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第308章 不用浪漫的理想主义结账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很多年后解密的卫星照片显示,y军确实撤走了靠近边境的某个特殊仓库。
仓库的位置,和孟呦呦完成审讯工作后用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下的圈,只差三百米。
这世上多的是算不清的账,历史从不用浪漫的理想主义结账。
有人赔上性命,只换回一个问号。
可正是这些问号,最终堆成了后来者的惊叹号!
孟正平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身后,他伸手拍了拍孟呦呦的肩。待她转过身来,男人问:“失望吗?”
孟呦呦看着父亲,认真反问道:“不应该失望吗?”
孟正平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只是道:“但这不是终点。”
…
同年六月,孟呦呦向组织郑重提交了重返前线的申请书。
吕医生按程序为她安排了系统的应激反应测试。前面的项目进行得十分顺利——蜂拥起伏的枪声、浓重扑鼻的血腥味以及强干扰战术监听模拟,孟呦呦一概冷静通过,表现得稳定而出色。她不仅能够重新直面各类战场刺激,在监听考核中的准确率更是达到了近乎完美的水平。从专业角度看,她已完全具备返回前线所需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
直到最后一关。
吕医生注视着她,语气平稳却不容回避:“请冷静复述一遍你曾亲眼见证的战友牺牲过程。”
他补充要求:“尽可能细致。”
课题一出,孟呦呦登时陷入了沉默。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诊室里静得只剩下窗外的蝉鸣。
秒钟累积成分,一分钟,两分钟……第五分钟,她终于开了口。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她语调平静,详细地阐述着一个又一个细节,展现出沉稳、客观而专业的风貌。这是孟呦呦在过去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始终没有放弃挣扎、不断自我搏杀,最终艰难取得的胜利。
伴随着女声最后一句话音落地,吕医生啪地一下合上记录本,利落从椅子上站起身。他冲她扬了扬眉,眼中闪过一丝显而易见的赞许。“说实话,你比我想象的更强大。”他语气爽朗,带着肯定:“如你自己当初所说的那样,恭喜你,你做到了!”
“不过……”吕医生神情若有所思:“我很好奇,支撑你走到这一步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闻言,孟呦呦轻扯唇角,露出一抹极淡的笑意:“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说话时,她的目光越过窗框,定定投向前方的远处。
吕医生也顺着望过去——疗养院中央的小广场上,夏日的阳光明烈而坦荡,将水泥地照得发白。一面五星红旗在无风中微微垂挂,红得庄重而寂静。旗杆下,几个穿着旧军装的身影正缓慢做着康复训练,动作迟钝却认真。
而更远处,一棵老槐树的浓荫铺了半地,蝉声从里头钻出来,一阵高过一阵,乃至声声不息。
必须再一次申明:本文有关战争这部分有借鉴某历史事件,也确实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但一路写下来,许多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加工成分。所以我对此文的定性还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是参考了那个年代下那个事件的很多背景架构和要素。
一开始我在偶然间关注到了一个做历史题材的博主,对他讲的有关“xx自卫反击战”视频很感兴趣,继而有了想写一点战争故事的初步想法。
其实就“违规武器”指控这一块似乎至今没有任何权威资料定论??(这个细究原因太复杂,对此我不下结论,这也是为什么我必须一再强调本文为虚构的原因)我更多的是从一些老兵回忆录等等资料中了解到的部分细枝末节。
其中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1、有一些战士在收集相关证据的任务中牺牲。2、最终的指控没有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定。(资料告知我如此,我不保证绝对真实准确。)
于是,习惯了功利主义思维导向的我,忍不住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他们牺牲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这个问题,彻底诞生了我写这篇文的初衷。至于回答,正是文中那句“历史从来不用浪漫的理想主义结账。”而账本上的句号只是中点,不是终点,未来交在薪火相传的又一代人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