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416章 肝病圆盘问世,诺奖的意义让人道心崩碎(月票加更)
方言回到家里后,立马又把自己给关了起来。
整个一下午都在书房里面,按照赵锡武院长的说法,方言把全国基层的推广方法,还有肝病辨证圆盘简易版设计了出来。
等到晚饭的时候,方言就拿给从来没有治病经验的老爹和老丈人,让他们来试试圆盘。
然后发现他们除了不会结合脉象,其他的都可以对上号。
老爹拿起圆盘,看着盘面标注的“舌苔黄腻→口苦→湿热型→1号药粉”,皱着眉琢磨:“看着这个意思,这黄舌苔、嘴里发苦,就对应这个1号药粉?要是舌苔白、嘴里没味儿,就是2号?”
方言点头:“对,除了摸脉象需要点经验,其他的看症状就能对得上。”
老丈人翻了翻配套的说明书,不一会儿也会了。
师父陆东华感慨道:
“这玩意儿好,基层医生不用记那么多理论,照着圆盘转一圈就知道用啥药,比看病历简单多了。”
然后家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实验了一下,发现都可以用。
得到他们的认可,方言更有底气了。
等到吃完了晚饭后,方言就拿着自己的新方案还有圆盘找到了廖主任。
刚吃过晚饭的廖主任这会儿正在家里见客,看到方言来了,招呼他坐下,顺便还给他介绍了一下来人,原来是廖主任的朋友,之前在香江和他一起的搭档,下午从广州直飞的京城,接下来要在商业部门工作,今晚上过来是找老朋友叙旧的。
方言这位廖主任的得力干将,他也是听过的。
他刚才还听廖主任说过,把家搬到这里来,为的就是和方言隔得近一些,能够每天接受他的身体检查。
看到方言这么晚还过来找廖主任汇报工作,就可以想到他们平日的相处模式,应该是相当亲密和随意的,要不然一般的工作都会选择在领导的工作时间,下班时间能够来打扰领导的,那都是心腹才行。
更何况他是看到方言直接进来的,根本就没通报。
他来的时候外边的人还通报过,确认身份后才让他进来的。
这就说明方言经常性的过来和廖主任身边的人也是相当熟悉了。
于是这位领导同志也在一旁听着方言的工作汇报。
这越是听越是惊讶,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要推广全国的一次卫生活动。
解决全国性肝炎传染病。
并且,他还要打算动用一部分自己的基金,先不说他都自己名下的基金了,光是这个全国性的卫生活动就已经是有些夸张了。
而方言的方案也是相当的详细。
试点范围,资金支持,数据监测,方言都有详细的实操手段。
然后就是那个圆盘。
这东西也真是够厉害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能够用一个圆盘让他一个外行人把病人的病症辨证清楚的。
不过最后还是听说这东西不是方言首创的,是一个上海的中医发明的。
当然了,方言这个肝病辩证盘,是他自己制作的。
廖主任看了方言这些东西后,说道:
“你这方案做得扎实,没搞虚的,从选试点到控质量,连基层医生培训的天数都定好了,比有些老同志们写的报告还周全。”
坐在一旁的领导同志也凑过来,拿起辨证圆盘翻了翻,感慨道:
“这小东西是真管用,我刚才照着说明书看,居然也能分清‘湿热型’和‘寒湿型’,基层医生用着肯定顺手。不过小方啊,你这全国性的肝炎防治活动,可不是小事,光靠你自己的基金和研究院的力量,怕是撑不住。”
廖主任接过话茬,手指在方案的“资金支持”部分敲了敲:
“他说得对。你算的初期20万预算,看着是够试点用,但真要铺到全国,后续药粉量产、医生培训、数据监测,哪一样不要钱?就说药粉,首批10万袋够30家医院用多久?等试点效果出来,其他省份肯定要跟着推广,到时候100万袋、1000万袋都可能不够,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他顿了顿,又看向方言:“还有审批的事。你这方案涉及‘全国性卫生活动’,还需要报卫生部,让他们组织专家论证,看看方案合不合规、能不能在全国推广。毕竟是传染病防治,万一出点岔子,影响的是老百姓的健康,马虎不得。”
方言点点头:
“我明白,赵院长已经帮我联系了研究院的老教授联合署名,我过来给您看看,也是想争取快点审批。资金方面,我想着先申请‘中医临床转化基金’,不够的话,我名下的基金也能补一部分。”
“你的基金能补是好事,但不能全靠你自己。”廖主任皱了皱眉,语气严肃了些,“国家有专门的卫生防治经费,你这方案要是能通过卫生部论证,完全可以申请专项拨款,既合规,又能减轻你个人的负担。你还年轻,往后要做的事还多,别把所有担子都往自己身上扛。”
他转头对着旁边的领导同志笑了笑:
“你看这小子,不仅敢想全国性的事,还愿意自己掏钱做,现在年轻干部里,有这魄力和担当的可不多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