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为啥只填一个?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刘老师望着顾俊辉,内心很感慨。回想起这半年来,顾俊辉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不光是学习进步巨大,还会创作歌曲。
就身形现在也长高、长壮不少,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沉稳劲儿。
更惊讶的是,从楚若琳那里了解到,顾俊辉在股市的操作资金已达上千万。
这个班级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非他莫属。
顾俊辉拿着答案认真对照,语文这科由于作文方面把握最足,预估能拿到140分。
英语现在是他的强项,考试时发挥也稳定,觉得能拿到140分以上。
对于数理化这三科,预估单科成绩都能在110到115之间。
总分预估在610到620之间,这个估分是偏保守型的。
以这个分数,考到想要去的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对于估分,一般来说!理科答案相对客观,估分更为准确;文科则主观性强,偏差较大。)
估完分接下来就是填志愿。
(我国高考填志愿的发展历程,总共分了三个阶段。
在90年代以前,是先填志愿后高考,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考生往往只能凭借平时的成绩和对自己的预估来填报志愿。
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太多,许多考生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而当下,1996年实行的是先估分后填志愿。虽然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因为是估分填报,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顾俊辉的记忆里,未来2010年左右,才实行先公布分数再填志愿。
这种方式无疑更为合理,考生不仅能明确自己的分数,还能知晓自己在省内的排名,大大减少了填报失误的概率。
让考生能更加科学、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估完分,接下来便是填志愿环节。对顾俊辉来说,这过程格外简单。
心中只有一个选择,鹏城大学(深圳)。
顾俊辉便第一个交了志愿表。
刘老师接过志愿表,刚扫了一眼,就急忙叫住:“顾俊辉,你怎么只填了一个鹏城大学?
可以填报好几个,你不再多考虑考虑。”
“刘老师,我想好了。”
刘老师关切道:“你估分多少?可别冲动。”
“预估在610到620之间吧。”
顾俊辉话音刚落,原本还嘈杂的周围瞬间安静了,紧接着,同学们炸开了锅。
“什么?居然估到610到620分!”
“上学期期末考试顾俊辉还在十几名徘徊呢,就上次月考也才561分呢?
我自己预估,还达不到上次月考成绩呢,他进步这么大?”
同学们投来惊讶的目光,在大家眼中,顾俊辉的最近变化实在太大了。
以往稚嫩的脸庞,如今很沉稳,面容俊朗,和周围还带着青涩的同学相比,竟像是成熟三四岁了。
刘老师也十分惊讶,语气中满是不解:“你这分数非常不错,可以选择很多好学校啊!
为啥只填这一个?”
“我想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那里汇聚了前沿的资源与理念,对我未来的发展更好……”
心里想着的却是:深圳紧邻香港,而香港将是明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战场。
这对于在金融领域有着野心的顾俊辉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而在文娱方面,当下港台地区的影视娱乐产业高度发达。
以深圳为踏板,依托香港,更能快捷地将音乐、影视、传媒方面的布局拓展至海外。
这是他迈向金融巨鳄和文娱大佬的关键一步。
当然,在内心还潜藏着一个实业野心。
虽说目前还未到实施的阶段,但必须先在那边打下一个楔子。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