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贾琮不由回想起他当初参加府试的日子。

这才几年功夫,如今自己,倒是也当起了主考官来了。几天功夫,考试很快便是考完。

整个蓟州,参加府试的考生并不多,仅仅只有七十六人而已。

这个数字,和贾琮考试的时候的人数,相去甚远。

因为考生人数少,因此改卷倒也省力许多。

而贾琮为了防止有人才被漏选,甚至在副考官改完卷之后,贾琮还亲自又挨着翻看了一番。

看完之后,贾琮眉头不由微微皱了起来。

不得不说,蓟州的考生,底子实在是太差了些。

贾琮都有些怀疑,这些人是怎么通过县试的。

不过再想想,蓟州才刚刚被收回。

在满清统治之下,这里的百姓,很难获得读书的机会。

因此,考生数量少,底子差,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而县试的时候,每个县的县令,也不可能一个人都不选取。

大约他们也只能在瘸子队里挑将军,挑选出几个好的来低低的选中。

对此,贾琮也是无奈。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短时间内,也难以培养出多少读书人来。

不过,在这些考生中,贾琮倒是难得看到一个底子还算不错的考生。

而这个考生的文章,也受到了众多副考官的青睐。

当即将其点为案首。

若是等下一次院试,他还能脱颖而出的话。

贾琮不介意指点其一二。

只要努力读上两年书,去参加乡试也未必考不中的。

改完考卷之后,贾琮便让人解开糊封。

发现这个考生的名字叫做付利明。

而放榜之后,被选中的考生,前来拜见主考官。

贾琮也见了付利明,这个考生,竟然极为年轻。

询问了一下年庚,竟是比他还小了一岁。

并且这个考生,温文尔雅、温瑞如玉,也颇得贾琮好感。

贾琮倒着实勉励了他一番。

……

且说此时,满清求亲的使者团,已经抵达了京城。

然后,他们提出,他们满清的皇帝,求娶大夏的公主。

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都有和亲的习俗。

这里面,大约只有明朝是个例外。

明朝或许没有汉唐那么强大,但是强如汉唐,依然会用公主去和亲。

而大明,则是不和亲,不纳贡,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就因为这一点,贾琮最喜欢的朝代,便是这明朝。

而大夏,却也未能免俗,为了争取和平,依然会选择和亲。

而对满清这一次和亲的要求,大夏方面,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永隆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自然渴望能够在他手里,收复燕云十六州。

若果真如此,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个中兴帝王,而被史书浓墨重彩地记录一番。

而他和贾琮交流过,知道贾琮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需要两三年的积蓄时间。

甚至在永隆帝看来,两三年时间,都未必能够。

因此,如果和亲能够换取几年的和平,在永隆帝看来,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情。

因此,对于和亲,永隆帝没怎么思索,就答允了下来。

不过,如今皇宫里面,却是并没有适龄的公主。

永隆帝的公主,要么就是早已经嫁人了,要么就是年岁还小,如今未嫁人的公主中,最大的一位才七岁。

这个年龄,很显然是不适合和亲的。

因此,和亲的公主人选,就只能从皇室宗亲中寻找了。

而最终,永隆帝找上了南安郡王。

因为南安郡王家,恰好有一个适龄的女儿,年方十五岁,恰好没有许配人家。

且说南安郡王家的这位小姐,深得南安太妃的疼爱。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哭的跟个泪人似得。

找到南安太妃苦苦哀求,南安太妃虽然不舍,但是奈何圣旨已下,她也不敢抗旨不遵。

而南安郡王家的这位小姐,苦求不应之后,回去之后,竟然悬梁自尽。

幸好被贴身丫鬟发现,救了下来。

南安太妃得知之后,不由大惊,忙赶来探视。

当她看到自家最宝贝的孙女脖颈中深深地一道勒痕之后,不由叹息了一声。

尽管她也猜出,这必定是宝贝孙女的苦肉计无疑。

但是她心里,也是当真不舍得孙女就此外嫁的。

这一嫁出去,只怕这辈子,再也难以相见了。

遍翻史书,但凡是和亲的公主,有几个得善终,有好下场的?

汉朝够强大吧?然则和亲的公主,大多都过的十分凄惨,甚至是被虐待致死。

想到此处,南安太妃也心软起来,答允她的宝贝孙女,再想想法子。

回去之后,细细想了一番,南安太妃忽然便是想起了贾家。

如今贾家已经没落了,被除爵夺府。

听说他们家还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三丫头,年龄恰好合适,也正好没有许配人的。

想到此处,南安太妃便动了心思。

然后备了车马,直奔贾家而去。

到了贾家之后,唬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接不迭。

贾母又忙命丫鬟奉上茶来。

南安太妃吃了一口,便放下再没吃第二口。

也懒得多做周旋,便提出替儿媳将贾家三丫头收为义女。

然后,探春还会被封为公主,然后去满清和亲。

而只要探春被封公主,贾家必定是会收到一定赏赐的。

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婆媳三人听后,都是大喜不已。

忙没口子的答允下来。

这对她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并且是意外之喜。

这婆媳三人,也就贾母对探春有些感情。

不过这些感情和贾家前程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当初元春进宫,便是贾母亲自送进去的。

更何况如今的探春了,并且还能被封为公主。

尽管要远嫁满清,这辈子只怕再难相见,但是最起码也是去当皇妃。

而贾家,也必然能够得到赏赐,甚至就连贾政,也能被赦免罪责也未可知。

因此,她们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

而南安太妃见贾家答应之后,自然满意而归。

等南安太妃走后,贾母便将赵姨娘叫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姨娘,然后让赵姨娘去告知探春去。

赵姨娘听了,宛如被五雷轰顶一般。

她忙寻探春去了。

别看赵姨娘各种嫌弃探春,然而这终究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更何况,探春被封公主远嫁了,贾家固然能跟着沾光。

然则对她而言,又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最终也都是落到宝玉身上罢了。

赵姨娘才不愿意探春当劳什子的公主远嫁满清呢。

因此,赵姨娘匆忙赶去大观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探春。

而探春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宛如身前炸响了一道晴天霹雳,当时就怔在原地。

随即,她眼泪不由滚滚而下,无声哭泣。

赵姨娘急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只知道哭,哭有个屁用?”

“你还不去找林丫头去,让她赶紧将事情告诉琮哥儿。”

“只要琮哥儿开口,必能不让你嫁去满清的。”

探春听了,不由拉住赵姨娘说道:“娘,千万不要告诉三嫂子这件事情。”

“这里面牵连到南安太妃和皇家,还有朝廷的和亲政策,便是告诉了琮三哥,他又能如何呢?惟有徒增烦恼罢了。”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也只是我命苦罢了,须怪不得别人。”

说罢,探春忍不住大哭起来。

她再是要强好胜,终究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而赵姨娘听到这番话,忍不住气道:“你往日对我发火的哪个劲头呢?”

“罢了,罢了,也不过是窝里横,中看不中用罢了。”

“如今真遇到事情了,便也六神无主了,罢了,罢了,你自己立不起来,别人也帮你不得。”

说罢,赵姨娘气的转身便走。

走出大观园之后,正待返回,然而她心里终究不舍。

她转身又向宁国府而去。

到了宁国府,见到林黛玉之后,赵姨娘便跪倒在地,苦苦央求林黛玉。

林黛玉忙让人将赵姨娘扶起来,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答允下来。

赵姨娘这才告辞而去。

其实林黛玉心里,何尝想将这件事情告诉贾琮?

这件事情,背后站着的,不但有南安郡王,更有皇上和和亲之策。

林黛玉尽管也不赞同和亲之策,但也知道这是大局,不可违逆。

只是林黛玉同样也深知贾琮秉性。

这么大的事情,若是不告诉他的话,势必会让他不快,甚至还会导致夫妻两人离心离德。

想到此处,林黛玉还是写了书信,然后用信鸽,迅速传递出去。

信鸽的速度,还是极快的。

只三日功夫,便是来到了蓟州城中。(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lol:顶替牙膏,八擒jdg

2eus

武道加点:从饥民开始成神

不死饥民

大明:最凶锦衣卫,百官跪求饶命

楚国第一人

说好苦修士,凭什么你百无禁忌

新亭

半岛:不要只在周五恋爱

那位先生爱喝茶

诸天聊天群:群员都是我自己

四灵寺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