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是给家族后辈留门路。宣抚司征辟,选为州县官吏,肯定是留在陕西河东为官。这是好事。
世家世家,能传承上百年,除了有田有人,最重要的就是有人做官,才能保住家族的荣华富贵连绵不绝。
“属下一定切切交代族中之人,用心学习,唯节帅马首是瞻,肝脑涂地,为节帅大业赴汤蹈火。”
刘国璋笑了笑,甜枣给了,该把大棒抡出来了。
“谢家宁冥顽不化、抗拒天威,连同其他肖、卢、池等十一家,男丁全部斩首,家眷发配岭南琼崖。
李仁忠、李仁礼、嵬名昌久等党项宗室贵族,共计五十三人,对抗王师,不知悔改。男丁悉数斩首,家眷发配边远军州安置。”
薛公素听得嘴角抽动不已。
刘国璋这平平淡淡两句话,意味着数百颗人头落地,数千妇孺老弱,被驱赶着流配数千里,生死未卜。
谢家,是夏国汉人六大世家之一。
谢东安作妖,被揪了出来,连同谢家族人,以及其它乱蹦乱跳的十一家汉人世家,一起做了骇猴的那只鸡。
李仁忠、李仁礼等人,是党项宗室贵族里为数不多精通汉学的人。李仁礼被俘,李仁忠先是作妖,宋军一进城,领头就降。
但是刘二郎硬是要把他们,连同其他十几位精通汉学着宗室贵族一起斩首,就是要断了党项人的根。
这些人要是进了汴京,文采被宋国文人知道,马上会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然后合流入大宋的士林儒生队伍中。
这些人,与刘二郎有灭国毁家之恨。站稳脚跟,成了宋国文官后,会不会伺机报复?
所以斩草除根,免除后患!
嵬名昌久等人是党项宗室贵族中,年轻一辈最能征善战者。尤其是嵬名昌久,此前在河湟煽动吐蕃蕃部,坑死宋国名将高永年;后又在河北,连败犯境扰民的拔思母等部。
过于出众,反倒受李察哥等人忌恨,被闲置一边。盐州等关键大战,毫无用武之地,只能束手就擒。
刘二郎将其一并斩杀。真得是要把党项人连文带武,一并断根。
真得好心思,好手段!
薛公素进一步想,刘二郎为何对夏国底细了解得如此透彻?再联想到其他一些此前想不通的事情。
比如临近大战,李乾顺为何把李仁礼转为河南转运使,让这位名气远大于才干的绣花枕头成了数十万夏军总粮草官。
他为河南转运使,羁绊监视远大于协助配合,李察哥等于被绑住了一手一脚。
还有李乾顺一向以精明睿智外显于人,为何突然在战事危急之时,急着迁都凉州,使得原本还可以再坚守一段时间、伺机翻盘的夏国军民,军心动摇,士气涣散。
汉人世家和其它蕃部首领们,也纷纷自谋出路。局势迅速土崩瓦解。
此时,薛公素有些明白过来了。
刘二郎不仅用兵如神,更是用谋鬼神难测。
又谈了几句,薛公素主动说道:“属下见节帅孤身一人,无得力之人照顾,十分清苦,实在不忍。属下有小女,仅蒲柳之姿,贵在心灵手巧,愿献于节帅帐前,执箕帚,侍奉左右。”
刘国璋没有出声,宇文玄中轻轻咳嗽一声,开口劝道:“节帅,薛公诚心实意。且灵州已下,顺、静、怀三州尚在观望。河西凉肃甘沙曹、张、梁等世家,尚在观望。
属下请节帅,顾全大局,暂且不拘小节。”
刘国璋点点头:“薛公心意,本帅心领了。这里简陋不堪,薛家小娘子先安置在灵州城,等攻下兴庆府,再说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