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果然。
袁谭这天赋从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展现。
袁谭既为长子,本该衣食无忧,只需整日畅快游玩,有袁绍在顶着,他根本没有必要做到这样。
但他仍然选择为之。
这也是李婉儿时常教诲袁谭的方式。
不要觉得出生在袁氏就已经不必努力了,哪怕起点就已经完全超出了绝大部分人。
未来的成就终究要看自己多的努力,虽然背后的家族势力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这些李婉儿从来么有与袁谭讲过。
她只是闲来无事时,就会将袁绍的经历告知,就连袁绍乃是庶子,最终又被过继,终成嫡子,随即又远赴辽东,这些事情,李婉儿基本上没有遗漏。
另一方面,袁谭自己的心性几乎也是完全继承了袁绍,处事不惊,雷厉风行,但凡出手,皆为必杀。
袁绍的行为,正在一点点的潜移默化改变袁谭固有的思想。
“子龙,可有辽东的消息?”
被袁绍突然改变话题的赵云错愕一番,但又很快恢复了正常。
面色有些捉摸不定,看了眼四下无人,只有袁谭正在百无聊赖。
“但说无妨,谭儿也该长大了。”
袁谭两只眼睛尽显疑惑。
对于本该提前数日到达的信使,在得知袁绍归家后,便是马不停蹄的又赶往汝南。
赵云得到消息就飞奔前来。
袁绍看了眼信中的消息,眼神逐渐凝重,就连眉头都是紧紧皱起。
过了好久,袁绍才洒脱一笑。
“子远不愧是智谋之士,如此斗转星移,却已使我俱无危机。”
袁绍将大致内容告知赵云。
当听到许攸临危不乱,赵云顿时就露出一副赞赏的神情。
也不知袁君是如何认识到这般智谋之士,虽说平日里多显狂傲之态,但相处下来,赵云却早已心生敬佩。
有才之人,本就狂傲。
许攸只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才学多变,又或倨傲之态。
可以说许攸都是走在了最前列。
袁绍却是笑着将当初的一些事托盘而出。
当得知袁君竟也有这般血气方刚之时,也是颇为惊讶。
在他的认知中,袁君似乎从来没有露出过一丝的慌乱,几乎时时刻刻都是保持着一种绝对的冷静。
袁绍又是笑着拍了拍赵云的肩膀。
“我能得子龙,正是如虎添翼,一身是胆,令无数人折服,岂不见就连我这孺子尚且如此!”
闻言,赵云连连推迟,主次有尊卑,袁谭乃袁君嫡子,自己只是家将,虽说得以掌控袁君的精锐,但他深知,此乃袁君所赐,没有袁君千里伯乐,又哪里能有他赵云名声大噪的机会。
休假在家,袁绍也是少有的过了几天清净日子。
除了前往母亲墓前祭奠一番,剩下的就是陪李婉儿及袁谭。
就连袁逢也是颇为识趣的选择避开这段时间。
十几年没有相见的夫妻之间,总归是要做出些事情来的。
无论任何时候,休假的时间总是走的最快。
又到了分别的时刻。
李婉儿的秀目中若隐若现的露出一些云雾,一旁牵着的袁谭也是一脸沮丧。
又进行了几番肉麻且又煽情的话后,袁绍拜别了父亲袁逢,叔父袁隗等,拍马便又踏上了征途。
此番前往雒阳,袁绍已经暗自将自己的计划盘算好。
这雒阳非久居之地。
天子脚下,无论是做些什么,总要顾及一大堆的东西,远远没有在辽东来的自在。
同时,如今正值黄巾逐渐演变到全国性质的反抗行动,可以说四面八方,凡是肉眼所见之处,到处都充斥着战火。
为了安全的抵达雒阳,袁绍的一帮人自然是严阵以待。
有了旁支的三百众加持,袁绍的底气更充足了。
四百多装备精良的汉军,只要这些一路上的贼匪盗寇不是失心疯二人,他们是不会选择这种近乎找死的决定。
更何况,那马车上旗帜鲜明的袁氏大字,更是让这群贼匪们惊惧。
对于这群打算依附自己的同宗,袁绍也算是给了充足的尊重。
每人也是直接就发放了一千钱。
哪怕这一路上的消费都是他去买单。
当然,对于族中名声大震的袁绍,这些人也是颇为惊奇。
在得知年龄大致与其相同,这些人瞬间就不淡定了。
望着袁绍那气宇轩昂的姿态,又联想到其出自袁氏主家,袁绍如今的成就全靠着自己努力才达到这种结果。
只是,这群本就倨傲的袁氏部旁支,袁绍却是丝毫没有给出好脸色。
对于这群吊儿郎当的同宗,面色阴沉。
“凡有不愿者,此时皆可自行退去,为了弥补你们这些日子的损失,都可前往袁府内领取一份俸禄。”
“郎君说笑了,我们其中有大部分人都没离开过汝南,如今突然远走他乡,实在是有些难受。”
“郎君的事迹早就被我们这些赤城之士熟知,哪里有背离袁君的打算。”
袁绍面色稍缓。
“只是,不知袁君今已为卫尉,乃是九卿,又怎么能看得上我等?”
旁支永远都是旁支,没人能够改变这个局面,对于任何一个向上攀爬的机会,他们都不愿意放弃。
成为卫尉的私人部曲,若是在以往,是没人会做出这种决定的,一方面没有类似黄巾的这种叛乱在,想要杀敌立功的机会就变得极为渺茫。
“你我皆为袁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