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八月中,方天宝、王佛陀和王彦、陈广来到太原城时,这里就是一处大工地。
十几万百姓如蚂蚁一般,聚集在各处,修筑新的太原城。数百上千的塔楼,仿佛参天树林,遍及各处。
一行人投过文书没多久,王荀跑出来接见二人。
“王兄,陈兄,方东家,王壮士,有失远迎啊。”
“王官人客气了,是我们叨扰了。”王彦身为此行队伍的首领,拱手答道,“王总管可好?”
“谢诸位,家父甚好。筑城事宜繁多,时间紧迫,家父奔走四处,无暇来迎接诸位,无礼,无礼。”
“王官人客气了。”
王彦四人连忙说道。
王荀带着四人四下看看,他指着分成几条人流的施工队伍说道:“此次筑城,招募了十二万青壮,分班分段施工。”
“招募,不是征召?”
“按照节帅命令,此次筑城用的是募役法,所有青壮,工匠,都是招募而来,按工种、工时分发钱粮。遵行的还是当年长水军疏浚汴河的制度。
诸位请看,那边是工区营地,里面有住宅区,生活区,物资仓库,医护站,还有宣讲队的讲堂。”
“讲堂戏园子都有了,真是不计成本啊。”
“哈哈,节帅说的,劳逸结合。另一方面,招募而来的都是青壮,数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容易生事。白天劳作上工,晚上搞些戏曲说唱,识字学些道理技能,免得他们到处惹事生非。也算是一种羁置。”
方天宝和王佛陀对视一眼,继续跟在后面不出声。
识字学道理,学得都是红缨党的那些道理吧。
十几万青壮,来自河东各州县,只需要在学习中选出数千上万名有志者,完工后分散各地,暗中加以提携。来回几次,河东各州县乡村,花郎遍地,红缨满头。
听说陕西也在大兴土木,尤其是宁夏、盐州灵武旧地,想必也是如此方法吧。
越看越觉得自家老爹的牟尼教,就是个草台班子。
“那些塔楼,都是中垒军过来帮忙搭修的吊塔和传输塔,用来吊运传送材料,非常便利,省却许多人力。那边在修葺有轨道路,暂定从太原新城到汾州。
河东什么都好,汾河盆地肥沃千里,南北有煤有铁,唯一不好就是无大河大江,灌溉有余,转运不便.”
王荀侃侃而谈,方天宝忍不住问道:“如此筑城,耗费巨大,汴京愿意?”
众人都回头看了他一眼,王荀答道:“修筑太原城,事关收复燕云十六州。官家御笔,特批下大批钱粮。但是施工用度,还是超出了。节帅就委托有关人士,把太原新城繁华地段事先拍卖出去。”
“拍卖出去?”
“是的。太原新城严格按照规划图施工,四城三十六坊,都一一规划仔细。南市,东街,是最繁华的地方。那里商铺云集,仓库林立。太原府奉宣抚使司之命,把这些地段一一标出,事先拍卖。聚集的钱粮,用于修筑太原城。”
“可有人愿意来买?”
“当然愿意。太原城筑好,不仅是河东首府,还是北通阴山,南接中原,东出燕赵,西交秦陇的要道。四方物资商贾,都会云集此地。
商铺仓库,就是聚宝盆。各地的商贾,都能想得到。提前下手,抢到好位置。此后的通商,就能占据先手。”
“原来如此。节帅不仅打仗如神,聚财也有方啊。”
“是啊,如此几策,筑太原城钱粮不缺,进展十分顺利。”
转了一圈,方天宝和王佛陀落在后面,窃窃私语。
“太原城筑好,近可控大同云中,阴山一带,尽在俯视之下。远可窥燕然北海,漠北一带,尽在远瞻之内。物资钱粮云集于此,源源不断北运,再配合赤虎骑军兵锋,威逼利诱,漠北诸部,谁敢不从?
十几万精锐控弦,蛰伏漠北。三十万西军,聚屯关西。中原有变,一声令下,南下东出,何人能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