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虽然如此,但你这希望朝廷放开路引,还不是为了你家作坊能够赚更多的钱吗?”刘子雍一副揭穿唐茂林别有用心的样子。
唐茂林端起茶盏呷了一口,面对刘子雍的咄咄逼人反而笑了起来:“看你这话说的,你家倒是耕读传家,但是也没有见你家不收佃户的租子啊。我家只要没有亏待那些百姓,赚钱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你!”刘子雍有些恼怒,从小他父亲就告诉他耕读传家的高贵,但是在唐茂林口中却成了和商贾一样的行径,这如何不让他恼怒?
但是他偏偏又找不到理由反驳,除非他咬牙说他家就是不收租,就是为百姓谋福利。
唐茂林大大方方的承认,让一旁的朱瞻基顿时高看他一眼。
能够进书院求学的肯定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那就是在遇到别人质问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坦然承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狡辩或者是诡辩。
就在朱瞻基看向唐茂林的时候,他的话语没有丝毫停歇,接连不断地吐露出来,“我家的作坊一来向朝廷如数交税,二来从不克扣来作坊做工人的工钱。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作坊做工,这样他们也可以挣到钱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可是这话他不能说,说了的话,回去还不被他老爹打断腿?
“可是路引乃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恐怕就连皇上,都不会同意更改路引之策。”
唐茂林下定决心,等到他高中之后,一定要向朝廷提出更改路引。
唐茂林眉头一皱,的确是这样,不管他有多么希望朝廷能够放开路引,哪怕是稍微放开一点也行。但是朝廷却从来没有丝毫要放开路引的迹象,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过。
朱瞻基听得频频点头,他可不是身居宫中不知道民间疾苦的人,对于百姓的生活他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对于百姓来说,农闲时候就是在白白消耗粮食。很多百姓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尽量少吃一点,只要饿不死能够熬过去就行了。
因为以他们的聪明脑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辩解的理由。
刘子雍见辩论不过唐茂林干脆直接说路引不可能改,也算是从唐茂林身上搬回一筹。
“不是我赞同。”鲁万生笑着摇头,“正如唐兄说的那样,放开路引对百姓有利无害。即便是现在不放开,终究有一天朝廷也会放开的,这是大势所趋!”
刘子雍侧头看向他,皱眉问道:“鲁兄也赞同更改路引?”
能够从别人的争论当中看到大势,这份眼力远超普通人非常不简单。
当朱瞻基看向此人的时候,此人也注意到了他。
微微拱手,笑着朝朱瞻基问道:“在下鲁万生,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哈哈,鲁兄客气。”朱瞻基拱手回礼,脱口而出:“在下.在下姓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