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一提到高维,仿佛就是人类看着平面文字或者图像的视角。
但实际上。
就像量子力学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理论一样,高维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一个由数学和物理构成的、极其深奥的理论框架。
首位将高维度理论应用于物理学的科学家很多人也不陌生,正是老爱同学——近代这些理论基本上都离不开他。
他借由黎曼度规张量,成功将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结合起来,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接着数学家卡鲁扎勇敢的提出了五维理论,将相对论与电磁学结合,经过克莱因等后继者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卡鲁扎-克莱因理论,一个高维空间的理论模型。
等到粒子标准模型提出后。
弦理论应运而生,并且进化成了m理论的11维模型,一个在数学上非常完美、但在理论物理上却无从证明的争议模型。
《三体》中大刘对宇宙框架使用的设定就是这玩意儿,结果往后的很多作品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在顾维穿越前。
m理论的提出者爱德华·威滕还拿下了1990年的菲尔兹奖,在物理学界中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万物理论的有效候选理论。
这理论最终能不能被证明另说,至少它本身在数学上非常严谨且复杂,远远不是什么【高维生物看三维就像三维看漫画一样】那么简单。
至于槿说的共形反常.
看过冷门扑街小说《走进不科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cft中,在对witt代数做量子化得到virasoro代数的时候,对易关系中会多出来一个常数项。
学术上称之为中心荷,也可以直接称为共形反常。
这是一个涉及到无穷大的问题,在经典力学中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反常。
当初亚历山大·泊里雅科夫等人提出的波色弦论就是为了不出现共形反常,才导致做出的宇宙框架足足高达26个维度空间————这个夸张的数字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可信度。
但按照槿的说法,上层空间具备高维特征的同时,居然允许共形反常存在?
只能说不愧是和本宇宙截然不同的世界,连物理框架都扭曲的如此特别.
咦,等等!
共形反常
共形反常?!
蓦然。
顾维脑海中灵光一闪,骤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望向了槿:“我嘞个豆.槿,按你这说法,上层空间的态矢量难道不是在恒等元处展开的????”
“没错,你说对了。”槿点点头,与顾维对视了几秒钟,随后把视线投向了天花板,仿佛想要透过船体看向更高处,语气悠长:
“正因如此,高塔上层的守恒律和对称性的数学基础不再是李群和李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元与物理观测量不再有关系,以至于很多在本宇宙不可能出现甚至难以想象的现象在上层却随处可见。”
“比如.在无法追溯的某个时间节点,一组强大的‘概念流’【生命】和【逻辑】在上层空间发生了碰撞,最终偶然产生了”
“一个叫做【自我认知】的关键突变。”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