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名不虚传,李相智激周郎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我知此间齐国诸杰,唯李相能够主事。”
“还请李相拨冗一二,与瑜将此事商定。”
李翊闻言一笑,以手指诸葛亮道:
“吾下江南,不问政治。”
“汝有何事,可与孔明相商。”
“他才是此次下江南的督帅。”
周瑜见李翊不肯与自己谈判,而诸葛亮又非得指定让自己先去进攻公安口。
倒不是周瑜怯战,这是荆州一事,八字未有一撇。
连个大饼都不愿给画,就让他去打工。
这种事即便是现代资本家都做不出来,周瑜就更不可能接受的了。
“……李相权且留步。”
周瑜一般不随便求人,只是齐国势大,由不得他放低姿态。
光靠东吴自己,对上魏楚同盟,可以说是一点成算也没有。
何况,即便不抱齐国大腿。
夹在两大列强之间,东吴想自己单干,只怕齐魏都不会答应。
所以,与其说东吴是想跟齐国结盟,倒不如说是想购得一张进入荆州的门票。
结果别说预订门票了,
连预订的资格都还没说要给你,就让你去打钱。
你说这谁受的了?
“……适才诸葛先生,让瑜为盟军打头阵,进攻公安港。”
“非是瑜怯敌怕战,只是我江东将士,人吃马喂,所费甚巨。”
“贵国拥河北巨土,握青、徐之富,总不好让我东吴独战罢?”
周瑜倒也不明说,要分荆州土地。
想着先循循善诱,等李翊松口再说。
李翊转过身来,冷冷地望着周瑜,道:
“既然孔明已经吩咐,君只管照办便是。”
“又何须来问我?”
唔!
好霸道。
左右人纷纷感慨,不愧是李相爷,对外还是一如既往般强硬。
这宛同命令一般的语气,换作别人,周瑜可能已经扭身就走了。
只是李翊名声在外,周瑜太清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适才周瑜一口一句盟军,就是想强调东吴的重要性,把它放到与齐国同等的位置来。
这样的小聪明又哪里瞒得过李翊?
所以李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让周瑜只管去做,不需要多问些什么。
就是要告诉周瑜,你们东吴是不能够跟齐国一起上桌吃饭的。
倘若我们吃剩下有残羹剩汤,那确实可以看心情给你们留点儿。
如果没有剩下,那也就没剩下了。
对此,周瑜只得尝试着问道:
“公既无诚意合作,那瑜也只能就此告辞。”
“君请自便。”
李翊不假思索答。
话落,转身便要走。
周瑜一怔,停在原地,犹豫要不要追上去。
此时李翊已经走出数步,陈登在旁侧小声提醒他道:
“……子玉兄,周郎麾下那两万水军可是悍卒,纵然不引以为援,也不该就此得罪。”
“万一激怒周瑜,使其投靠曹操,到时候袭扰我方后路,亦为大患呐!”
齐国这边,明眼人都知道东吴的战略地位其实不低。
周瑜麾下那两万水军,是孙坚、孙策两代人带出来的。
又经过周瑜的淬炼,早已是一帮弄潮好手。
若能够用在荆州战场,绝对会有奇效。
反之,若将之推向曹操那边。
那绝对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到时候齐国在江南战场,会陷入三面被围的状况。
以一敌三,你说齐国真应付不了吗?
那倒也不至于。
若果魏楚吴当真三国一起进攻齐国,齐国倾国之力,还是能够与之一战的。
但那是防守战。
进攻战与防守战是有本质区别的。
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一种退无可退,放手一搏的态势。
可以动员全国军民去守御。
而对外战争,本质上掌权者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
他发动战争的形势,则是让其他想要获利的人一起过来加盟。
齐国如果进行防御战争一挑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如果单纯是为了争夺荆州,陷入三面被围的境地,那肯定是会以失败告终的。
因为齐国方面没法在江南动员更多的人马,确切地说是水军。
过去十年,刘备阵营的战争几乎都是在中原、河北打的。
所以陆军远比水军强势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从一开始就往南方打,那此时齐国的水军肯定比陆军强。
可问题是,在汉末三国,能往北方打,谁会往南方打?
说白了,你江东六郡加起来,比不上一个冀州。
这话一点儿不夸张。
此前说过,江东是孙权用了几十年才慢慢开发出来的。
开发之前的江东,就是一片瘴地。
又难打,收益又低。
不到迫不得已,没有哪个战略家会考虑先打南方的。
尽管李翊一直非常重视水军发展。
又是买战船,又是主张开发淮南。
但面对北方接踵而至的战事,军费肯定还是优先为陆军服务的。
如果不是李翊的力保,此时的江南,甚至连淮南水军都凑不出来。
现在刘备倒是腾出手来,可以重视水军发展了。
只是没想到江南战事会进展的这么紧迫。
真就荆州一炸,四面八方的狼全都来了。
尽管又为诸葛亮增益了三万徐州精锐。
但这些壮士能不能适应江南水土,还得打一个问号。
刘备知道这一点,李翊也知道这一点。
而周瑜更是清楚这一点,才认为齐国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这两万江东水军。
然而李翊的反应,确实超乎了他的预料。
转身转得十分从容潇洒,真就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
不止周瑜不明白,就连齐国诸文武也不明白李翊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只有李翊知道,又到了他最喜欢的“商场博弈”理论环节了。
李翊就是那个店主,周瑜就是那个买家。
所谓货比三家,周瑜确实还可以选择曹操。
但那也就意味着这会和齐国撕破脸皮。
东吴单方面绝对不是齐国对手。
如今的魏国已经没有任何一片领土,与东吴接壤了。
考虑到魏国此前刚在河北败给齐国,周瑜很担心魏国有没有能力保住东吴。
曹操又是否真的会倾尽全力来救东吴。
尤其是最重要的荆州,曹操又能分给东吴多少地盘?
这一连串的问题,周瑜都得打上一个问号。
齐国虽强,但终是以陆战见长。
面对强大的荆州水军,仅靠淮南水军,就想打败魏楚联军。
不说没可能,但肯定还是要费很大一番功夫的。
如果能得到周瑜的江东水师,胜算说是直接提高四成也毫不夸张啊。
况且荆州那么大,兼之地方势力雄厚,世家豪族盛气凌人。
你齐国胃口就算再大,一次性也不可能全消化的了吧?
周瑜大脑飞速旋转,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叫住李翊。
眼见李翊越走越远,周瑜一咬牙,终究没忍住喊了一句:
“……李相请留步!”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
看来这次“商场博弈”,他又赢了。
“……哦?周都督还有何事?”
李翊缓缓转过身来,脸上平淡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他心中所想。
周瑜深吸一口气,慢慢走来,沉声问:
“……瑜只是有一事不明。”
“李相若无我江东水军,仅凭淮南之众,何以抗荆州水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以蒋钦、周泰、徐盛等为首的淮南将听得此言,纷纷拔剑,叱道:
“汝小看吾等淮南之士耶?”
“量你江东小辈,哪里晓得江上舟楫!”
周瑜并不理会盛怒的淮南将,只是凝望着李翊,盼他能以实言相告。
李翊唇角轻扬,笑道:
“君道我破不得荆州水师耶?”
“汝只管回去夏口,看我如何破敌便是。”
什么?
周瑜之所以再三向李翊确认,就是想看他到底是强壮镇定,还是真的自信从容。
完全有信心不用东吴水师,便能轻松击败荆州水师。
“此去果真成功?”
周瑜凝眸,出声再问。
李翊朗声大笑:
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
“非比江东诸辈止一能也。”
周瑜暗忖,此贼乃是欺我知会水战。
他执意要我先去打公安,莫非是要鉴定东吴的实力合不合格?
是否真值得齐国拉拢?
今若再是推调,必为人所笑。
只有应下来,杀几个魏兵、楚兵,才好叫李翊知我江东实力。
使之不敢小觑我等。
“……善!”
周瑜一挥手,“那就依李相之言。”
“待某领兵,前去进攻公安。”
“若是取胜,李相可否拨冗一二,与在下相谈荆州划分一事。”
李翊颔首,澹澹说道:
“若都督果真能破公安,荆州之事并非不可谈。”
“……好,一言为定!”
周瑜辞别离去。
方一上船,转念一想又觉后悔。
自己似乎中了李翊的激将法了,白白替他打工。
到头来,竟只获得了一个和他谈判的机会。
到时候怎么谈,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唉……
李翊此人,果真名不虚传。
周瑜望着滚滚长江,忍不住叹了口气。
……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