標准时间的时差,计算出经度的方法,名为钟錶法,这也是苏泽资助张毕,试图製作出更精密钟錶的原因。
二是通过测绘天象,利用星体位置来计算时间,以星体为钟錶来计算时差,最后计算出经度的方法,名为天钟法,既以天为钟。
这条路线就是在南京天文台测绘的少史令黄驥,正在钻研的事情。
黄驥在南京不仅仅自己测绘星图,还从民间搜集星图资料,同时又让沿海各港口,搜集各国的星图测绘结果。
黄驥前阵子来信,天钟法已经有了新的突破,他从月亮运行轨跡中找到了规律,似乎发现了利用月相来计算標准时间的方法。
这些年来的投入,终於有了结果。
张毕將一座精致的钟放在了苏泽面前,向苏泽说道:
“总编大人!这是卑职製作出来新钟!在陆地上十天的误差在一秒以內!”
“这么高!”
苏泽惊喜看著这座钟,这个精度已经足够充当航海钟了!
但是苏泽又问道:“可是这座钟在船上准吗?”
时钟法最重要的就是航海钟了,海上和陆地上的环境不一样,顛簸的海浪和潮湿的海上空气,都会对钟錶產生极大的影响,能够在陆地上准確的时钟,到了海上就未必准確。
张毕自信的说道:“总编大人,卑职在牙雕绣球上等到了灵感,使用了多级平衡的装置,可以保证在顛簸的环境下,依然保证钟錶的稳定。”
张毕拆开了外壳,苏泽看到了类似於后世相机云台一样的装置,不由感嘆张毕的巧思。
张毕又介绍了他为了应对湿度和温度影响,使用双金属来抵消金属热胀冷缩的工艺,最后说道:
“总编大人!卑职愿意携带钟錶出海,验证时钟法可行!”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