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57章 用人不疑(4k)
俞兴与来访考察团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但没有达成具体的合作意向。
诚意固然是有诚意,碳硅集团的发展仍需结合实际情况。
当然,他也没有吝啬自己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看法,分享了行业竞争与供应链情况的判断,主要观点便是发展的速度必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俞兴不是第一次表达这样的观点,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同样的话在获得碳硅·九州的销量佐证之后便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次考察的时间持续半天,双方的交流都十分友好。
晚上十一点,微醺的俞兴回家途中对副驾的秘书说道:“小章,你把手机拿来,我给主任再打个电话。”
章阳煦把充电的手机递到后面,迟疑的小声提醒道:“俞总,时间已经很晚了。”
“我知道,先靠路边停车。”俞兴找着号码,觉得虽然时间很晚,说不定主任还想等自己的电话。
车辆停稳,章阳煦知趣的招呼司机一起下车抽烟。
俞兴把电话打过去,对面没有两秒钟就通了,声音也很清醒。
他简单的说了说考察情况。
朱泽辉静静的听着,末了说句:“那边是挺好的。”
俞兴说道:“主任,你得把话说明白,怎么个好法。”
朱泽辉“咳”了一声,又含糊两句,这种事本来就说不明白,又不是他自己就能确定的,但后面无疑是他生涯里重要的一步。
国内要坚定发展新能源,临港做出成色,那自然就要把这种经验带出来。
如果可以,他是很希望碳硅集团能成为后盾的,但这个话吧,也就只能模模糊糊的提一嘴,一是碳硅集团按照这样的情况是已经挂了号的,二是俞兴这个人不怎么钻营。
实在有缘无分,倒也不强求,毕竟临港之前又不算热门地。
朱泽辉晚上到家在书房里坐了好一会,对于这通电话的到来已经十分满意。
俞兴结束通话又思考片刻,然后才招呼秘书继续回程。
碳硅做到这个份上,有些事情难免碰见,但还是以集团和产业的发展基本盘来看待问题。
次日是申城国际车展的第一天,面向的主要是媒体和专业观众。
作为国内三大车展之一,申城这次吸引了将近2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参展,将会展出1345辆车,其中,全球首发车109辆,新能源车105辆,概念车47辆,亚洲首发车44辆。
碳硅集团凭借临港的优势拿到一个十分中心的展台,算是小小的地主待遇。
九州目前的订单量仍然不错,按照地区不同,车主从下单到提车的时间普遍在2-6周,但考虑到产能扩张的时间,公司自然希望能够积累更多的订单来应对升级的产能,达到一个最好的工作衔接。
车展位置在国家会展中心,距离临港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俞兴启程前和小英聊东芝的情况还又一次被吐槽了临港的这个位置。
“这跑一趟市里,就直接和你回家的时间差不多。”刘琬英说道,“要是经常去,我看你真得买个直升机。”
俞兴笑着答道:“这才清静嘛,造车就得在这种地方才能专心,我还和百晓生那边沟通过了,他们下半年也搬到临港。”
百晓生的公司规模同样在扩大,杨浦的硕和国际已经难以支撑,干脆就直接搬到临港,这边的两个碳硅也是百晓生的重要客户,常年都需要物色行业人才。
刘琬英帮忙捋了捋衣服后说道:“又是新能源,又是移动互联网,又是进军海外,这临港以后还真能成湾区了啊。”
俞兴耸耸肩:“反正,我看这边这两年的路都修的快了。”
临港双碳硅的影响或许从修路也能窥视一二。
从临港到会展中心的用车就是自家的九州max,中途又接上了mus的刘炽平和国产空悬供应商的郭川。
刘炽平飞往新加坡的机票是明天晚上,郭川则是昨晚抵达的临港。
“俞总,什么时候能在新加坡也用上九州?”刘炽平坐进车里,虽然不是近期第一次体验九州,仍旧觉得这车不错。
他没有研究过车应该是什么样,就从自己过去的用车和乘坐感受来说,真觉得这车的整体感觉是能超越同价位竞品的。
“那就还挺难的,还需要我们更成熟吧。”俞兴想了想,问道,“刘总,你觉得我们如果想开拓海外汽车市场,第一选择是哪里?”
刘炽平即便闲聊也是愿意仔细琢磨的那种人。
他认真思考了一会,猜测道:“欧洲?欧洲的进入门槛是不是比美国更好一些。”
俞兴摇头笑道:“是澳洲。”
刘炽平惊奇道:“为什么?欧美市场不是更大吗?”
“澳洲没有本土车企,那边的用车都是国外品牌,应该会比较无所谓是谁去卖,但欧美都有本土车企,都是要做保护的。”俞兴解释道,“你看之前过山峰做空欧洲车企,美国是给重罚,但欧洲到现在都还不疼不痒的调查呢,估计最后的金额肯定远低于美国。”
刘炽平顿觉有理:“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俞总,你这个车……”
他摸了摸座椅,由衷的说道:“你能造出这个车,绝对是超出所有互联网人预料的。”
俞兴微微一笑:“这只是开始。”
刘炽平又聊了几句九州的表现,终于提到自己的事,斟酌道:“俞总,关于mus的团队,我有一个小要求,希望你能同意。”
俞兴从小冰箱里掏出一罐可乐,递给刘总:“你说。”
“我到mus会进一步扩张团队,但可能会比较少的调用碳硅数据这边的人。”刘炽平说道。
俞兴没想到小要求是这样的内容,笑道:“怎么?是临港这边的人达不到你大厂总裁的要求吗?”
一直以来,碳硅数据和mus就是畅通无阻的直通,后者不像是独立运营的公司,更像是前者的一个部门。
碳硅数据的人到mus基本就是轮岗的状态。
“我相信mus是能做出成绩的。”刘炽平放慢语速,“只是,就我自己的实际体验来看,公司的新项目一旦搞起来,很容易就变成老人过来收成果的地方,我不是说碳硅会这样,碳硅还是年轻的公司,我只是会考虑限制一定的比例。”
俞兴沉吟道:“刘总,你是没少复盘企鹅的成败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