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9章 庄园经济,出兵杀鸡儆猴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99章 庄园经济,出兵杀鸡儆猴
一场经济座谈会,等同于利益瓜分,日本政府拿到大头,本地豪强吃点肉,剩下的给平民一点残渣。
这点残渣里也就是公司工厂的投资,土地的分配等等。
土地改革主要是拉拢华人。
相比较于本地的土著,华人吃苦耐劳,能忍,只要有点奔头,就可以压住,不必太过于担心他们发生动乱。
至于南洋土著,这些人好似没有太过于进化一样,贪婪懒惰,又凶悍,对付他们只能更加狠辣才行。
南海道这块地身处热带,土地肥沃,无论怎么种都可以丰收,只需要规避台风天气就可以了。
所以柳生是打算迁移一批国民前来此处,至少要把人口增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两百万左右。
以目前日本三千多万人来说,迁移这么多人也是一项大工程,只能说通过政策扶持才能推动人口迁移。
在土地改革方面,柳生还是按照之前的政策,土地国有化,准许自由买卖,上交地税。
在租赁土地方面,佃农可以和地主签订租赁合同,可在当地政府进行公证,在租赁合同方面,也出台了保护佃农的政策。
另外,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菲律宾内部主要是庄园经济,对此柳生在涩泽荣一的建议下,没有废除庄园经济。
涩泽荣一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位美国同学,他向这位同学询问过美国的经济情况,那位同学就说了许多,其中提到了美国的新庄园经济。
以前的庄园经济主要是奴隶制度,这样生产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比起那些工人高太多了。
要知道庄园主要为努力提供衣食住行,甚至是治病,当然狠心一点也可以不管不顾,但是奴隶本身上也是庄园主的财产,直接消耗掉也是成本。
所以一个奴隶使用成本看似少,但隐形的费却很多。
至于工人,那成本就很透明了,只需要支付工资就可以了,至于工人的衣食住行,那都是工人自己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的农场主们弄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那就是和奴隶签订一份有法律意义的条约,规定奴隶可以获得自己劳动生产的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上交农场主。
当然奴隶也得承担税收等支出,而农场主会提供住处和伙食。
这样几十年后奴隶就有足够的钱赎身,农场主也省了一笔养老费。
不止如此,奴隶会为了赎身而努力工作,提高了效率,这样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奴隶制的缺点。
柳生对于此事并不了解,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制度,不过有些像佃农。
这样的制度并非没有缺点,有些人看的出来,自己努力到老成了自由身也是个穷人,何必赎身呢?
农场主们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有了对策,那就是每周给个半天休息,然后组织聚会,请来乐团表演,让他们感受自由民的生活,很多人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心甘情愿被农场主压榨。
柳生对于这样的制度很满意,当即就采用了这样的制度来改良南海道的庄园经济。
当然这份合同不能叫奴隶契约,而是改为佃农或者长工契约。
毕竟日本是先进的文明国家,自然不允许奴隶制这种落后且不人道的制度。
新的土地制度侵害了大地主们的利益,内藤宗义,郑芝强,马科斯他们都有着大庄园和大片土地,但是他们没有反对。
这不仅仅是畏惧日本的军事实力,更多的是一种妥协。
要知道一旦开放国考,他们这些家族的子弟就可以当官,如果同意这样的土地政策,那么他们的子弟还有机会当官吗?
又或者,他们的子弟当官以后,被日本人命令执行土地政策,他们又该如何抉择呢?
所以在权力和钱之间,他们选择了权力。
新的土地政策对华人群体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很多移民来南海道的华人饱受压榨,日本的政策直接掀翻了他们身上的大山,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奔头。
作为华人代理人的郑芝强自然是第一个低头认可土地政策的。
经济座谈会后,马尼拉最先开始改革,这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但是内藤宗义等三个代理人没有出面,那些不满的豪强犹如散沙,没能掀起一点风浪。
在这些新政策铺开之前,得进行国考,选拔各地的官员,搭建政府框架。
为了这一次国考,绝大多数人不想和马尼拉方面作对,而国考也很快安排下来,各县参考人员都必须要规定的城市参加考核,考试总共分三次,初选,州试以及国考。
此番到各县主持考试的是军队,两个步兵师分一个个排带着初选的试卷前往各县治所。
在南海道的初选与日本的第一次国考不同,这一次主要是测试基础。
各地豪强以及普通市民都让家中的知识分子参加这一次的国考,人数多达三十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