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41章 刘备:你们以为朕病重了,就真的不知道朝中之事了吗?

章武十九年年的洛阳,春寒料峭。

深夜的皇宫深处,暖阁内却热气蒸腾。

刘备与李翊对坐在一张紫檀木桌旁,中间摆着一口铜制火锅。

汤底翻滚,红油滚滚。

七十岁的刘备须发皆白,面容枯槁,不时发出压抑的咳嗽声。

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在蒸腾的水汽中闪着精光。

他拿起长筷,熟练地夹起一片肥羊肉,在滚汤中涮了涮,放入李翊面前的碟中。

“子玉,尝尝这羊肉。”

刘备的声音沙哑却沉稳,“陇西新进的,肥瘦相宜。”

李翊躬身谢恩,却没有立即动筷。

他的鬓角也已斑白,但身姿挺拔,目光深邃。

朝中皆知,这位李相爷城府极深,便是面对皇帝也从不失分寸。

“陛下龙体欠安,不该熬夜的。”

李翊轻声道。

刘备笑了笑,眼角皱纹深陷:

“朕与子玉,多久没有这样对坐而食了?”

“记得当年在下邳,寒冬腊月。”

“你我同榻而眠,分食一锅粟粥。”

“如今有肉有酒,反倒生分了。”

李翊举杯,正色道:

“臣不敢忘本。”

二人对饮一杯。

刘备放下酒杯,目光渐渐锐利:

“你建议理儿去成都犒军,只怕不单单是为了犒军那么简单吧?”

李翊神色不变:

“确实只是想让他去犒军。”

“咳咳……”

刘备一阵剧烈的咳嗽,接过内侍递来的帕子擦了擦嘴。

“子玉,你也不必瞒朕。”

“朕知道,永儿拿下成都后,在成都夜夜笙歌。”

“甚至是出兵干涉梓潼军务,有欲效仿刘焉堵住蜀道自立的嫌疑。”

李翊微微抬眼:

“看来陛下也没少关注前线战事啊。”

刘备突然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得意:

“朕虽然卧病在床,你们都以为朕对朝事漠不关心,殊不知朕对朝事了如指掌。”

“这还多亏了李相你创立的‘锦衣卫’。”

锦衣卫最早在徐州时,李翊就曾创立过。

但直到建国以来,才确立完善的制度。

当然,这也跟刘备称帝后,需要加强对朝廷的控制有关。

暖阁内一时寂静,只有火锅咕嘟作响。

李翊的指尖在酒杯上轻轻摩挲,没有说话。

刘备叹了口气,笑容渐渐收敛:

“朕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朕心里非常清楚。”

“永儿这孩子……性情从小敏感脆弱。”

“朕又缺乏对他的陪伴,所以养成了他如今的性格。”

他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夜色,看到了很远的地方:

“朕担心他会犯错,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朕也知道你派了魏延到梓潼去协助姜维,你是冲着朕的儿子去的。”

“朕也知道你肯定是为了汉室江山着想。”

火锅的热气在二人之间氤氲,模糊了彼此的表情。

“但朕也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

刘备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那就是一个父亲,永远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儿子。”

李翊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

“……知道了。”

“老臣会把吴王殿下完整的交到陛下手里,让陛下您来亲自处理。”

刘备点了点头,似乎放下了一桩心事。

他又涮了一片羊肉,这次放进了自己碗里。

“说回理儿。”

刘备转变了话题,“这孩子从小敏锐、聪明,很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

“他在京中这两年,跟朕聊到政务时,朕对他的一些政见也是颇为赞赏。”

“其中不乏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等措施。”

李翊默默听着,不置可否。

刘备观察着他的表情,继续说道:

“理儿还非常支持你的科举制度。”

“朕与他的谈话中能够看出来,他非常崇拜你这个姨父。”

“他一定是有仔细研究过你的为政举措的。”

“做和说是两码事。”

李翊终于开口,语气平淡。

刘备默然,长叹一声:

“同为你内侄,子玉未免太过厚此薄彼了。”

李翊抬眼:

“老臣对太子和藩王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哪里来的厚彼薄此的说法?”

“朕知道理儿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你作为他的姨父,更应该好好教导他,不要让他像永儿那样犯错误。”

“知道了。”

李翊的回应依然简洁。

这时,窗外忽然飘起了细雪。

刘备推开椅子,顶着病体起身,慢慢走到窗前。

内侍要为他披上外袍,被他挥手制止。

“下雪了。”

刘备望着窗外,声音有些飘忽。

“记得建安十三年的那场雪吗?我们在河北大破袁军。。”

李翊也站起身,来到刘备身后:

“臣自然是记得的。”

刘备没有回头,继续道:

“……朕知道你想要什么。”

“你的想法还很多,但朕确实有些干不动了。”

“你想做什么就放心去做吧,没有你又何来今天的汉室江山呢?”

李翊正要开口,刘备抬手打断了他:

“朕说过了,如今的汉室江山,半属刘氏半属李。”

“不论将来如何,汉室终有李氏的一席之地的。”

“毕竟我们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

“大半辈子都过来了,又有什么苦难是不能过去的呢?”

雪轻轻敲打着窗棂,暖阁内一片寂静。

两位老人一站一坐,在烛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

良久,李翊躬身行礼:

“夜已深,陛下该歇息了。”

刘备点了点头,任由内侍扶着他向寝殿走去。

走到门口,他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李翊:

“子玉,还记得我们在徐州时的约定吗?”

李翊身形微顿,缓缓直起身:

“臣记得。”

“共扶汉室,同安天下。”

刘备笑了,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怀念,几分释然:

“那就好。”

宫门缓缓关闭,将两个老人的身影隔开。

李翊独自站在暖阁中,望着那口还在微微沸腾的火锅,久久未动。

……

成都,春寒料峭中透着一丝不寻常的躁动。

三皇子刘理的车驾抵达成都城门时,吴王刘永早已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列队相迎。

兄弟二人相见,面上都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三弟远来辛苦了!”

刘永大步上前,一把抱住刘理,声音洪亮。

“为兄在成都日日思念京中亲人,今日总算见到三弟了!”

刘理恭敬行礼,目光却在刘永身后的将领面上扫过:

“二哥立下不世之功,平定益州,小弟奉命特来犒军。”

“父皇对二哥赞赏有加,特命小弟带来美酒千坛。”

“锦缎万匹,以犒赏三军。”

二人把臂同行,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向城内走去。

街道两旁旌旗招展,士兵盔明甲亮。

但刘理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士兵的装束与汉朝军队不同,显然是原魏国的降卒。

看来,正如京中所传闻的那样。

刘永收降曹叡之后,还收编了不少原来的魏国降卒。

接风宴设在原魏王府的正殿,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歌舞升平,酒肉飘香。

刘永高坐主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俨然一副君王气派。

酒过三巡,刘永举杯道:

“三弟远道而来,为兄心中欢喜。”

“今日咱们不醉不归!”

刘理举杯相应,目光却不时扫过殿外。

他注意到,守卫的士兵比往常多了数倍,而且都是生面孔。

宴至中途,刘永忽然放下酒杯,叹道:

“三弟可知,为兄在益州这些时日,无一日不思念父皇。”

“只恨军务繁忙,不能回京尽孝。”

刘理心中一动,恭敬回答:

“二哥为国征战,父皇自是明白。”

“待益州彻底安定,二哥便可回京与父皇团聚。”

刘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

“三弟说得极是。”

“来,咱们再饮一杯!”

宴会持续到黄昏方散。

刘理被安排在王府东侧的一处别院休息,门外有重兵把守。

他站在窗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不安越发强烈。

“殿下,”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情况不妙。”

刘理转身,只见骑都尉诸葛恪从暗处走出。

这位年轻的将领是诸葛亮的侄子,此次奉命护卫刘理前来犒军。

“元逊,你也察觉到了?”

刘理压低声音问道。

诸葛恪点头:

“殿下请看,这别院外的守卫,分明是监视之意。”

“而且臣方才暗中观察,王府内的士兵正在调动,恐怕……”

话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二人立即噤声,只听守卫在外说道:

“殿下安歇了吗?吴王命人送来醒酒汤。”

刘理与诸葛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觉。

这个时候送醒酒汤,未免太过蹊跷。

“告诉他们,本王已经睡下了。”

刘理低声回答道。

诸葛恪会意,提高声音回道:

“殿下已经安歇,明日再谢吴王好意。”

门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刘理松了口气,但诸葛恪的脸色却更加凝重:

“殿下,看来吴王果然有异心。”

“我们继续留在此地,恐怕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

王府西侧的正殿内,刘永正在与心腹密议。

烛光摇曳,映照着刘永阴晴不定的面孔。

邓艾、师纂等将领分坐两侧,气氛紧张。

“刘理此来,恐怕来者不善。”

刘永沉声道,“父皇派他来,绝不只是犒军那么简单。”

邓艾起身拱手:

“……殿下明鉴。”

“依末将之见,当先将三殿下软禁起来。”

“然后矫诏说姜维造反,煽动将士们进攻梓潼,造成既成事实。”

“只要封锁住蜀道,便可在蜀地成就霸业。”

刘永迟疑片刻:

“这……是否太过急躁?”

“殿下!”

师纂急声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今除我们本部兵马之外,倘若在加上南中、巴国兵马,也有十万之众。”

“凭借蜀道青天之险,绝对可以据守。”

“现如今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

“若是犹豫,只怕……悔之莫及!”

刘永在殿中踱步,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就依士载之言。”

“不过,具体该如何行事?”

邓艾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请令宫中掘一坑,置大棒数千。”

“如不从者,打死坑之。”

刘永倒吸一口凉气,但想到如今的处境,只得咬牙道:

“好!就这么办!”

计议已定,刘永立即分派任务:

一面派人去软禁刘理,一面开始准备宴会。

他要借此机会,试探群臣的态度,逼迫他们就范。

而此时的别院中,刘理与诸葛恪也在紧急商议。

“殿下,我们必须立即离开成都。”

诸葛恪神色严峻。

“方才臣暗中探查,发现王府内正在调动兵马,恐怕马上就要对我们不利。”

刘理皱眉道:

“可是城外有重兵把守,我们如何逃脱?”

诸葛恪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

“臣早已暗中查探过,王府东北角有一处废弃的水门,可以直通城外。”

“只是……”

“只是什么?”

“这一路必然凶险万分,殿下可愿冒险?”

刘理望向窗外,只见月光下的成都城一片寂静。

但在这寂静之下,暗流汹涌。

他想起离京前父皇的嘱托,想起李翊那意味深长的目光,终于下定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华娱从一夜爆红开始

黑皮大将军

我不是袁术

御炎

重回年代,接盘成为人生赢家

特别富

三国:我不是刘封

神纹本神

港综:重生怒火,从监狱开始崛起

熊猫叮咚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白云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