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81章 燕王和燕国公
蔡攸心思比其他要灵巧些,听完刘国璋的简略介绍后,当即拱手,兴高采烈地祝贺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完颜部去了,真武部来了,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这家伙倒有几分机巧。
刘国璋看了他一眼,随即又瞥了王黼一眼,发现他眼睛里闪过一丝嫉恨。
蔡攸是投靠了王黼,以及在自己暗中帮助下,才得以成为蔡府上下,唯一脱身的人物。以前一直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地跟着王黼。
今日突然越过王黼,向官家直接表示祝贺,非常胆大。因为这毋庸置疑地会得罪“恩主”王黼。
但是老谋深算的蔡攸敢这么做,是判定自己回朝,必定会引发朝中暂时平稳的局面发生大变。
他先行下手,就是想在即将到来的乱局中谋取一杯羹。
奸臣好啊。
奸臣见利忘义,谁给的好处多,谁就是亲爹!
能为自己所用的奸臣更是好上加好!
赵佶听了蔡攸的祝贺,哈哈大笑。
马政满脸忧愁地开口道:“陛下,现在真武部崛起,称雄漠北,虽然说与辽人反目成仇,但是对我大宋的态度,尚不确定。能不能联手攻辽,还未可知。”
刘国璋看了一眼好友马扩的父亲,心里感叹,毕竟是武臣,政治敏感度确实不如蔡攸。真武部的事能被自己摆在官家面前大谈特谈,说明里面大有玄机。
没有把握的事情,谁敢在官家面前提起?
你是来争宠的还是来找削的?
自己要是这点政治智慧都没有,凭什么把蔡京等人暗地里给斗下去了?
马叔,你还是不够了解我啊,至少没有蔡大郎那样了解我。
王黼也了解刘国璋,眼睛往他这边瞥了瞥,静待他出声。
刘国璋轻轻咳嗽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章,双手呈上,“陛下,这是真武部首领,被漠北诸部尊为阿克达赉汗的真武焕,托臣转递的奏章,愿世代为大宋藩属,求册封王。”
求册封王?
果真是漠北蛮夷,求封赏都是这么直截了当,一点都不委婉。
赵佶大喜,上前几步,接过奏章。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舜有天下,无为而理。是以古之言道德者。
伏惟大宋皇帝陛下高明博厚,宣慈惠和。纯粹之德全,孝友之行著。英声茂实,意无欲而自彰。景德洪休,心无求而自至。巍巍荡荡,可得而言
矧居上嗣之地,当启真王之封。是用建吾国家,胙之茅土”
赵佶读着读着,觉得不对了,开口问道:“二郎,这是真武部的人书写的奏章?”
“回陛下的话,他们哪里写得出这么好的文章来?他们说自己粗鄙,汉字都不识得几个,如何敢写字以污圣目。
真武焕把意思说透,然后请了宇文玄中执笔,写了这封奏章。叔通先生写好后,给他念了一遍,他连声说好,还送了叔通先生一车珍宝,一万头牛羊。
在奏章最后落款,是真武焕亲笔画押,还有他的真武部印章。”
赵佶直接跳到后面,看到一行签名,刘焕,刀劈斧削,苍劲有力,旁边还有一方“天佑真武”的章印。
“刘焕?这字迹看,确实是纵驰四方的骁勇之士。”
写得不好看你直说,我也知道写得不好,我左手写得。我右手写字就不好看,左手更不用说了。
刘国璋心里腹诽着,嘴里却解释道。
“是的,真武只是他们部族名,取附近真武水之名。他们祖先,多是五代十国从中原西北、山后燕地逃去漠北的汉人遗民。
姓氏繁多,于是就干脆全部以真武为姓。现在建国称汗,总得有姓氏。真武焕见臣姓刘,又说最崇拜汉高祖、光武帝,以刘为姓,不算辱了先祖。于是就自取汉家姓氏,刘,改名刘焕。”
“原来如此。”蔡攸拱手道:“陛下,这是大喜事。真武部酋长有仰慕汉家之心,定会倍加崇敬陛下。如此一来,我大宋如虎添翼,收复燕云十六州易如反掌。臣在此先贺陛下,文成武德,超汉越唐!”
王黼脸色有些阴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