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76章 借力打力(中)
麟德殿鸦雀无声。
若无铁证,不可能直接点名靖安!
霸了两朝的靖安大长公主,难道如今就折戟沉沙在此了吗?!——就因为小小私兵?!
眾臣无言!
在场诸臣,涉“青凤”者除却一个袁文英,还有四人,其余官员或为皇帝提携起来的新晋官员,或为清流出身、从不掺入权力倾轧的官员。
在暗处,“青凤”五人眉眼官司打得隱晦,担忧与焦灼交织。
经歷过“牵机引”之变的袁文英,却不知为何,在內心暗处升腾出一股莫名的解脱:如果此役能將靖安彻底拖下水,他们这群“青凤”是否就自由了呢他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他可以不要“青凤”了
等等。
“牵机引”.
若“牵机引”不解,他永生无法摆脱!
如果出现“牵机引”的解药就好了.
袁文英在內心暗自纠缠期间,永平帝的目光落在薛梟身上,隔了片刻,方缓缓点头,声音很低很沉:“宣靖安大长公主。”
等待其间,永平帝赐座,面生的宫人躬身垂头,端来四方糕点与鲜灵柿子,柿子橙得澄澈,已被宫人削得只余一把点缀的嫩蒂,银亮的二齿小叉含蓄地贴放在柿子之旁。
永平帝態度春风和煦,出言寒暄。
对年长者,便问候后嗣。
“.越大人的孙儿今年开蒙?四岁恐有些早了?若非候大儒之佳期,五六岁,手指骨头长硬朗了再拿笔,更稳妥——还有你的咳疾,钦天监说今年冬天十年內”
对年纪轻一些的,態度更加隨和。
“择善如今三十有一,家中二老还在陕北?今年的银杏制出来,叫六司匀两筐给你,银杏气温,正好適合略微乾燥的北方。”
一一问候过去,將一场严肃的会晤变成一场亲和的茶话。
年轻的帝王將所有人的家世、亲眷、出身、来歷牢记於心,对待出身名门,或出身不高的臣子,一视同仁,毫无二致。
此番景象,在昭德朝,从未出现过:昭德帝以“文人皇帝”自居,风雅者厌恶凡尘俗世之光景,与臣工嘮家常,此举有墮文人姿容,昭德帝向来不屑为之。
不论是装的也好,真的也罢,如今步步为营的永平帝能做到这个地步,歷经过两朝的老臣,皆颇有动容。
等待的时间略有些长,靖安大长公主绝非一宣即来的简单人物,吴大监匆匆而至,於永平帝耳畔低语两声,永平帝神色不变,挑唇笑一笑,声音恰好在场诸人都能听见:“既姑母身子不畅,自是无暇顾及表妹了。告知姑母,朕將著人去武定侯府接表妹入宫,亲自看顾表妹周全。”
吴大监躬身退去。
永平帝笑顏和煦,转过头来:“.朕刚刚说到哪里了?”
眾臣工动容之际,心头微凛。
永平帝自登基以来的这八年,存在感太低了,在臣工心中的印象只有两个词“谦逊”与“沉默”,唯一做过的出格事,是御笔硃批点了薛梟的二甲出身,可又迅速听从言官諫言,將状告恩师的薛梟贬至偏远处任职。
正如昭德帝极少展示亲和,永平帝亦不曾显露过强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