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宜春园又举行踏青会,薛公素、王守绪、梁百川、张楞严等西夏降臣也受到了请帖。
“据说这次踏青会,是东宫奉官家旨意召开的。除了宗室官宦之外,还遍邀名士大儒。人数有八百之多,大宋菁华,朝野翰华,全在其中啊。”
钱及礼兴奋地说道,圆脸涨得通红,就像猴山上抢到最肥美水果的猴子。
涂观孝、田邦臣、魏无涯等人在一旁激动地附和着,仿佛他们已经摇身一变,从西陲偏远之隅的乡巴佬,挤进了大宋顶级文化圈,成为“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之一。
他们的眼睛里,洋溢着洋洋得意,还几分对其他人不识时务的不屑。
刘二郎算什么?他在西北是王,是神,可是在汴京城里,他是粗鄙武夫,是庸俗外戚,想讨一张参加文会的请帖,都得摇尾乞怜。
“不入汴京,不知皇宋之繁华,不知文坛之兴盛,不知天下之广袤。”涂观孝悠然自得地感叹道。
其余几人连连点头。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同一种神情。格局打开,猛地跳到新的阶层,都能俯视此前需要仰望的刘节帅。
此念心底起,刹那天地宽。
薛公素等人相视一眼,默不作声。
你们这些家伙,离死期不远了。
一起来到宜春园,门口停满了各色轿子和牛车,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呼朋唤友。
钱及礼、涂观孝、田邦臣、魏无涯等人眼睛都看花了。
那位是状元,这位是进士。走过来的是翰林,走过去是学士。站着的是青州大儒,刚下轿的是江东名士。襕衫是礼部员外郎,道袍是中书舍人。
哗,高密郡王,不,前几日因为平夏大捷,普天同庆,已经被官家下诏复为嘉王的三皇子赵楷也来了。
少宰白时中来了,户部尚书徐处仁来了,开封府尹张邦昌来了,东宫太子詹事耿南仲来了,保和殿侍读蔡攸来了,给事中吴敏来了.
一堆的高官权宦,名士大儒们联袂赶来,把钱及礼、涂观孝、田邦臣、魏无涯等人激动地浑身颤抖,连忙跟着人群一起上前见礼。
见到这些名臣高士们和蔼可亲地一一回礼,钱及礼、涂观孝、田邦臣、魏无涯等人顿时觉得自己在公共场合被认可。
仰首挺胸,落落大方地汇入人群中。
薛公素等人也跟着一起进了宜春园。
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桌子,摆着各色的吃食和饮料,这是刘二郎开创的新式户外游宴方式,兴盛不衰。
随意走动着,虚情假意地打着招呼,薛公素等人遇到了驸马都尉潘正夫和石端礼。
他们知道,这两位与刘府亲近,算是自己人。
上前拱手打招呼,发现还有其他几人。
“这位是新科状元李清卿。”潘正夫介绍道。
“原来是李状元,久仰文名,幸会幸会!”薛公素、王守绪、梁百川、张楞严连忙拱手见礼。
“四位幸会。”李清卿发着牢骚,“张德远(张浚)现在权行宁夏州通判,程伯寓(程瑀)权行盐州通判,都在西北务实行事。唯独我,留在汴京捉笔雕文,甚是可惜。”
张浚、程瑀算是刘派不多的正经进士出身,自然要大用起来。平夏战事还没结束,就与宇文玄中、楚麟轩等嫡系被紧急征召入陕,分润军功。
张浚、程瑀等人还被直接授予州县重任。通判,在知州没有到任的情况,等于一州之长,负责宁夏、盐西夏复地的重建和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