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59章 仰光
对方愿意听,别管是真的还是做做样子,贾琏都很认真的讲。
先说国内遇到的问题,都是官场上的老手,对于各种弊端心知肚明,对于承辉帝改革的目的心知肚明,只不过看利益决定支持和反对。
赵峰也算是改革派了,所以认可贾琏的观点,国内必须改,不改就是慢性自杀,迟早要出大事。
有了这个共识之后,才能谈为何要发展工商业,创造就业机会,缓和内部矛盾,这与对外扩张缓和矛盾,初衷是一样的。
以河北山东为例子,因为东平王携带大量人口的北上,大量人口移民辽东,极大的缓解了京畿的社会矛盾。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放在这个时代也一样。
地主掌握了大量土地,也是需要人来耕种的,人口转移后,地主对于佃户的态度注定要发生变化。
同样的道理,沿海闽浙山区,粤北山区,湘南湘西,都是人多地少的格局,通过对海外移民的方式,缓解内部矛盾。
毕竟人一闲下来,就要搞点事,尤其是饿着肚子的时候,更是要搞事情的。
东南亚气候炎热,一年三熟,土著懒惰,换成华夏移民,那真是恨不得累死在地里。
这些地方现在占了,拿到了大义名分,以后就是华夏的疆域。
再说国外,贾琏分析了当下的世界格局,利用时间窗口,快速发展工业,三十年后,我国未必不能是海上强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瘸一条腿,陆地强而海洋弱。海权的重要性,贾琏也做了分析,西方通过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对全世界的掠夺,而我国则通过贸易,将西方掠夺来的贵重金属纳入囊中。这种情况注定是不可长久的,因为没有制海权,别人随时打过来,漫长的海岸线总不能处处设防吧?
贾琏还提到了关于澳洲的布局:“现云兄,希望你在任期间,不改对澳洲的移民政策。正所谓天予不受,必受其咎。这是上天给我中华的厚赐,一旦错过了,百年之后,你我都是民族的历史罪人。”
赵峰再三表示牢记在心,不会轻易改变两广政策,只是询问了一句广西那边该如何。
贾琏则明确的告诉他,目前不要考虑广西,因为世界市场就那么大,还不足以照顾到广西。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件事情,就是广西盛产的热带水果,找到长期储运办法后,可以走海路运往北方,这是一笔好买卖,如果解决不了储存和保鲜,那就不要轻举妄动。还有一点,因为王子腾大量从广西移民,目前广西内部整体还是稳定的。不必折腾就是。
广西那个地方现代都排不上号,贾琏不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比现代那些官员更牛逼。
因为巡抚人员待定,贾琏将巡抚的职责交给赵峰代理后,挥师南洋。
这次出兵,贾琏先去了交趾,此前出了一件事情,安南王派使者进京,请旨内附。这个事情给王子腾一记不轻的闷棍,承辉帝下旨,安南王改封安南郡公,整个安南设南北二州,知府由内地派官员担任,各级县令由安南郡公推荐,朝廷批准。二州之地,王子腾占一州为封地,安南郡公领一州为封地。这个真不怪皇帝不讲信义,实在是王家人太拉胯了,迟迟没有搞定北方。
感觉就是王家人占据南部之后,整个上层快速的堕落,毫无进取之心,就想着怎么多捞点好处。
贾琏率部至西贡时,给王家人吓的半死,还以为朝廷派兵来剿。
结果信使来报,贾琏是来补给的。
看着海面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船队,换谁来心里都麻。
贾琏还真就是来补给的,并且是来交易的。
王子腾特意来见贾琏,双方在码头上搭个棚子喝茶座谈时,贾琏不轻不重的敲打。
“虽为封地,然王公竟无质子于京,是何道理?不能拿陛下的宽容当侥幸,陛下若不在,王氏一族将置于何地?”
这就是姻亲之间最后一点情分在发挥作用了。
王子腾反应很快,即刻表示,要派家里次子进京,同时派出一百艘船,配合贾琏作战。
贾琏明确的谢绝了王子腾的人马,告诫他好自为之。
威慑告诫王子腾后,船队直奔李家坡与槟城,与事先在此等候的南洋舰队一部。
昔日的疍家青年蔡十八,如今已经成长为舰长,有资格面见贾琏了。
贾琏见到激动不已的蔡十八,内心也颇为感慨,疍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海上,很多人一辈子生下来就看到了尽头。
如果不是贾琏,蔡十八这样的年轻人,可能这一辈子娶一个媳妇,买一条船,一家人继续在水上繁衍生息。
如今的蔡十八,以裨将的身份出现,这是此前怎么都想不到的命运改变。
最初的一批疍家青年,如今在南洋海军中各个位置上发挥作用,其中裨将三人,守备以下数十人,可以说正当其时,未来可期。
贾琏一番鼓励,蔡十八拍着胸部表示,此战一定奋勇当心,再建新功。
短暂修整补给,舰队穿过海峡,至槟城,丘吉尔的信使早早等在此处。
丘吉尔回信称,希望允许三艘英军战舰随同,你说是监视也好,观战也罢,总之不能完成放心。
可以理解,换成自己也不放心,这几百条船,三级战列舰就有三十艘。突然出现在孟买,靠着印度舰队十几条战舰,是打啊,还是不打呢?
说实话,英国人都没想明白,为何东大的海军发展的如此迅猛。这才过去六七年,已经能派战舰前往欧洲访问了。
对此,英国方面的分析,东大二百年前就进行过大航海,现在不过是把丢下的本事捡起来,不足为奇。
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技术,原本也有一定近海海军的底子,真的要发展海军,进步慢才是怪事了。
总的来说,贾琏突然要打缅甸的举动,给英国人吓坏了。好在丘吉尔提前收到了信,不然真的要从非洲调战舰了。
已经丢了北美,再丢印度,带英就别提什么发展了。
北美停战后,英国将注意力收回欧洲和印度,私下一直在扶持普鲁士对付法国。
眼看着法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就差最后一下,就能放倒老对手了。
如此局面下,英国人不敏感才怪呢。
只是英国人怎么都想不到,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然后一个拿破仑横空出世,让整个欧洲大陆跪下颤抖。
对于丘吉尔的要求,贾琏真的无所谓,反正一时半会的,贾琏也没有谋求印度的想法。主要是那个地方就是个泥坑,英国人能任凭印度饿死上千万人,东大要是这么干了,总督要被政敌喷死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底层逻辑的一个分歧。一个是讲道德,对官员有道德要求,即便是私下里不拿本地人当人,表面工作也是要做的。另一个很明确,他们不是人,饿死就饿死咯。
无论你做了多大的孽,只要上帝原谅你了,就没事了。
英国人想跟着就跟着吧,贾琏同意了要求。
舰队出现在缅甸外海时,从望远镜里看见港口上是鸡飞狗跳时,贾琏内心毫无波澜。可能是消息不通,这场面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准备的。
这次过来,能不能灭国不知道,反正仰光是一定要拿下的,后续没有继续北上打灭国战,缅甸国王是不是要说谢谢呢?
所以,租借仰光,期租二百年,不过分吧?租约到期后,优先续约,不过分吧?
真到那个时候,哪怕在缅甸只驻扎一个分舰队六条战舰,英国人都会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