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9章 我们终于见到《六壬》了

我跳下车,看到了一行歪歪斜斜的脚印,我顺着它追过去,来到一个斜坡上,这里有很多乱石,根本没看到那个“修车工”的踪影。

此处地形险峻,很容易掉下去。

我和碧碧四下找了找,一无所获,只好返回。

我们来到那个租车点,跟工作人员说了一下情况。山上是低温无人区,没有信号,没有交通工具,那个“修车工”离开了我们,很难活着走下来。

工作人员立刻用座机给山下打电话请求救援,很快救援人员就赶到了,清一色的小伙子,他们穿着登山服,扛着绳索,拎着冰镐,腰间系着安全带,还带着搜山的无人机。

唯一一个中年人——也不知道他是景区派出所的还是救援队的,迎上来跟我们紧急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就带着人出发了。

我和碧碧下了山,刚刚回到酒店就听到了不幸的消息——救援人员找到了那个“修车工”,他已经死亡。

首先,救援人员发现了他的脚印。不是鞋印,是脚印,这意味着他在冰天雪地中脱掉了鞋子。1959年,九名登山者不顾劝阻登上了乌拉尔北部山脉,这座山的名字来源于当地土著语,意思是“不要去”。尽管这些登山者经验丰富,但不幸还是发生了,他们全体死亡,并且死因不明。他们被找到的时候,几乎全部衣不蔽体,其中一名登山者还光着脚在雪地里奔走了很远的路。他们遭遇了什么?没人知道。

这个“修车工”又遭遇了什么?同样没人知道。

救援人员顺着他的脚印,最终在一个雪窝里发现了他,他光溜溜地缩在雪窝里,脸上似笑非笑。

……

我和碧碧心情都有些沉重,但我们必须继续寻找《六壬》。

萨满文化馆在长白山度假村金街里,它被很多酒店包围着,旁边就是长白山大剧院。这里根本没什么游人,看来大家对萨满文化都不怎么感兴趣。

我们走进去之后,发现这个文化馆小得可怜,展览内容也寥寥无几,主题大多围绕着萨满的信仰崇拜、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唯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根巨大的人参标本,比人都高。

看来,正是因为这个文化馆不怎么引人注目,阿林保才选择把《六壬》存放在这里。

外围展厅的墙上有一排宣传栏,里面介绍了所谓的“东北五仙”。

在封建时代,东北的村屯偶尔就会看到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这些野生动物,由于经常跟人打交道,它们被认为是最容易修炼成精的五种动物。

民间对狐狸、黄鼠狼和刺猬最为崇拜,甚至给他们起了人名:胡三太爷,黄二大爷,白老太太。

很久以前,萨满教和女真族就有利用这五种动物作法的记载了,《明史》的一本考注中记载:五仙兴于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正是现在的黑龙江和吉林一带。

明代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五仙”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发现,蛇蜕可以明目,鼠肉可以润肺,狐狸肉有小毒,但主治女子阴痒绝产,黄鼬粉有麻醉和致幻作用,刺猬皮就更厉害了,它主治遗精……

宣传栏上还有一则“五仙”和明成祖朱棣的野史趣闻:相传1403年,朱棣刚在南京称帝满一年,为了考察科举制度,他微服参加了科举考试,当时,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就叫魁首。

成绩出来之后,朱棣傻眼了——他只拿到了第五名。他越想越难受,整天闷闷不乐,最后竟然病倒了。

当时的宰相姚广孝就想了个招儿,他找来太医,在皇宫内焚香作法,又在黄表纸上写了“五为前四之魁首”七个字,投入炉中烧成灰,再和黄鼬粉混合煎制成药,朱棣和科举考试的阅卷大臣分而食之,竟然把之前的事情全部忘记了。

朱棣再次召见阅卷大臣,他拿出自己写的文章,问这篇文章能得第几名,阅卷大臣纷纷说,这必须是魁首啊。朱棣这才乐呵呵地说:这就是本人写的。

接着,朱棣的病就稀里糊涂地好了。

我知道野史不能当真,但这些宣传栏起码介绍了“五仙”的医学作用,而那种导致人消失的邪术正是用“五仙”的头骨制成容器,储存命格……就是说,《六壬》很可能不是玄学,而是利用了某些生理现象,这一下就把神叨叨的《六壬》从云端拽到了地上。

我们来到展厅的最里面,终于看到了镇馆之宝——《六壬》,它被透明玻璃罩着,斜上方有个摄像头。

我凑近看了看,它是一本线装书,纸张都发黄了,甚至有破损,封面上竖版写着《六壬》两个字。

我们联系了工作人员,自称是阿林保介绍我们来的,希望查阅一下《六壬》里的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千里江山图(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孙甘露

旧爱重提

乖乖冰

法医秦明:天谴者

法医秦明

古龙:陆小凤传奇(全7册)

古龙

小巷人家

大米

清明上河图密码(1-6大全集):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冶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