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李龙感觉当时那两个林业队的,差不多就是一直在等着自己过去才顺便打扫库房,至于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感觉对他们来说多少无所谓,反正都是赚的。
最多的当然还是皮子,有些是没收的,还有一些是那些护林员打的。他们打到的东西,有些直接把皮子剥下来抹一下盐就扔到库房里面,根本不会去管是不是能卖出去,或者卖多少钱。
好在这些人无论是枪法还是剥皮技术都在线,一百多张皮子里,大多数都是全皮,而且都是冬皮,这就挺不错。
至于动保法,在这些护林员眼里真就不算啥。
最后就是一些山里捡到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有一些玉石,需要清洗才能看出质地来,还有一些锈掉的铜器,大坨结起来的铜钱等等。
两天清理完,李龙把那些铜器铜钱留下来,皮子就让梁双成他们继续清理,梳毛刮油脂,等着赵辉过来。
已经放出风去收驴皮了,这几天还真收到十来张。
驴皮价格不高,皮革厂那边也不怎么收,所以李龙这边基本上就是按二三十块钱收的。
开始梁双成他们还想着就把驴皮放在皮货那边,李龙让他们放在药材那里。
孙家强梁双成不知道,李青侠还是知道的,说这玩意儿能熬胶,是好东西。
至于收购价嘛,贾天龙那边先前就回了消息,说他目前没收过,不过大致上也就是一张五十块钱左右,当然有可能更高,他目前在管孩子,暂时还没开始业务。
李龙也不急,知道等贝母季开始后,贾天龙就顾不上孩子了。
他还去县里开了一次会,毕竟作为代表,还是要行使人民赋与的权力的。李龙和其他人一起分组讨论了会议的议题,然后把自己准备的提案交了上去。
代表每年要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形成提案,李龙今年搞的提案有两个,一个是大力发展副业种植——以为主;另外一个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和他相关的。
因为手头就有现成的案例,脑子里也有现成的经历,所以这两个提案数据清楚,逻辑清晰,看着都不像是他这么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搞出来的。
反正以后是大趋势,李龙先一步提出来,当占个便宜。
在这期间,顾晓霞也已经学会了车,李龙给她弄了个执照,她开上了刘高楼拉过来的拉达。
嘎斯车已经全部卖完,是被同一帮人买走的——赵宗明的同事,那些从兵团过来的连长指导员们。
或者说,王明军买了嘎斯车后,在兵团那边引起了风潮,好些个连长指导员都想着要买一台。
不过春耕开始,他们没空过来,等播种结束后,就结伴过来,把李龙这里的车子给清了。
嘎斯车就那么多,剩下的是拉达和伏尔加。也就是顾晓霞提前把那台拉达开走了,不然的话,估计那台车也留不下。
李龙只能说,这些连长指导员,真有钱。
赵宗明后来隐晦的给他说过,虽然有些连长指导员不像王明军那样能组织人扎大扫把赚钱,但每年年底分红的时候,这个别连长指导员,会突然就暴富。
李龙知道有些事情在所难免,但还是挺气愤的。
但无能为力。
顾博远在四月二十六号这天打来电话,说头天收购站开业。
因为事先已经联系好了革命别克这些人,在州电视台上也打了一个星期的三语广告,所以开业的当天,过来卖东西的人挺多,头一天就出去了九万多块钱!
顾博远当时备了十万块钱的收购金,以为是绰绰有余,没想到差点儿不够!
大头的是革命别克他们县集体运过来的皮子,和吴永波运来的一些皮子,以及一些散户卖的贝母。
顾博远给李龙说了一个很意外的消息,当天州电视台过来记者采访,而且有领导秘书过来看了看,露了个脸,和顾博远说了几句话,意思就是欢迎他在这边开收购站之类的。
李龙和顾博远都没说清楚这其中的含义,但都很明白。
“开业很顺利,反正没啥人过来捣乱,今天过来卖东西的人也挺多,目前来看多数是周边农村的,还有个别是周边县市,比如霍城、察县的等等。”
顾博远的声音有点沙哑,“我这边库房正在建设当中,不过目前现有的房子还能支持一段时间。等刘老板下趟过去的时候,我让他顺便就把皮子之类的给你拉过去。
对了,现在贝母我昨天一到到现在已经收了四百多公斤了,去年存货,我收的均价是七十块钱左右,在这边算高价了,估计五月初就能收到两吨多……
他们这边的存货挺多,估计是收购价不高,所以一些人存着不卖,等贩子呢。我这边电视台打广告的时候直接把价格给标了,所以许多有存货的人就过来了。”
李龙知道顾博远这一招算是掀摊子了。如果不是昨天开业的时候有领导过来,说不定肯定就会有人捣乱的。
毕竟行业压价在许多时候是默认的潜规则,结果来了个过江龙直接把摊子掀掉,把价格一下子提起来,那那些原来压价的人能受得了?
这算铤而走险,也算是向旧的行规进行了挑战。
好在有人背书,明面上李龙和顾博远不怕,他担心的是暗地的东西。
毕竟东来那边的火灾事情就挺吓人的,所以他立刻提醒顾博远,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要派人值夜,最好多招一些人。
“顾叔,现在咱们赚的钱不少,就你昨天一天,四百公斤贝母,我们就能赚三四万块钱。所以多雇佣一些人,就当保安都行,白天晚上轮流值班,把库房、大门看好。
咱们挡了别人的财路,那些人如果狗急跳墙,说不定会使阴招,一定要注意安全!”
顾博远其实也已经想到了,不过他没想这么快,想着慢慢来。李龙这么一提醒,一说数据,他立刻就清醒过来。
是啊,一天光贝母就是三四万的利润,想想加上其他的会有多少?
这时候一个人为了几十块钱都能铤而走险,何况这么多钱?
“行,我今天就去电视台贴招聘启示,招几个退伍利落一些的人过来。说实话现在人少的确少了,昨天差点儿把柜台给挤塌!”
顾博远那边算是进入了正轨,李龙也就略略放心了。
他那边拉了电话线,有情况双方能及时沟通,虽然距离有点远,但不管怎么说,不算单打独斗了。
而且有那么一位在关注着,感觉还是有点安全感的。
顾博远这边开业两天后,刘高楼就从霍尔果斯给李龙打来了电话,两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已经购买到了,约翰迪尔的4440型号。
“其实在哈加盟共和国,能买到更多的是苏联产的基洛夫人,只不过你不想要这个,而且这个玩意儿油耗太高,而且坐着不舒服。”
刘高楼给李龙介绍着:
“这两台不是农场的,是一个农业机械研究所买来做研究的。这研究所现在已经开不下去了,里面的管理人员把这两台机子报废处理给弄了出来。”
“开的时间长不长?”李龙问道。
“两台开的时间都不长,主要是做研究用嘛,其实说是研究,也没怎么拆卸,从那边开过来了,一路都挺好,驾驶员说比坐嘎斯车舒服。”
“那多少钱?”
“因为是二手机子,我二叔购买的时候了折算下来差不多一套不到五万美元,所以两台你给三十万块钱就行。”
几乎相当于官方汇率,李龙不知道刘山民为什么要价这么便宜,他还没问,刘高楼就又给了解释:
“先前你给我二叔说过,这个卢布会越来越贬值,美元等外汇价格越来越高,所以我二叔赚到钱后就兑换成美元,现在呢,从中赚了一大笔吧,所以给你这么便宜,算是其中的报酬吧。”
李龙心说这也行啊,他当然乐意了。
“因为轮式拖拉机总归没可能像汽车开那么快,所以这趟我们过去的时候,会晚一点儿。另外就是你那边水泥准备好没有?”
“三百吨,够你拉好几趟的!”
“嘿,爽快!就喜欢和你这样的人做生意了。”(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