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即使宋应昇一再保证他们的户籍是民户,只是在军民卫需要服兵役。这些人仍没有放下担心,时不时有人逃亡。
李三水的麾下,就这样逃走了三户人。这让他颇为气恼,狠狠地训斥了逃户的甲长——因为逃走的三户,代表他丢失了三亩地。
那几个甲长同样如此,对麾下的流民看得更紧,生怕他们逃亡,自己多分的地变少。
在他们讲解劝说、还有连坐惩罚等措施下,大部分流民认命,随着他们迁徙。期待能如他们所说,在军民卫分到土地。
如此走了十几日,来到山西境内。
李三水麾下的一百一十户,已经变成了一百零五户——
除了有三户逃亡外,还有两户人少,在迁移的路上死绝。
这让他颇为沮丧,哭得比自己爹妈死时还伤心。因为这代表着他能分到的土地,又减少了两亩。
如果再减少下去,户数低于一百,他就会被问罪。
这让李三水紧张之下,和十个甲长合计,把那些只剩下一两个人的民户,安排给副甲长照看。一定要保障他们的健康,免得死了绝户。
不过即使如此,迁移的路上还是免不了死人。
尤其是进入山西后,他们不能再免费喝稀粥,需要在路上做工,才能拿到饭吃。
不过饭食也好了一点,如果干的活多,还能吃上干饭。
李三水组织麾下的壮丁干活,老幼妇孺辅助。甚至还撤换了几个副甲长,让能干活的人担任。
他这一保,因此分到的食物多。没有人因为饥饿而死,却还有人病逝。
这日,李三水就听到一个消息,生病的杨老五挺不下去了,要托付他后事。
李三水急忙过去,见到杨老五只剩那么一口气。见到他过来后,紧紧拉着他的手,说道:
“李保长,你是一个实在人。”
“老汉俺是不成了,两个娃娃只能托给你。”
把女儿和儿子拉过来,求李三水照应。
李三水见他要死了,自然一切说好。
即使杨老五不说,他也要照顾好这两人,免得杨家绝后,户数又会减少。
不过杨老五却不放心,拉着已经十七岁的女儿杨大妮,向李三水道:
“老汉俺就这么一个女儿,今后就托李保长照顾了。”
“只求李保长把二娃带大,拿到五十亩土地。”
李三水听得脸都红了,急忙说使不得。
毕竟年近三旬的他,已经能称得上老汉,从来没打过小姑娘的主意。
不过杨老五的主意却很坚定,他在一路上走来,早就看出李三水是个老实人,丝毫没有当保长的威风。
这样的人,虽然有些人看不起,杨老五却觉得很放心。
在自己身上的病越来越重,眼看治不好后,他这些日子打的主意,就是把女儿杨大妮嫁过去。
面对李三水的推脱,濒临死亡的杨老五,紧紧抓住他的手。杨大妮和杨二娃跪在旁边,同样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这让李三水无奈之下,在其他军户和流民的见证下,答应杨老五的请求,同意这桩婚事。
看着李三水和女儿一起给自己叩头,杨老五闭上了眼睛。杨大妮和杨二娃顿时哭了起来,李三水却要擦干眼泪,安排他的后事。
想着宋应昇吩咐的对这些事情的安排,李三水红着脸蛋,询问自己刚刚娶到的妻子杨大妮道:
“岳……岳父大人去了,你看是在路上埋了,还是烧成骨灰?”
杨大妮道:
“烧成骨灰!”
“俺要一路带着,带他去军民卫。”
“俺爹说了,他要看着二娃成家,分到自己的地。”
李三水点了点头,立刻去找宋应昇,把此事报了上去。同时把杨家的户主改为杨二娃,显示这一户仍在。
宋应昇听到又有人死了,心情已经不像刚开始波动那么大了。
在这一路之上,他已经见到不知多少人死去。
他带领的这一千多户、大约五千口人,到现在已经逃亡百余、死亡上百,未来还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让他心中不止一次怀疑,朝廷下令迁徙,到底是错是对——
如果只是今年有旱灾,付出这么大的牺牲迁徙,代价实在太大了。
他现在都不敢保证,自己在抵达沧州时,麾下有没有一千户。
不过,面对属下,他没有流露过这种怀疑。经过内教场集训的他,知道军中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不能口无遮拦动摇军心。
如果因为胡乱说话让麾下流民生乱,他这个护军上尉会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会被问罪。
在询问了杨二娃的年龄后,宋应昇道:
“杨二娃今年十四岁,还没到十六岁成丁年纪。”
“按照朝廷的规定,他不用服役就有饭吃。”
“但是这户人家,需要有人监管,谁愿意做他的监护人?”
李三水说了自己的名字,又说了杨老五的遗嘱,以及自己和杨大妮的关系。
宋应昇颇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想着一些流民之中发生的破事,警告道:
“既然已经叩头,那就是明媒正娶。”
“你这个保长要守住本心,不要学一些人欺男霸女。”
“要知道,这个保长是临时的,到了地方会重新选举。”
“你要干得不好,会有人选上来取代你!”
李三水连道不敢,想到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人头。
那个人也是一个保长,却不像他一样勤恳,拿到权力就欺男霸女。
结果他那一保逃亡的人很多,气得带队的军官把他明正典刑,人头挂在树上警告众人。
李三水就是因为这点,丝毫没动过歪念。杨老五也是因为他老实,选择把儿女托付。
聊了一些这件事,宋应昇开了个条子,让李三水在抵达前面驿站时,把杨老五尸体带过去。
那里设有城隍庙下属的土地庙,里面的庙祝和祭司会给杨老五做法事,并且烧成骨灰。
骨灰盒需要他自己做,或者找块破布,直接包裹起来。
李三水再怎么说也是一个保长,当然不能让自己的岳父这么寒酸。发动人员寻找木材,做了几个骨灰盒,盛放杨老五和其他死去的人骨灰。
在土地庙祭司念诵的往生经文中,李三水等人的心情,渐渐安定下来。
带着杨老五等人的骨灰,继续向东迁徙。(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