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京畿商贸四巨头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韩宜可在旁接话,语气沉了些:
“蔡总管消息灵通,正是为了宝钞之事。
今日朝会上,何子诚递了废宝钞的奏疏,
孔天纵又提了一条鞭法,明着是改钱法、整税法,实则是逆党想搅乱朝局。”
“哦?”
蔡启瑞放下茶碗,面露诧异:
“咱家倒听宫人说,朝会上吵得厉害,不少大人都觉得废宝钞是好事呢。”
他抬眼看向陆云逸,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
“陆大人今日叫咱们来,是要议怎么应对?不是要琢磨怎么施行吧?”
陆云逸点了点头,声音比刚才更沉:
“那些人都是逆党,我们为国尽忠,怎能按他们的法子来?
不仅不能顺从,还要反其道而行。”
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
“从今日起,市易司下辖的三大商行,以及京畿周边所有合作商户,一律以宝钞为唯一交易货币,严禁金银流通!”
“什么?!”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
邓瑾猛地坐直身子,年轻的脸上满是错愕,手里攥着的账册啪嗒一声滑到了腿上,
汪晨则下意识皱紧眉头,
他以前在都水司当郎中,每日要跟几十个工坊打交道,
入了建筑商行后,更是要对接上百个供应商,
从木石到铁矿废料,流水大得惊人。
此刻他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
这么大的钱货往来,若是全用宝钞结算,得堆多少纸片子?
应天商行的刘思礼也皱起了眉,心里算得清楚,
若是全用宝钞,商行怕是要吃亏。
虽说商行销路广,不少生意是村落间直接流转,省了不少成本,
可利润本就只有两成左右,
如今宝钞兑银才七成,真要全用宝钞结算,
那些盈利的生意岂不是平白亏了一成?
但他没急着反对,以往多少次看似离谱的决议,
最后都被陆云逸盘活了,这次或许也不例外。
最震惊的还要数蔡启瑞,他直接前倾身子,满脸不敢置信:
“陆大人,您这是疯了?
宝钞那东西,搁手里一天贬一天!
上个月咱家还见皇庄的管事抱怨,
一贯宝钞最低时只兑得出六成八的银子。
现在要用宝钞当唯一货币,这不是逼着底下人闹起来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再说了,朝会上那些大人说的也在理,
银子才是天下人都认的硬通货,用银通商多稳当?
宝钞是纸,全靠朝廷撑着,哪天撑不住了,不就成废纸了?”
陆云逸没急着反驳,只拿起案上一本《故元盐荒考》,翻到夹着素色书签的一页,递了过去:
“蔡总管先看看这个,看看至正二十年江南盐荒时,
那些盐商是怎么用银子把盐价炒到三十文一斤的。
远的不说,就说前些日子,
本官跟那些逆党在地价上较劲,
若不是宫中给了足够多的宝钞,那些地也托举不起来。”
蔡启瑞接过书,飞快扫了几行,脸色渐渐变了。
“可可宝钞贬值也是真的啊。”
他放下书,语气软了些,却仍有顾虑:
“皇庄本就没多少盈余,若是全用宝钞,怕是更难周转,
这可是宫里的产业,一应用度都要从皇庄出,陛下还时不时要赏些出去。
咱家记得,两年前陛下还把万寿制坊赏给了您,
这么一来,皇庄的进项就更少了。”
“贬值是因为流通乱,民间私兑、地下钱庄压价,还有人故意囤积白银,宝钞能不贬吗?”
陆云逸语气坚定,眼神不容置疑:
“这次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流通攥在手里!
朝廷说宝钞值多少,它就值多少,
让那些逆党看看,想从朝廷手里抢财权,休想!”
他看向蔡启瑞:
“后续宫中会下旨,皇庄的粮草征收、佃户工钱,
还有跟市易司的往来结算,一律用宝钞。
您不用多问,照着旨意办就行,
若是皇庄那边有阻力,我相信蔡总管能处理好。”
“宫里会下旨?”
蔡启瑞这下是真惊了,
他本以为只是市易司的临时举措,没想到会惊动陛下。
见陆云逸神情笃定,不像是开玩笑,他便不再多言,只点了点头: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咱家自然遵旨。
只是皇庄的存银怎么办?
总不能让它搁在库房里发霉吧?”
“存银封存,朝廷此举本就是为了收缴民间白银,具体措施还在制定。
您放心,绝不会让皇庄和各位商行吃亏。”
蔡启瑞这才松了口气,
坐回椅子上,慢慢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汪晨见屋内安静下来,终于忍不住开口,同时递过一本合作名录:
“大人,建筑商行这边有难处。
我们跟城郊的木坊、砖窑都签了年约,之前说好是银钞各半结算。
现在突然改成全用宝钞,那些掌柜怕是不答应,
他们家小业小,宝钞在手,转头就贬,我怕他们闹情绪。”
陆云逸接过名录扫了一眼,淡淡道:
“他们手里的宝钞,随时能去应天商行采买货物,亏不了。
若是这条件都不答应,就解约,
该赔的违约金一分不少,该清的账目尽快结清,重新找愿意合作的供应商。”
汪晨脸色一下子变得古怪:
“大人,像我们这样结款准时、订单又大的客户,
他们多半舍不得放弃,大概率会答应。
只是我怕这些怨言积多了,会给商行招来麻烦。”
“做任何事都有代价,比起保住朝廷财权,这点怨言算得了什么?”
陆云逸摆了摆手,没再纠结这事。
这时,蔡启瑞忽然沉声发问:
“陆大人,咱家还有个疑问,
此法是朝廷要在天下推行,还是只咱们几家一力来做?”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陆云逸长吁一口气,沉声道:
“朝廷不会轻易动税法、改钱法,
此法只能先从民间自发做起,靠潜移默化慢慢影响。
咱们作为朝廷所属衙门,理当做这个表率。”
蔡启瑞愣了愣,随即松了口气,笑道:
“那咱家就放心了,还以为要在天下推行,若是那样,可就难办了。”
刘思礼一直没说话,这时才缓缓开口:
“云逸,还有个关键问题,民间的存银怎么办?
应天商行涉及的人不下数十万,九成九成是百姓、力夫和小吏,他们多用宝钞,
可那一成达官显贵,家里的存银比这九成九的百姓加起来还多!
他们手里的银子掏不出来,
就算咱们把流通攥住了,也撑不了多久。
而且若是全用宝钞,
他们大可以在黑市上用银子换宝钞,平白赚三成差价.”
说到这,刘思礼猛地抬头,蔡启瑞也瞬间反应过来,异口同声道:
“云逸.你是想借这三成差价,把他们手里的银子换出来?”
陆云逸点头:
“黑市上做兑钞生意的,多是这些大户的家奴。
朝廷会让人去查,至于是都察院、大理寺还是锦衣卫,
现在还不确定,宫中自有安排。
后续户部会让宝钞提举司多放兑钞窗口,
依旧按七成折价,有了明面上的渠道,去地下钱庄的人自然会少。”
刘思礼这才明白,此举看似让商行吃亏,
实则是帮朝廷回笼白银,守住财权。
他刚想再问些细节,门口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吏高声禀报:
“大人,宫里传旨来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