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612章 接近真相
“岂敢劳袁参政为小邦之事如此奔波操劳。还是请袁参政允许柳副使返回汉阳吧。”吴允谦既不敢给袁可立看信,就更不愿意让他在这时候跑到王京去了。不过,吴允谦也没有把袁可立的话当真,只觉得这是一句意含否定的玩笑话。
袁可立缓缓收起那骤起的笑意。“圣节使团的使命是去京里给皇上贺寿。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在中途掉头呢?”
“使团不掉头,”吴允谦解释说,“我们只准备让柳副使一人带上三五个随从返回汉阳,在下和李修撰以及其他使团成员则按照原定的行程继续前进。”
“呵。哪有这么干的?”袁可立摇头道,“我活了五十多年,还从没听说过朝天使团在行进途中,突然分出一人离团折返的事情。”
“但也有使团成员因病迁延,其他成员先走一步的旧例啊。”吴允谦硬着头皮继续斡旋,“而且行程预计两月,皇上的万寿圣节更是在百日之后,只要柳副使快去快回,或者再请汉阳那边补派一名副使,就绝不会误了三使朝天贺寿的礼数!”
袁可立的耐心将尽,不想跟吴允谦掰扯了。他直接问道:“吴藩使,你们为什么就非得让柳副使回去?”
吴允谦从袁可立语调中听出了不耐烦情绪,于是进一步放低姿态。“在下刚才说了啊。兹事体大,只靠一封信函是说不清.”
“吴藩使!”袁可立震声打断吴允谦的废话,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你就告诉我,这个人去汉阳送信的人,为什么就非得是柳副使!其他人去行不行?我们这边派人去行不行?”
“这”吴允谦实在扛不住了,只能一脸难色地望向柳应元。“也不是不行。”
“那不就成了,”袁可立面色稍缓。“诸位回去写信吧。我和高参政签过字,就派人去王京。分量的事情吴藩使不用担心,我保证去王京的人有足够的分量。”
“是。”吴允谦低下头,叹气似的说道:“我们这就回去写。”
————————
吴允谦三人在几名驿卒的陪随下,垂头丧气回到了下榻的驿馆。
就算不仔细观察,吴允谦也能注意到,驿馆附近的人明显变多了。而且那几个陪着他们过来的驿卒在把他们送到地方之后,也停留在了之前站立的位置。如此做派,就差直接把封条贴在门上了。
“唉!”书房门关,吴允谦哀叹落座。“二位说说吧,这封信要怎么写啊?”
“写什么信啊。现在就不能让袁参政派人去汉阳!”柳应元摔坐到原来位置上,整个人都颓了不少。“要出大事的!”
“我知道。但是袁参政的话都说到那种地步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吴允谦手肘抵桌,手背撑头。“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袁参政就是不信任我们!”
“可这是为什么呢?”李庆全也是一脸丧气,“他怀疑我们通敌吗?”
“比这还糟。”柳应元虽是在对李庆全说话,但他的眼睛却看着窗外的晚霞。“‘有佶、构之君,方有桧、伦之臣’。我觉得,袁参政很可能早开始怀疑王上乃至整个朝鲜了。”
“就因为那封告密信?那可是鞑子写的!”李庆全愤愤不平。
“如果只有那封信大概还不至于。”鎏金般的晚霞覆盖了柳应元的大半张脸,也掩蔽了他复杂的眼神。
“还因为什么?乔游击?”李庆全想起了那一阵炮击之后,柳应元对他说过的话。“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柳应元并不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天朝为什么突然派袁参政来镇江设道?”
“奴贼攻沈不成,改图朝鲜,我朝中人能预料得到,天朝的有识之士肯定也能预料到啊。”李庆全说道。
“不对!”柳应元摇头。“太快了。”
“什么太快了?”李庆全接着。
“你还记得今天上午的茶会上,袁参政说他是什么时候出京的吗?”柳应元又反问。
“啊?”李庆全还是没能理解到柳应元的意思,但也就这个问题开始思考了起来。
“‘三月末出京,不久前才刚到镇江’。”吴允谦直接就回想起了袁可立的原话。
“这有什么不对的吗?”李庆全不但想起了当时的场景,还特别回忆起了吴允谦递书时的恭敬姿态,以及那个将他惊的发愣的跪拜。
“奴贼是什么时候从沈阳城下撤兵的?”柳应元继续反问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着。
“大概也是三月末?”李庆全不太确定。“这时间对得上啊。”
“对得上才奇怪!”柳应元判断说:“布政参政可是三品官!据我所知,这种级别的官员任免至少得拉扯一个月才会有结果。这还是新设的兵备道!”
“天地更易了嘛。”李庆全说道:“中外不都传说,原来的太子,如今的皇上是一位极勤政的贤明君主吗?”
“这不单是勤政与否的问题。萨尔浒战败之后,纵使是先皇帝也振作了起来,至少对辽东事务的批答,很少再如此前那般迁延。但往来章奏再是快,也没有刚出战果,就新设兵备参政的事情。”柳应元的瞳孔开始颤抖了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或许已经酝酿很久了,并不是奴贼从沈阳城下撤兵之后才临时起意的。”
“柳副使的意思是,袁参政的到来并非始于辽东方面的塘报或者谏言。而是早就有的计划?”吴允谦插话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