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东洲局势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56章 东洲局势
“仅仅才断网几个小时。”
“就爆发出这么多的乱子。”
东洲,地底37公里处。
泰拉顶层。
苏武在接入地表网络后的几秒内,收到了人工智能整理的第一份报告。
他心惊地发现,自己似乎仍然远远低估了网络在末世中起到的稳定作用。
刚刚不到4个小时的网络中断期。
全球诞生成规模暴乱事件的数量,就比往日激增了近百倍。
波及了超过10亿的人口。
损失的物资数以千万吨计。
按这推算,要是网络真的永远消失不见。
在未来几个月内。
恐怕全世界的人口,都得因此削减一半以上。
粗略地浏览了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消息之后。
苏武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地表,属于他自己的附属避难所群那里。
目前的东洲地表。
伴随着泰拉的沉没,整体的地震强度明显下降了2到3级。
除了最核心的宽江流域一带,仍然属于无法通行的禁区以外。
其它地方,已经逐渐恢复平静。
基本可以视作能够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区。
不过,虽然没有了致命的危险。
但原有的陆地交通网络,因为地震引发的大规模山体崩塌,侧移和凹陷等等。
几乎陷入了全面的瘫痪状态。
想要重建的难度极大。
与此同时。
因为有天穹号空天母舰作为应急中转站。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内。
分布在地表的附属避难所群,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断网。
而是形成了一个保留大部分网络历史资料,又连接所有附属避难所,体量在2亿人口左右的临时局域网络。
再加上天穹号上搭载的人工智能,能够操纵所有附属避难所内部的机械设备和智能机器人。
维持正常的行政管理体系。
那些居住在附属避难所内的居民们,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整体秩序依旧相当稳固。
“这些位于地表的附属避难所群。”
“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不管规模大小,都扩建一部分种植园。”
“保障最基本的食物自给自足。”
“然后重新在地表开辟道路,恢复陆地运输网络。”
“最后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尽可能地增加采矿站和工厂数量。”
苏武的思路相当明确。
生存的首位是充足的食物供给。
之前因为有泰拉的存在。
苏武对于这些附属避难所并不算重视。
定位基本都是属于最终会被搬空弃置的临时中转站。
因此在接管后,不仅没有再投入精力建设。
反而还大肆地把里边包括粮食在内,所有有价值的库存物资,都尽量运往泰拉。
并且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和提前为转移做好准备。
各个避难所内,原有的那些设计和生产工艺都相当落后,能源浪费巨大的旧型种植园和养殖场。
也早早地就拆得七七八八。
变成零部件被打包装箱。
现在需要它们转变为长期的居住点。
就必须得重新考虑扩建一部分种植园,提高基础粮食的产量。
而陆地交通网络。
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