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52章 三五计划
“侯爷,这是我们各部联合制定的计划,请您过目。”
说话间,王靖川顺势递出了文件。
自安南都护府开辟以来,这已经是第三个计划。
前面两个计划,主要围绕着开荒、强军、移民展开。
新占领区太多,人员配备不过来,政府的核心工作是维稳。
在地方发展上,除了在统一语言文字上面下功夫外,更多的是采取无为而治。
效果非常不错,在划分完口粮田后,百姓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民间经济恢复的很快。
经过这些年的过渡,当地百姓已经遗忘了此前的身份,许多人都在主动学习官方的语言文字。
外界把这些归功于仁治,不过李牧非常清楚,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安南都护府足够强大。
加上大虞帝国的名头本身就很响,在当地达官贵族中,大虞文化一直被奉为经典。
本来民间就心向天朝上国,尤其是跟着过了几年好日子后,更加坚定了大家融入的决心。
地方稳定了下来,就到了该建设的时候。
除了局部地区外,安南都护府大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非常的落后。
别说是发展工业,连基础的道路畅通,都没办法保障。
许多地区一到雨季,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按照你们的计划,优先建立四纵四横的交通大动脉,把中南半岛串联起来。
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你们考虑过没有?
蒸汽火车,你们都是见到过的。
尽管技术还不成熟,暂时无法投入运用,但那才是未来的主流。
论起运输能力,火车的优势,不是马车能够比的。
在道路建设规划中,必须要把铁路考虑进去。
不说直接原路铺设,最少未来铁路施工的时候,现有的道路能够为其提供便利。”
李牧关心的询问道。
迟迟没有搞大基建,一方面是之前条件不成熟,衙门的财力承受不住;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铁路问题。
蒸汽机火车已经搞了出来,尽管技术还不成熟,但最难的0到1已经突破。
后续从1到100,那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舍得投入研发费用,肯定能够搞出来。
在铁路即将出现的关头,花大价钱去搞马路,性价比着实不高。
毕竟,以眼下的技术水平,要搞汽车难度着实太大。
与其砸钱搞全国性的驰道,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把铁路网络搞出来。
让马路充当铁路的替补,作为连接各地的城镇的纽带。
在缺乏机械的时代,全靠人工肩挑背扛,修路无疑是一项大工程。
此前都护府修建的道路,都是靠战俘们贡献。
尽管因为战争的缘故,战俘数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水平,但架不住他们的任务重。
挖矿靠他们,开荒种地他们也是主力军,水利工程建设也离不开他们的身影……
现在要搞全国性的道路工程建设,光靠那帮战俘明显不够用。
一旦全面铺开,肯定要动员当地百姓参与。
在这个习惯了自带干粮服徭役的时代,倒是没人向朝廷要工资,但施工器械、爆破的火药,这些衙门肯定是要出的。
后续的道路修缮维护,理论上可以交给地方负责,但最终还是要当地百姓来完成。
站在李牧的位置上,不能单纯着眼于一个工程,而是要从全局来看问题。
建设道路网络只是计划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农业、畜牧业、工业、军事教育的全方位发展规划。
摊子铺的这么大,安南都护府还在打仗呢!
在战争时期,搞这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那是充满风险的。
“侯爷,正是考虑到气候问题,这次计划才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岛。
至于南洋地区,遍地都是岛屿,我们目前的发展区主要是沿海。
凭借水路运输的便捷性,就能基本满足需求,主要建设的是港口码头。
中南半岛地域辽阔,还是连接本土和南洋地区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偏偏当地降雨频繁,对道路施工要求非常高。
无论是铺设铁轨,还是使用枕木,都极易生锈和腐蚀,还有遭受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铁路建设成本都居高不下。
相对而言,建设驰道成本就要低的多,后期的保养维护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如果不是担心伤到马蹄,其实建设水泥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交通部长倪志鸿开口解释道。
自从搞出了水泥之后,这种新式建筑材料,就成为了官员们的心头好。
无论是修建城池,还是建设码头港口,又或者是建造军事设施,都能看到水泥的身影。
如果不是产能有限,估摸着居民建房,也会大规模使用。
在中南半岛和南洋这种雨多的地区,对传统的木质结构房屋非常不友好,雨季的时候很容易受潮。
尤其是北方过来的移民,对当地气候非常不习惯。
“嗯!”
“计划太大了,需要砍掉一部分,或者说是把规划周期拉长。
按照你们的规划,需要投入五百万劳动力,埋头苦干五年时间。
对都护府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本侯最多给你们提供一百万战俘,剩下的劳动力缺口,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
如果从民间征召民夫,不能在农忙时节,并且要控制好劳动时间。
不能影响农业生产,不允许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
下去之后,你们要继续细化方案。
具体每一段施工,都需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既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又不能给我捅出大篓子。
一口气全面摊开,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且不说我们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就算前线战争规模扩大,侥幸弄来了几百万劳工,你们有那么多人负责管理么?
要知道道路施工,也是一项技术活。
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全靠一腔热血硬上,那是会留下隐患的!”
李牧没好气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具体有多大面积,谁也搞不清楚。
不同历史时期,地名也不尽相同,只能从地图上的位置大致判断。
按照都护府衙门的预估,安南都护府治下的疆域面积,大概有四五百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个数字肯定是存在水分的,许多海外岛屿都是地图开疆,并没有实际控制。
反正这年头没有国际法,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无人居住的岛屿,只要在地图上画出来,那就是安南都护府的领土。
其他人有意见也没用,安南都护府是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在领土问题上拥有最高解释权。
如此广阔的领土,拥有的人口仅仅只有三千多万,其中土著占据了近一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