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34章 海龙王的诞生
随着书局有牡丹亭全文售卖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聚拢过来,张员外也赶紧让人全部排进队伍。
而瞧见这么多人聚集,苏州府衙也连忙派出了人维持秩序。
其余路过的人瞧见这么多人排队,都不管排的是啥,本着宁可错杀不能错过的心思,也排了进去。
在这个阵势下,清凉居趁机推销冰镇酸梅汤这都是小事,关键是,牡丹亭被这么一炒,再加上本身极其过硬的品质,在苏州城彻底火了,余波也注定将慢慢散开,推向各地。
而作为唯一演出牡丹亭的园子,沧浪园在自身本就过硬的品质之下,一炮而红,如愿爆火,也是在了情理之中。
沧浪园当天晚上的位置,还没过未时,便已是一座难求。
身为这一切幕后操盘手的齐政,却没有什么沾沾自喜,他悄悄来到了沧浪园中,在沈千钟的房间内,将在此处忙活了近半个月的汪直和宋徽叫了过来。
和上次焦头烂额之下的匆匆一面不同,此番好整以暇的齐政,也清晰发现了这二位的精气神,着实比以前差了一大截。
而二者之中,宋徽又要更严重一些,眼底无光,面容麻木,跟被好几个坐地吸土的富婆伺候过好几夜一样,离着行尸走肉也不远了。
让二人坐下,齐政并没有先从宋徽下手,而是看向汪直,“对于将来,你是怎么想的?”
汪直立刻起身,看着这个当初将自己亲手招进流民军,还给自己赐了名字的年轻人,眼神之中充满了尊敬,恭敬道:“回大人,小人不知。”
齐政笑着摆了摆手,“别这么紧张,坐着说话。”
他轻笑一声,“你说你不知,倒是坦诚,也不算有错。你现在这个状态,就叫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不知道咋用。要想知道咋用,那就得先明白你的才在哪儿,有多少。”
他看着汪直,“我考你一个问题,此番中条三郎和麾下的倭寇,命丧苏州城,你认为整个南京省的倭寇情况会是如何发展?”
汪直一愣,没想到齐政上来就是这么大的问题。
齐政笑着安抚,“别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咱们这儿又没外人。”
汪直想了想,“小人以前是在洪家养猪的,喂猪的时候,猪通常都会抢槽,小人就发现,每次都是那几头能挤在最前面,因为他们强壮而且霸道。”
“倭寇是一群猪,像中条三郎这种,就属于比较强壮的猪。他狡猾、强大,所以能够盘踞在一块大的地盘之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是,就像猪栏里的猪,被杀掉了一头,那个位置并不会空着一样,当他没了,这个地方并不会理所当然地就清静了,如果朝廷不能毁灭他们的据点,把他们连根拔起,并且不给这些倭寇存活的机会,那就还会有新的倭寇占据这个位置,成为新的中条三郎。”
齐政很满意地鼓了鼓掌,“见微知著,你这脑子就是你的倚仗。”
他看着汪直,“那我现在很正式地问你一个问题。待各方巡视的队伍回转,江南事毕,殿下就将回转中京,你们这支队伍里,愿意从军的,殿下会亲自带回去,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也会进行妥善的安置。你如何选择?”
汪直显然这些日子没少思考,略作沉吟便开了口,“从小人本心而言,自然是不想离开家乡,但如果留在苏州的,殿下只是发些银钱,我等只能如以前一样浑浑噩噩地度日,那天下之大,小人皆可去得,全凭大人安排!”
齐政微微点头,这一番话倒是真情实意,也没有作伪。
“你想留在江南,但也想建功立业,我倒是有一条路可以给你。”
齐政的话,让汪直瞬间激动,“请大人赐教。”
“去当海盗,取代中条三郎的位置,甚至做到更大。”
齐政缓缓开口,目光则是平静而犀利地盯着汪直的双眼。
汪直面色猛变,扑通一声跪下,“大人,冤枉啊,小人家世清白,也从未有过做贼之心!”
“别着急。”齐政起身将汪直扶起,轻笑道:“不是怀疑你做贼,也不是让你去做贼,而是让你通过做贼这个手段,去建功立业。”
他看着一脸懵逼的汪直,“你啊,还是要多看书,多读历史,以你的脑子,自然就能明白很多事情。”
“就拿此事来说,你可知道你们凌将军的爷爷,也就是定国公,当年如你们这般大的时候,曾做过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
“他当时初入军伍,是个小将,跟在军神大人麾下,去剿灭太行山七十二路贼寇。你说说,这些山贼一般有什么特点?”
汪直想了想,“老巢不好找,大军一来,往深山里一钻,朝廷根本不好清剿。朝廷大军一走,他们又出来为非作歹,咦,这不就跟倭寇一样嘛,除了倭寇比他们难对付点。”
齐政点头,“但是朝廷的大军不可能一直在那儿耗着,人吃马嚼,那可是销不少。于是,本来不难对付的山贼,却成了困扰周边百姓的大难题。”
“军神大人是怎么解决此事的呢,就是让定国公带了一队人马进入太行山装作落草,他们本身能力不俗,又暗中有朝廷支持,慢慢在这群贼寇里面越混越好,最后都快成了七十二路贼寇的龙头了。”
齐政笑着道:“后面便与朝廷大军配合,将这些贼寇聚拢,一场伏击,一战而定。定国公也由此名震天下,很快便袭了爵。所以,你能明白了吗?”
汪直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是,让小人效仿定国公,在海盗和倭寇之中,搜集他们的情报,而后为朝廷的清剿创造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