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如今黄巾骤起,沉寂已久的士人集团又再一次起底,可以说,这些重视名利的士人集团抓机会的能力无人能比,就连这些黄巾暴徒们趁势崛起的机会都能提前预知,联名上书请求征讨。
这些,刘宏都暂时压在了心底,待彻底的结束黄巾之乱后,那时才是下棋的第一步而已。
士人嘛,总喜欢这样做。
于是,刘宏当即下令。
将卢植遣送回京,暂且收回其中郎将的兵权,待一切调查清楚后,再行计较。
可以说,这道诏令一出。
瞬间,就在雒阳朝堂中形成了轩然大波。
没有人知道,明明卢尚书打了胜仗,不加以封赏也就罢了,怎么还阵前换将,虽未加以问责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卢植似乎要倒大霉了。
就连一向善于观察时事的袁逢,袁隗也觉得此事极为蹊跷。
为了弄清楚这里面的真相。,他们还特意来见了见袁绍。
袁绍只是将几大势力集团之间的力量互相对比,后知后觉的袁隗就率先反应过来。
袁隗很少露出惊诧的神情来,今日被袁绍一番开讲下,却是猛然间震惊的望着袁绍,这位明明没多大年纪的子侄。
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看清袁绍了,对于袁绍昔日所做出的那些惊为天人的举动,他将其归功于袁绍对军事上有着难以媲美的天赋,至于这些政治斗争,他只当袁绍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不怪他这般想,实在是政治这门课,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悟透其中的边边角角,想要刹那间就开脱,实在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政治,向来都是一门高深课程。
袁绍没人教他,就连袁逢袁隗,也只能算作其中的中端玩家。
“本初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也,如此一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袁隗一脸喜色,不单单是为袁绍的远见感到高兴,也是为了士人集团似乎是在被刘宏打压而窃喜。
袁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了,除了袁绍这个异军突起的角色,就连马上要登临九卿之位的袁基,此时此刻也是少了些声音。
不为其他,只是因为这次黄巾起义,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战时向来是那些武将们发光发热的光辉时刻,至于他们这些文官,自然而然的会被冷落。
袁氏中倒也培养了不少武将,但很显然,与皇甫嵩这样级别的,还没能出现一位。
不对,若是真算起来,如今的董卓还能算作是袁氏的故吏,只是这名故吏似乎当的有些不太本分。
世人只当他是出自并凉之地,却不曾知晓董卓也做过袁隗的缘属。
自然也就没人记得袁氏的光辉事迹。
至于袁绍,倒是一个绝佳的吸纳名望的好人选。
但陛下不知为何,却不愿起用袁绍,宁愿用一个屡战屡败的董卓。
难道,董卓还能比袁绍强不成?
“叔父多虑了,我能安然呆在这卫尉府中,已经是陛下格外恩赐了,若再使我出将入相,届时以我袁氏威望,只怕三公之位也唾手可得,我现在不过三十有余,到那时,又该如何自处?”
袁隗若有所思。
别看刘宏时期的三公争先更换,一经出现些异象,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背锅三公者,钱倒是交了不少,但往往追究起责任来,三公也是见者有份,从无遗漏。
可以说,刘宏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件大众认知的事。
但,这并不妨碍,三公乃真正的将相。
其所能聚拢的名望,是那些寻常郡守,乃至雒阳朝堂上的那些九卿所能媲美的。
一名三公可以举荐一个九卿,两个郡守,五个从事。
在这样的制度下,一名三公可以给他的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自然不言而喻。
世家大族也正是在这样的方式下愈演愈烈。
只要在三公的位置上呆的越久,门生故吏的出现也就越多。
而这,也是袁隗,袁逢哪怕是上巨款也要出任的缘故。
现在,袁绍明明能抓住这个唾手可得的机遇,能够帮助袁氏彻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结果,却被袁绍拱手相送,没有一丝贪恋。
“叔父,我才三十多岁,这般年轻出任三公,不开府还好,一旦开府,我之麾下的那些缘属,门生故吏当如过江之鲫,滔滔不绝,到那时,功高震主,恰恰也是袁氏自取灭亡的时候啊,以我袁氏的出身,早就被陛下当做了眼中钉,一旦有任何异动,在那个地位上的我,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绝无逃脱的可能。”
“倒不如,在这时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以待天时。”
袁绍的话,就像是看透了一切。
袁隗有些羞愧,自己似乎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袁绍能孑然一身远赴辽东,人生地不熟的地段,却能逆转局势,甚至得以出任度辽将军,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梦幻的事。
抛开袁氏身份不谈,单单只是袁绍所训练出的诸多铁骑,就已经让他们大为震撼了。
更别提其所主导的多次战争,总是以不可能完成的姿态逆转,成为胜利者。
可以说,袁绍的出现,已经使得袁基这个嫡长子的身份开始变得越来越没有说服力。
古时所言,立长立嫡不立贤。
凡是违反这条规矩的,无一不是取祸之道。
有古往今来第一人的赵武灵王,也有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嬴政。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袁逢他们自然是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
但现在,他们觉得这句话似乎也有错的时候。
就像袁绍。
以能力来看,使其出任下一任的袁氏家主,毫无悬念。
若以家族血脉法理来看,袁绍又是真正的嫡长子,袁成的长子已经说明了一切,哪怕袁成已经过世多年。
但是若是刨根问底,袁绍终究是从袁逢的血脉中过继而出,还是以庶子身份,这一点上,已经在袁氏宗族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袁逢有心立袁绍,但又恐族人多有不服。
毕竟,袁基虽说晚了袁绍许多,但毕竟人无过错,且也是一时人杰,只是赶上袁绍这个怪物级别的对手而已。
族人多倾心袁基,只要给他足够的发展时间,九卿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届时就与袁绍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袁基也在为了这样的结果在奋力追赶。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