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没办法,黄甲营督军丘孝忠已经在江南了,仆固忠臣再来,显然不合适,只能由他这个连官都没有的临时监军渡江了——当然,没有官身也是一个原因。
分批渡到南岸的人超乎想象,足有四百之众经历昨夜及一上午的战斗,已然战死四十余人。
丘孝忠是比较理智的,他发现在房屋众多的建邺城区战斗实在吃亏,于是在冲杀一番之后,便开始带人向东撤。
而晋军似乎也有所畏惧,只沿街设垒,缓缓推进、步步清除,这给了他们充足的撤离时间,甚至还把抢来的财货及抓获的重要俘虏——比如司马宗室——装上牛车,一路东行。
孙松是打前站的。
丘孝忠无条件相信他的话,并给了他百五十骑,一人双马快速前行,目标则是——
申时末,百五十骑已横穿整个江乘县,抵达了其北部,一座城池已然遥遥在望。
不知道是没接到消息还是怎么着,金城竟然还在过节……
不过他们反应很快,远远看到骑兵奔来,立刻派人上前呵斥,同时遣人回报王府。
王府同样陷入了过节状态,找来找去只有郎中令石稹还在当值。
石稹闻讯之后,立刻出城,准备交涉。
他只点了百名军士,因为没更多的兵了。
琅琊国原只有临沂一县、一千多户百姓,兵也只能从百姓中征发,即世兵也。
这会大过年的,你上哪去征发?
去年年底朝廷又说要将怀德县转隶琅琊国,并割江乘县金陵乡及相邻的句容县琅琊乡(新设的侨乡)为怀德县土,即把怀德县由虚化实,成为琅琊国下属又一侨县——这是检户土断的阶段性成果。
但还没来得及施行。
如今的琅琊国,也就百余名王府侍卫罢了,由郎中令石稹统率。
出城之后,石稹抬眼一看,顿时呆了。
“石稹。”孙松策马上前,大喝一声。
石稹眯起眼睛,又确认了一遍,失声道:“你不是淮南羊氏庄园的孙——”
“孙松。”孙松一边回话,一边挥手。
骑兵一拥而上,顺着大开着的城门冲了进去。
“唉,你们……”石稹有些懵逼。
城内已经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石稹反应了过来,大叫道:“孙松匹夫,休要动手!王府侍卫都是石氏部曲,可以劝说的。”
喊完,又喝令身后的百名侍卫放下刀枪。
这些侍卫看着远远围着他们的上百铁骑,纠结一番后,收回了刀枪弓牌,但没有缴械。
孙松不以为意,下马之后,快步走到石稹跟前,低声介绍了下情况。
石稹听得目瞪口呆,连声道:“不要命了?不要命了?”
孙松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五马渡那边是回不去了,只能向东到金城,看看能否寻机北渡。”
金城(大致位于今栖霞区与句容宝华镇交界处)是东吴所筑,以控扼大江,附近有一渡口,曰“江乘渡”,亦名“蒲洲津”。
金城就在蒲洲上,此本为江中沙洲,只不过几乎和陆地连在一起了,唯存留旧名。
听闻孙松等人要跑,石稹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道:“孙监军,你可知当年孙权、孙皓等辈有多重视金城?每每东出巡视、弋猎,常宿此城。金城在手,还跑什么跑?”
“然无兵。”孙松叹道:“不过二三百骑,撼不动建邺。”
这倒是个现实的问题。有城无兵,怎么守?
石稹长吁短叹,犹豫不能决。
这么好一个落脚点,丢了实在可惜啊。
思来想去,他试探性问道:“监军可知建邺左近有无心向大梁的豪族?”
“你知道哪些?”孙松同样试探道。
尔母婢!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讲实话。石稹有些无奈了,只能说道:“我认得二人,乃御史中丞熊远、秘书郎熊鸣鹄叔侄。”
孙松沉默片刻道:“我认得太仆羊炜。”
说完话,两人大眼瞪小眼。
这三个人,似乎没甚大用啊。他们真愿意在这种局势下,把自家庄园的钱粮、兵员贡献出来吗?再者,熊氏叔侄有没有庄园还两说呢,建邺一大堆穷官。
“先回城。”石稹说道:“能不能联系江北?”
“有点难。”孙松叹道:“趁夜渡个几艘船回去倒是可以,看运气了,万一被水师逮着,那就死无葬身之地。金城有船吗?”
“有。”石稹说道:“对岸的堂邑能接应吗?”
“难说……”
二人声音渐渐远去。
片刻之后,金城城门重重合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事实上,从初九夜到现在,过去还不到一天,建邺却已鸡飞狗跳。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