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67章 东南有大事

刘国璋看了他一眼,直言不讳道:“你父亲?”

方天宝点点头,“他有些按捺不住了。”

“怎么个按捺不住?”

“意气风发,挥斥八极,天下英雄唯其尔。”

“这是飘了,膨胀了。”刘国璋笑了,“其实啊,你父亲就是一把刀,被别人哄上前台的一把刀。伤了别人,坏了自己,却便宜了某些人。”

方天宝忍不住盯着刘国璋,心思紧张地转动着。

这话,他不愿相信,却不得不相信。只是刘二郎,为何对浙西和父亲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

对啊,他非常重视细作密探,嗯,红缨党的说法,叫做情报工作。初一得势,就迫不及待地利用捷顺运输社、悦来客栈、美惠来饭店,把触角伸向大江南北。

睦、衢等浙西州县,早就有了捷顺、悦来和美惠来,凭借红缨党的手段,自然能收集到大量情报。

只是他对东南有没有兴趣?

“浙东、浙西,这些年闹得很凶。”

“当然闹得很厉害,牵涉到切身利益,自然会成为仇敌。”

方天宝话题一转,“前几年,家父借着蔡京当权,朱勔父子为祸东南的由头,四下传教,铲除奸贼,反抗官府。

节帅铲除了蔡京和朱勔父子一党,他没有了借口,越发地急迫了。”

“朱勔?确实只是借口。他为祸东南,重点在江南浙北,顶多波及到浙东。浙西受到了什么危害?笑话!

盘剥浙西百姓最狠的那些人,其实是浙东、浙北的那些茶商、丝绸商和海商。”

方天宝眼睛微微眯起来,声音有点飘忽,“节帅如此说,倒让草民有些糊涂了。”

“浙西各州县百姓,提供桑叶、丝茧等原材,被浙北、浙东的丝绸商收去,纺织成绸缎,转贩各地;产出的茶叶、瓷器,被茶商海商收了去,转贩海内外。

类似的还有树漆、矿石、猪鬃毛、桐油等原材料,都被浙北、浙东商贾收了去,制成各种珍品,转运贩卖。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浙西百姓得了多少?”

方天宝长叹一口气,“浙西百姓,千辛万苦产出丝茧、茶叶、瓷器、树漆、矿石、猪鬃毛、桐油等各种物材,被浙北浙东的商贾低价收了去。

他们赚得金山银海,浙西的百姓们却是连口热汤都喝不上。稍有天灾,年产减少,百姓们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老天开眼,风调雨顺,年产丰盈,那些商贾却死命地压价。

谷丰伤农,物丰也伤农。这十几年我奔走于天南地北,山内海外,就是想替父老乡亲们多卖出一些货品去。为了此事,这些年,浙东浙北的那些家伙,恨我入骨啊。”

刘国璋拍了拍他的肩膀。

“从整个经济循环来说,浙西州县百姓,提供原材料和商品,处在最底层,肯定是倍受盘剥。掌握渠道的丝绸商、茶商和海商,不仅把生产的大部分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你们,还拼命地从你们身上榨取价值。

他们居中,吃完你们这些上家,还要在下面的买家那里再吃上一大口,怎么不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有钱财,有世家,与儒生士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年出那么多进士,自然与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

你们面对盘剥压榨,毫无还手之力。年积月累,怨气自然就越来越大。”

方天宝静静地听着,有些名词很新颖,经济循环,成本,风险,价值,但是结合整段话,他能听明白大概意思。

“节帅这个说法,确实有几分道理。只是讲得有些深,我一时半会悟不到。”

“你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攻下杭州城,杀光两浙所有的贪官,面南称王,是不是?”

方天宝惊悚地看着刘国璋,如见鬼神。

父亲的这些藏在心底的心思,他了不少功夫,侧击旁敲,又收买了父亲几个身边近侍,细加揣摩,这才猜出来,想不到被刘国璋一语道破,不由得他不惊悚。

难道刘二郎在自己父亲身边也安插有人?

真是太吓人了!

那自己身边,是不是也安插有细作密探?

方天宝想问刘国璋,到底是从哪里得知父亲的隐秘。

但是又问不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红楼之蓉哥儿

莫见长安

这仙,不能修了

叶恨水

足球:莫谈感情,我只是个AI

夏棋福鼎

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亚舍罗

深红之仆

梦野咲子

诡秘:从知识荒野走出

想不到笔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