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28章 安排汤平
威远关的关城比雁门关的要小,不过雁门关毕竟沦为内地,重要性远不如威远关,威远关的军事体系和经济价值又远高于雁门关。
中午时分,天气比较炎热。
关城实在是没有什么景色,王信站在城头上,望着远处连绵的丘陵,到处都是绿色,对此地的资源比较认可。
这年头没有别的燃料,百姓们主要使用的是木材。
乡村人口稀少,还能维持平衡,可城镇就不行了,越是接近城镇植被越少,所以才有了往城里卖柴火的行业,也有了卖炭翁。
树木是土生土长,而煤炭受制于运输,大部分地区无法普及。
望着一望无际的长城,大部分地区修建在荒野山丘,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如果用来修建铁道,一万里的铁道也不在话下了吧。
可惜,想想就行。
真要干起来可不容易,很多事的确是对的,但是要符合当下的生产力。犹如最大的败家子杨广,做的事情件件属于惠及千秋万代的事,可偏偏却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伤害,事情也没有办成功。
典型的眼高手低,眼光的确很高,可超出了实际。
所以想要修建铁道,必须要有市场需求,有了充足的市场需求,铁道的诞生才能顺理成章,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众望所归。
“见过将军。”几名掌柜在史平的带领下,来到城墙上看见王信后纷纷行礼。
王信回过头,打量了众人一眼。
掌柜们年龄不一,穿着一身绸缎,并无过多拘束。
前明禁止商人们穿丝绸,大周开国时也禁止,还是太上皇刚刚登基的那些年,社会风气开放了很多,商人们也开始穿绸缎起来。
不过买官卖官依然停留在勋贵阶层,普通的官员和商人并无法买官。
通过买官卖官,又或者战乱,乃至流民等是判断不出一个国家是否兴盛的。
如康乾盛世,沿海几千万的流民饥民,又有买官卖官是常态,贪污更是人人参与,毫无道德风气,在各朝各代都会是昏君背负骂名,却是个盛世。
太上皇是不是明君,大周是不是个盛世,王信不得而知,毕竟这些是后世史官记载。
总不能告诉队伍们,再坚持两年,八年抗战就胜利了。
不管太上皇如何,也不论大周如何,自己从小事做起,做正确的事,那么自己的选择就不会错。
“将军在看什么?”
一名掌管突然问道,打算看看新来的将军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看商道。”
那掌柜笑道:“听说将军有点石成金之术。”
王信在大同声名鹊起,许多人打探过王信的来历,不同的人关注的方向也不一样,商人们得知河西集市的事情,对王信和扬州商人的合作并不陌生,但是比较满意王信的态度。
王信能遵守约定的行为,是商人们愿意支持的。
“相比较点石成金之术,我更会打仗。”
听到打仗,众人愣了愣,想起此人的身份,以及城里被扣住的货物,有人按捺不住,焦急的问道:“将军准备扣押我们的货物多久?”
听到同伴出声,刚才试探的青年掌柜闭了嘴。
“我没准备扣押各位的货物,更没想过要给各家商号造成损失。”王信直言相告,然后说道:“接下来,关外可能有战事,你们各家的货物也无法出关。”
这些货物明显是用来去关外和胡人们做交易用的,自己要和单于部打仗,日后很难说,所以这批货物无法运往关外。
“当然,你们各家谁准备把货物运回内地,加上名单,我会安排人监督,名单上的物资会放行,任由各家运走。”
听到王信的解释,众人半信半疑,心情好了许多。
至于运回内地,运输成本如此高,岂不是赔本,留在威远关要不了多少成本,各家不过是养了几名伙计照看而已,只是有人担心道:“将军还要与单于开战吗?”
众人面色不定,各有各的担心。
王信摇了摇头,“我已经告诉了单于的使者,单于想要向我求和,必须亲自来威远关见我,我才会相信单于的诚意。”
有人懂了。
最先开口的那青年掌柜笑道:“王将军不信单于部,单于主动来见将军,无论谈了什么,那欧彦虎就会怀疑单于,两人的结盟就会受到影响,将军实在是高!”
那青年掌柜竖起了大拇指,众人恍然大悟。
王信没有反驳,不说话就是默认,大家纷纷猜到了王信的想法,看来和平很快会降临,只要不影响大家的生意,谁做主威远关都行。
主要是冯迪太不中用,大家想救也来不及。
和冯迪合作了许久,已经达成了默契,众人并不想轻易换个合作对象,哪怕是王信,众人也不畏惧,王信说冯迪造反,造不造反不是王信说的算。
奈何冯迪不禁吓,又或者冯迪有什么把柄落到王信手上?
众人想不通,索性不再多想,如今接触了王信,看样子比较好说话,众人心里安稳了点,只能暂时观其行。
等商人们离开,陪在王信身边的汤平冷漠道:“这些人的势力很大,属下了解过了,威远关的守军,实际上都在给各家干活。”
威远关的守军除了一些个夜不收,大半也是廉价的民兵。
商队从内陆带伙计到边关,需要的成本太高了,使用这些廉价的民兵很便宜,双方一拍即合,互相需求,很快融为了一体。
说是民兵,更像是为商队干活的伙计。
王信不以为然,反而说道:“不只是威远关,郑浩也来试探过我的口风。”
“他?”汤平一脸意外,心里升起愤怒,亏他还把郑浩当做同袍,怒道:“没想到他是个叛徒。”
“不至于。”
王信摇了摇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对自己忠心耿耿的。
军队是个半封闭的环境,加上汤平、刘通他们这些人的背景简单,出身于底层,所以才能做到对自己忠心耿耿,郑浩是读书人,头脑灵活,又是当地地方大户,以家族为重,怎么可能做到对自己忠心耿耿呢。
要团结更多的人,虽然郑浩并没有对自己忠心耿耿,可自己去哪里找那么多忠心耿耿的人呢,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