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桑榆比画手势,意思是那竹哨是坏的,不能卖给他。她从摊位上换了一个完好的用红绳系有千千结的竹哨,放到宋慈手中,只从钱袋中取走两枚钱,其余的钱连同钱袋一并还给了宋慈。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韩?粗声大气的叫嚣声:“那驴球的叫……叫刘克庄,习是斋的……给我记好了……别叫那驴球的跑了!”

有家丁接口道:“公子放心,那驴球的就是多长两条腿,今晚也休想跑掉!”

宋慈突然听到刘克庄的名字,抬眼望去,只见韩?和那伙家丁去到了太学中门,掀翻了中门外一辆载满货物的板车,气势汹汹地进了太学,听其口气,观其架势,似乎是要去找刘克庄的麻烦。刘克庄此时酩酊大醉,正独自一人在习是斋里睡觉,他若坐视不理,刘克庄必然要吃大亏。

“桑姑娘,我还有事,先告辞了。”宋慈见桑榆执意不肯收下钱袋,只好将竹哨放入怀中,临走时还不忘帮桑榆捡起一摞木篮子,放回摊位上,顺势将钱袋偷偷扣在了木篮子底下。

宋慈回到许义和辛铁柱身边,道:“辛公子,可否劳你随我走一趟?”辛铁柱感激宋慈为他查证清白,根本不问去做什么,立刻便答应了。宋慈让许义押着吴大六先行一步,他回头带辛铁柱回提刑司。

宋慈领着辛铁柱赶回太学中门,见那辆被掀翻的板车载的都是米面,一口口麻袋倒了一地,其中两口麻袋的系口开了,雪白的米面撒出来不少。推拉板车的是两个斋仆,宋慈都认得,是之前在杂房问过话的孙老头和跛脚李。孙老头和跛脚李原本要将米面拉去太学的后门卸货,只是从中门外路过,没想到韩?嫌板车挡住了路,竟吩咐家丁将板车当场掀翻。

孙老头看着撒出来的米面,一脸心疼之色,可他知道韩?是谁,只能自认倒霉。跛脚李则是默默扶正板车,将一口口麻袋扛起来放回板车上。跛脚李虽然年纪大,腿脚也不利索,力气却不小,一口口装满了米面的麻袋,少说有近百斤重,他搬扛起来并不怎么吃力。

宋慈瞧见二人,换作平时,定要停下来帮忙搬米面,可此时他心念刘克庄的安危,不敢稍作停留,冲二人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奔入太学,向习是斋赶去。等他赶到时,韩?一伙人已踹开斋门,闯进斋舍,找到了正在床上酣睡的刘克庄。

韩?道:“你个驴球的,还敢睡觉……打……给我拉起来打!”

那马脸家丁搬来椅子,扶韩?坐下,其他家丁将刘克庄从床上拖起来,架到韩?的面前。刘克庄兀自昏醉不醒。几个家丁也不管刘克庄清醒与否,挽起袖子便要打人。

“住手!”一声喝叫,来自斋门外的宋慈。

那马脸家丁转头看了一眼,冲宋慈挥手:“没你什么事,滚!”

宋慈不退反进,踏入斋舍,道:“太学乃官家学府,你们可知擅闯闹事,已是犯了律法?”他一边说话,一边走上前去,径直从几个家丁的手中扶过刘克庄,将刘克庄扶回床上躺下。这番举动旁若无人,仿佛没将几个家丁看在眼里,几个家丁不禁一愣。

那马脸家丁“呸”地吐了口唾沫,上前推了宋慈一把,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管我们的事!”

宋慈对那马脸家丁不予理睬,看着韩?,眼睛里似有火在燃烧,仿佛看见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份怒火转瞬即逝,宋慈很快便恢复了一贯的冷静神色,道:“韩公子,习是斋与你存心斋从无过节,你何以要带人前来闹事?”

韩?醉得厉害,眼睛半睁半闭,嘴里哼哼唧唧,没应宋慈的话。

“你嘴巴放干净点!什么叫闹事?”那马脸家丁又推了宋慈一把,指着刘克庄道,“是这驴球的抢了我家公子的女人,打死他也活该!”

宋慈道:“抢了什么女人?”

那马脸家丁道:“今晚熙春楼对课点花牌,我家公子点名要的女人,这驴球的居然敢抢!”

宋慈长这么大,还从没去过青楼,不过他听说过“点花牌”,说是客人进入青楼后,以名牌点唤角妓,谓之点花牌。有些角妓的名头太过响亮,往往点唤名牌的客人太多,情况就会反过来,变成由角妓来挑选客人,通常会私设一场比试,比如作诗、填词、比酒、斗茶等等,只有最终胜出的客人才能获得一亲芳泽的机会。宋慈听了那家丁的话,又想起刘克庄回来时不断念着“虫娘”的名字,猜到是这位名叫虫娘的角妓设下了对课点花牌的规矩。宋慈知道韩?无甚才学,刘克庄却是以词赋第一的成绩考入太学,也正因为词赋第一的缘故,刘克庄才能被选为斋长,真要比试起对课来,韩?定然不是刘克庄的对手。宋慈道:“既是对课点花牌,不知韩公子可有对出?”

“我家公子对没对出,关你什么事?”

“这么说来,是刘克庄胜了。”

“就凭他,胜个鸟!敢跟我家公子抢女人,看不打死他!”那马脸家丁喝道,“此事与你无关,识相的就滚一边去!”

宋慈立在原地,没有丝毫让步,目光越过那马脸家丁,落在韩?身上:“韩公子,今日之事是你不在理,还请带上你的人,离开习是斋。”

韩?好似睡着了,躺在椅子里一声不吭。

宋慈忽然大叫一声:“韩?!”

韩?浑身一抖,吃力地翻开眼皮。他醉眼蒙眬,瞧了一眼宋慈,见宋慈穿着青衿服,道:“你也是……是习是斋的?”

宋慈应道:“不错。”

韩?一听宋慈是习是斋的,又瞧见刘克庄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顿时来气,叫道:“打……给我打……还有刘克庄……一起打……”磕磕巴巴之际,连打了好几个酒嗝,话还没说完,又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恍惚之间,韩?听得耳畔响起了打斗声、叫骂声和哀号声。不一阵子,打斗声和叫骂声消失了,只剩下哀号声此起彼伏。他睁开眼,见宋慈好端端地站在原地,反倒是他带来的七八个家丁,歪歪斜斜地躺了一地。

韩?甩了甩脑袋,定了定眼神,看清宋慈的身边多了一个人。

那人是辛铁柱。

宋慈对韩?的为人早有所知,见韩?带了一伙家丁气势汹汹地去找刘克庄的麻烦,料想冲突在所难免,这才特意叫上了辛铁柱。辛铁柱勇力非凡,当初在太学射圃拒捕之时,数十个差役一拥而上都险些拿他没办法,区区几个家丁自然不在话下。辛铁柱原本按照宋慈的吩咐等在习是斋门外,见这伙家丁要对宋慈动手,立刻冲了进来,三两下便将这伙家丁揍趴在了地上。

“一群驴……驴球东西!”韩?骂着,想站起身来,可撑了几下扶手,实在醉得厉害,又倒回了椅子里。

家丁们的哀号声,引得一些从习是斋外路过的学子聚拢来,想看看是怎么回事,见是韩?,都不敢插手,只在门外观望。

家丁们一个接一个地爬起来,不敢再靠近宋慈和辛铁柱,全都退回到韩?的身边。

“扶我……”韩?道,“起来……”

那马脸家丁急忙扶韩?起身。

韩?跷起拇指对准自己,道:“知道我……是谁吗?”

宋慈道:“知道,你是韩太师的公子。”

“知道还敢……敢惹我不痛快……我看你们是活腻了……上,给我打!”韩?说了这话,几个家丁却面面相觑,看了看辛铁柱,竟没一个敢冲上去,有的甚至往后缩了缩脚。

“一群废物!”韩?一脚踢在一个家丁的屁股上。那家丁一个趔趄,扑到辛铁柱身前,抬头见了怒目金刚般的辛铁柱,吓得急忙跳开了两步。

“上啊!”韩?叫道。

那家丁哽了哽喉咙,一只手摸了摸自己肿起老高的脸,另一只手指着宋慈和辛铁柱:“你们叫……叫什么名字?”

宋慈也不遮掩,应道:“宋慈。”

辛铁柱声如洪钟:“武学,辛铁柱!”

“很好,记住你们了……你们等着……我家公子今日醉了……”

辛铁柱不等那家丁把话说完,忽然踏前一步,那家丁吓得急忙退开。

那马脸家丁一直扶着韩?,半边脸又青又肿,知道与辛铁柱动手讨不了好,道:“公子,要不今日先回府,改日再来算账。”其他家丁都附和道:“对对对,今日公子醉了,改日再来找你们算账……”扶了韩?,腿脚受伤的相互搀扶,想趁机开溜。

“滚……都给我滚!”韩?一把掀开扶他的马脸家丁,“一群驴球东西……敢惹我不痛快!”他一边叫骂,一边在斋舍里发起了酒疯,凡是够得着的桌椅板凳、笔墨纸砚、瓶瓶罐罐,全都被他掀翻在地,砸个稀巴烂。他还不解气,抓起一个砚台,举过头顶,哪知砚台里还有墨汁,顿时浇了自己一头。他去抹脸上的墨汁,反而越抹越花,气得破口大骂,举着砚台朝宋慈走去。

辛铁柱一把抓住韩?的手腕,韩?举在空中的砚台便怎么也砸不下来。辛铁柱手上稍微加一点力,韩?立马痛得松手,砚台掉在地上。韩?叫道:“啊哟……快松……松开!”那马脸家丁虽然怕挨打,但更怕韩?有什么闪失,叫道:“放开我家公子!”冲了上去。辛铁柱一拳打在那马脸家丁的肚子上,那马脸家丁委顿在地,抱着肚子,好半天爬不起来。另外几个家丁也硬着头皮冲上去,辛铁柱毫不客气,一拳一个,又将几个家丁打倒在地。

韩?痛得哎哎直叫,辛铁柱手一松,放开了韩?的手腕。韩?刚得自由,非但不躲开,反而抓起地上的砚台,又朝辛铁柱的脑袋砸去。辛铁柱这一次用上了脚,一脚踹得韩?跌翻在地。

习是斋外聚集的学子越来越多,不少学子都曾受过韩?欺辱,没受过欺辱的学子也大都看不惯韩?的为人,只是忌惮韩家势力,平日里只能忍气吞声,此时见韩?被人教训,心里都觉痛快,忍不住暗暗叫好。可一见教训韩?的人穿着武学劲衣,是个武学生,又见另一人是从小就与尸体打交道的宋慈,众学子都不禁拉下了脸,目光中或多或少流露出轻蔑之色。

韩?哇哇大叫,从地上爬起,再次抓起砚台朝辛铁柱砸去。辛铁柱又是一脚,踹在韩?的肚子上,比之前一脚力道更重,韩?顿时痛得倒地不起。

见韩?消停了,几个家丁也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辛铁柱这才站回到宋慈的身旁。

宋慈低声道:“辛公子,多谢了。”随即看向韩?,道:“韩公子,我有一事问你。”

韩?用手撑了几下地面,好不容易才坐起来,右手按着被踹的肚子,咽了咽喉咙,叫道:“水……我要喝水……拿水来……”

几个家丁张望了一下,见水壶放在长桌上,长桌则在辛铁柱的背后,要去拿水,就须从辛铁柱的身前经过。几个家丁害怕挨打,都不敢去拿水。

宋慈走向长桌,倒了一杯水,来到韩?身前,递给韩?。

韩?伸左手来拿水,原本按着肚子的右手突然向前一送,朝宋慈的肚子用力捅去。

辛铁柱眼疾脚快,抢上一步,飞起一脚,踢在韩?的手上。

寒光一闪,一把匕首从宋慈的肚子上划过,青衿服裂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匕首从韩?的手里飞出,掉在地上。

一连串脆响声,来自掉落的匕首,也来自宋慈的怀中之物。青衿服被划破,原本揣在宋慈怀中的三件东西掉了出来,一件是被窃的白色玉佩,一件是圣上的内降手诏,另一件是不久前桑榆给他的竹哨。

“宋提刑,你没事吧?”辛铁柱道。

宋慈镇定如常,手稳稳地端着杯子,甚至连杯中的水都没洒出一滴,应道:“没事。”匕首只划破了青衿服,没有伤到皮肉。

“驴球的……被我骗到了吧……”韩?哈哈大笑起来。他假装要喝水,骗宋慈拿水来,突然拔出匕首偷袭,险些害了宋慈的性命。如此关乎人命的大事,在他眼中,竟然如同儿戏。

辛铁柱只觉怒气直冲脑门,额头上青筋凸起,提起拳头,就朝韩?的头砸了下去。

“住手!”宋慈深知辛铁柱勇力非凡,在赶回习是斋的路上,便叮嘱过辛铁柱,一旦与韩?一伙人发生冲突,拳脚要留力,不要冲要害去,正因为如此,辛铁柱教训韩?一伙人时,他才一直未加阻止。可此时辛铁柱这一拳太狠,又是冲头部而去,若打实了,韩?必受重伤,甚至可能伤及性命,宋慈立刻出声喝止。

辛铁柱硬生生地停住拳头,瞪着韩?,眼里似要喷出火来。

韩?扬起了脸,道:“打啊……你倒是打啊……你个驴球东西,不敢打了吧……”

换作平时,以辛铁柱的脾气,别说韩?是当朝宰执的儿子,就是天王老子,他也早就一拳打了过去。可他看见宋慈冲他连连摇头,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宋慈捡起竹哨、内降手诏和白色玉佩。他刚刚遭受韩?的偷袭,此时非但没有与韩?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反而踏前一步,离韩?更近了。他不提韩?拿匕首刺他一事,仿佛那根本没有发生过,而是问道:“韩?,你可还记得巫易?”

韩?脸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见了。但他不是因为宋慈提及了巫易,而是因为看见了宋慈手中的白色玉佩,道:“好啊……原来是你这个驴球的……偷了我的玉佩……”

宋慈微微皱眉,道:“这块玉佩是你的?”

“我的玉佩……你也敢偷?”韩?的脸原本就因喝醉酒而发红,此时红得更加厉害了,如同猪肝之色。

宋慈问辛铁柱:“那个丢失玉佩的红衣公子,是他吗?”

辛铁柱看了韩?一眼,道:“我只看见那人的背影,没见着脸。”

宋慈又问韩?:“除夕那晚,你也在纪家桥?”

“我在哪里,关你屁事!”韩?叫得更大声了,“这玉佩是我爹给我的,你竟敢偷……我叫我爹把你抓起来,杀头……杀头!”说着连连挥手,做杀头状。

宋慈道:“杨茁在纪家桥失踪时,你也在场?”

“杀头,杀你的头……还有刘克庄,一并抓了,通通杀头……”韩?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笑声极为刺耳。

宋慈忽然手一扬,一直握在手中的那杯水,泼在了韩?的脸上。

韩?脸一冷,神智霎时间清醒了不少。他抹掉满脸的水,之前脸上本就有墨汁,一张脸更花了。他怒道:“你敢拿水泼我!”

“现在清醒没有?”宋慈道,“杨茁在纪家桥失踪,与你可有干系?四年前巫易之死,是不是你所为?”

“你是什么东西?敢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

宋慈也不多言,展开内降手诏,又亮出了腰间的提刑干办腰牌。

韩?看清内降手诏和腰牌上的字,笑道:“原来我爹提拔的那条太学狗,就是你啊!”说着越笑越大声,指着宋慈,对身边几个家丁道,“看见了吗?这就是我爹提拔的太学狗,我爹赏他一个芝麻小官,瞧把他威风的!”忽然鼻孔一翻,“不错,杨家小儿失踪,是我干的。巫易那驴球的,也是我杀的。你一个小小干办,能把我怎样?”

“既然你亲口认罪,那就抓你回提刑司,关押候审。”宋慈转头看向辛铁柱。

辛铁柱立刻上前,反剪韩?的双手,将韩?抓了起来。

韩?叫道:“宋慈,凭你也敢抓我?!”几个家丁也跟着叫嚷起来。

宋慈语气如常:“去提刑司。”

辛铁柱押了韩?便走。

几个家丁想要阻拦,辛铁柱横眼一瞪。仅此一眼,几个家丁便吓得缩回了脚。

“宋慈,你今天敢动我,我一定弄死你!”

宋慈对韩?的威胁丝毫不予理会。他走出斋门,见围观的学子已有数十人之多。他想找人留在习是斋帮忙照看刘克庄,以免韩?的几个家丁对刘克庄不利,哪知众学子却不搭理他,纷纷散开,只有两个学子留了下来,是之前在岳祠回答过他问话的宁守丞和于惠明。宋慈将刘克庄托付给二人,让辛铁柱押了韩?,一起前往提刑司。

几个家丁见韩?出事,哪里还有心思去找刘克庄的麻烦,由那马脸家丁领头,急匆匆地离了太学,赶回韩府禀报此事。

元钦一直在提刑司等着,一直等到了亥时,才等到许义回来。许义如实禀报了宋慈与杨菱私下见面,以及在太学查问真德秀的事。得知宋慈与杨菱私下见面,元钦不禁脸色微变。当听说宋慈在追查眉州土香时,元钦问道:“哪来的眉州土香?”许义道:“好像是宋提刑在巫易坟前找到的。”当得知宋慈在向真德秀打听李乾的事时,元钦的神色更是凝重了几分。许义又说了抓到窃贼吴大六一事。元钦对吴大六的事显得漠不关心,挥了挥手,让许义退下了。

元钦一个人坐在提刑司大堂里,揣度着宋慈与杨菱私下见面,以及查问眉州土香和李乾的事。他坐了良久,直到宋慈走了进来。

元钦没想到这么晚了,宋慈还会来提刑司。

宋慈已将韩?关进了提刑司大狱,让辛铁柱也暂回狱中。他亲自给吴大六录了供状,让吴大六签字画押,来呈给元钦过目。

元钦看过供状,道:“杨茁失踪一案关系重大,待我明日亲自审过吴大六,再作定夺,你先回去休息吧。”

宋慈道:“还有一事,我须向大人禀明。”

“什么事?”

“韩太师之子韩?,自认杀害巫易,掳走杨茁,现已关在狱中候审。”

元钦闻言起身:“你说什么?你抓了韩??”

宋慈如实说了韩?在习是斋说过的话,道:“绳不挠曲,法不阿贵,韩?自认罪行,纵是韩太师之子,也应抓起来审问清楚。”说完,他向元钦行了礼,在元钦惊讶的注视下,离开了提刑司。

辛铁柱的事算是了结了,至于韩?,宋慈知道他自认罪行,有可能只是嚣张惯了,酒后逞一时口快。但韩?与巫易确实结过仇怨,又与何太骥在岳祠发生过争执,还在杨茁失踪时出现在纪家桥附近,宋慈有不少疑问须向他问明,只是他醉得厉害,关入提刑司大狱后竟呼呼睡了过去。宋慈打算先将他关一夜,明日等他醒了再来审问。

宋慈独自一人回了太学。他特意留心了一下前洋街上桑榆的木作摊位,可惜桑榆早已不在,想是已收摊离开了。他回到习是斋,宁守丞和于惠明还等在斋舍中,帮忙照看刘克庄。他道了谢,让二人回各自斋舍了。

夜已经很深了,十几个同斋外出游玩还没回来,刘克庄在床上呼呼大睡,偌大一个斋舍,竟是说不出的空寂冷清。

宋慈将一片狼藉的斋舍慢慢收拾干净。他之前忙得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此时收拾完了斋舍,饥肠辘辘,这才拿出中午吃剩的几个冷得有些发硬的太学馒头,也不加热,在长桌前坐下,就着水吃了起来。

长桌上除了水壶,还摆放着三个瓷盘:一盘红枣,一盘荔枝干,一盘蓼花糖。逢年过节,太学里所有斋舍都会摆上这三样东西,外出祭拜神灵时,甚至在岳祠祭拜岳飞时,也会拿这三样东西当供品,这是为了图个谐音的彩头,枣、荔、蓼,便是“早离了”。太学升舍太难,先升内舍,再升上舍,然后考过升贡试,才能获得做官资格,这一套流程下来,其实并不比考取进士容易多少。许多学子在太学只是无谓地蹉跎光阴,有的甚至六七十岁了,还一直困顿于太学之中。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学子从进入太学的第一天起,便盼着能早日离开太学。宋慈看着这三大盘“早离了”,不禁暗暗摇了摇头。

宋慈吃完太学馒头,算是勉强填饱了肚子。他走向自己的床铺,躺了下来。

短短数日,他突如其来地牵涉命案,又突如其来地成为提刑干办,过往十余年受父亲言传身教、一心想成为提刑官的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实践的机会。连日来,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岳祠案,无时无刻不在推想案情,此时周围没人,唯一一个刘克庄也已沉沉入睡,他忽然有些不想再去思考与案情相关的事了。他摸出那个用红绳系了千千结的竹哨,举在眼前,凝目细看。

竹哨上刻着四个细细的小字:“桑榆非晚”。他记得桑榆所卖的木作中,每一件都刻着这四个字。他就这么看着竹哨,渐渐看入了神。这种入神,与他推想案情时一脸严肃的入神不同,神色间多了几许温柔。恍惚之间,遥远的家乡建阳城里,县学门前挂满许愿红绸的老榕树下,木作琳琅的小摊后面,桑榆埋头雕刻木作的画面,又浮现在了眼前……

不知不觉间,一阵说话声由远及近,有人朝习是斋来了。

宋慈忙将竹哨塞在枕头底下,坐起身来,随手拿起床头的一册书,假装一本正经地看了起来。

几道人影相互搀扶,晃晃悠悠地进了斋舍,是王丹华和几个同斋。几个人喝得酩酊大醉,嘴里兀自高谈阔论,笑声不断。

王丹华瞧见了宋慈,笑道:“宋慈,这么暗,你还看……”打了个嗝,扬声问,“看书?”

宋慈这才意识到斋舍里没有点灯,仅有的一点亮光都来自窗外屋檐下的灯笼。他随手翻过一页,嘴上应道:“看得见。”

“来来来……我来给你点……点盏灯……”王丹华醉醺醺地向长桌走去,桌上有火折子和油灯。

几个同斋却拉住他,朝宋慈不无嫌厌地看了几眼,其中一个同斋道:“没事验什么尸,验什么骨……害我们习是斋被人说三道四,说我们斋舍是阴晦之地……”另一个同斋道:“可不是?害得我们在别斋学子面前抬……抬不起头。”又一个同斋道:“早知道是这样,我当初就不来习是斋了……你还给他点……点什么灯?”

几个同斋喝醉了酒,说话都很大声。他们拥着王丹华,摇摇晃晃地向床铺走去,衣服也不脱,鞋袜也不除,东倒西歪地倒在床上,有的甚至半截身子还掉在床下,胡言乱语了一阵,就这么呼呼大睡了过去。

宋慈知道太学里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也知道同斋们背后会对他说三道四。刘克庄提醒过他,真德秀也提醒过他。听了几位同斋说的这些话,他表面上毫不在意,可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从小到大,他跟随父亲生活,因为父亲验尸验骨,经常与死人打交道,街坊邻里就常对他父子指指点点。人们都说他父子是晦气之人,说他父亲是死人精,说他小小年纪就克死了母亲,不让家中孩子跟他接触。他从小就没有玩伴,独自钻研验尸验骨之法,常往命案现场跑,由此招来更多的非议。在建阳县学念书时,同龄人见到他都会远远避开,对他报以各种讥讽嘲笑。就连授课的老师,看他的目光也有别于他人。来到太学后,能交到刘克庄这个理解支持他的好友,能结识真德秀这个对他一视同仁的老师,他心中已是感激万分。对于各种流言蜚语,他早已习惯,虽然心里不好受,但很快就能将这些言语深藏在心里,不去触碰。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哪怕挫折再多,哪怕遍布荆棘,他也要走下去。他放下书册,默默去到同斋们的床铺,将王丹华和几个同斋摆正躺好,给每人除去鞋袜,盖好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