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陈泰东立即问:“为什么你知道我们找的不是青莲村,应该是青莲村呢?”

老人却笑了:“你们是北方来勒,我一看就晓得,而且我还晓得,你们肯定是切寻宝勒。”

刑术和陈泰东很是诧异,马菲也抬眼来奇怪地看着这个老人,因为老人差不多算是说中了。

陈泰东不动声色地问:“兄弟,青莲村有什么宝贝呀?”

老人竖起两根手指头:“一是铸铁,二是赤石。”

陈泰东和刑术对视一眼,知道老人说对了。西南铁唐家的确以铁器出名,而且唐思蓉也对陈泰东说过,她的家乡出产丹砂矿。

就在陈泰东又要发问的时候,老人却摇头道:“可惜,青莲村在前几年地震勒时候,毁咾,听说啥子都没得咾。”

店老板将一盘炒菜端上来,插嘴道:“老汉(爸,四川方言),你不要说咾,你咋个晓得喃?好多人都说啥子青莲村有宝藏,这么多年咾,哪个找到了嘛?你肯定等哈又给跟人吹壳子说啥子,你年轻勒时候切过,不要吹壳子,少喝点儿酒。”

老人听到这儿,一拍桌子,怒道:“你晓得个锤子,老子说了千百回咾,老子没吹壳子!龟儿子才吹壳子,死了嫩么多人,我还拿这个来吹壳子哦?”

死人?刑术一愣,问:“老人家,你什么时候去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老人重新落座,神情变得有些恍惚:“1960年勒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20岁。老哥,你比我大,你应该晓得,1960年的时候没得啥子吃勒,走得动哩,都出切找吃食咾……”

第二十节 活下来的苞谷

1960年,刘先贵20岁,在这个原本人生最好的年华,却遭遇了大灾,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三年自然灾害”,也叫“三年困难时期”。

那一年,刘先贵老家遭遇大旱,颗粒无收,刘先贵的父亲就那么整日整日地坐在田坎上,看着荒芜的农田不发一语,终于有一天倒在田里。等刘先贵赶到将他爹背回家的时候,他爹已经奄奄一息了。

临终之前,刘先贵他爹却没有如其他人一样劝说刘先贵外出逃难,而是叮嘱他,首先必须要活着,其次要守好家里的田。

“老子就是不信,老天爷硬是一滴雨都不下!”这是刘先贵他爹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刘先贵草草掩埋了他爹,然后便跟着村里同龄的一些青壮年进山,朝着观雾山的方向走去。

为什么要进山?

刘先贵的回答是:“好多人都往大城市跑,有啥子用嘛?大城市吃勒东西还不是乡坝坝里头种出来勒,农民都在饿肚子,你城里头的人还有东西吃?只有往山里头跑,山里头啥子都有,有野菜,有野物。”

在那个时候,食物和人是不成比例的,所以人越少的地方,食物就越充足。

自然界中,动物比人类相对单纯,所以其生物特性注定了它们会按照自然规律来生存。而人恰恰相反,人的私欲导致了他们会向大自然不断索取,最终导致自然资源的完全枯竭。

原本打算走大路的刘先贵等人,因为担心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进而导致进山后找到的食物分配不均,所以只能让猎户刘建国带领着从小路前进。

因为刘先贵所在的村子基本上都姓刘,所以同行的五人基本上都属同族,都姓刘。且叫刘建国的就有两个,平日里大家都不叫“建国”,都是称呼大刘小刘,而领头的正是大刘,他们称为刘大娃,较小的称刘幺娃,还有两人分别叫刘卫东、刘苞谷。

为什么会有刘苞谷这个名字?原本他的名字叫刘麦,“文革”时期因为这个名字他全家都被批斗,批斗的原因是认为他们全家都有资本主义思想,给孩子取个“麦”字做名,“麦”可是细粮呀,那不是资本主义是什么?

无奈,刘麦的爹只能给他取个名字叫刘苞谷,苞谷就是玉米,玉米总是粗粮了吧?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怪名字,在那个时代也的确是荒唐至极。

当这五个刘姓青年来到观雾山时,已经是五天之后了。五天以来,他们都是吃着灰灰草草根骗饱肚子一路挺过来的,可没想到来到山脚下之后,却发现到处都有脚印。

刘先贵当时就傻了:“完咾,完咾,搞锤子啊,来晚咾,一看就晓得来咾好多人。”

除了大刘,其他人都垂头丧气地往地上一坐,不愿意再前进。

饿得头昏眼的刘苞谷坐在那儿,看着旁边的草,扯了一把就要往嘴里送,被刘卫东一把抢下来,抬手给了他一耳光:“莫吃,吃不得,不是灰灰草吃咾要闹肚子!”

刘苞谷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我饿得很,走不动咾,现在咋个办嘛?”

刘先贵掏出水壶来,晃了晃,递给刘苞谷,让他先喝口水,随后问站在那儿一直看着大山的大刘:“刘大娃,咋个办?是进山还是回切?”

“进山!”大刘攥紧拳头,“有个地方肯定有吃勒,但就是看你们敢不敢切。”

其他四人眼睛都亮了,刘先贵立即问:“啥子地方?为啥子你要说敢不敢切?你想带我们切偷东西?”

大刘摇头:“不是偷,是拿,没得人要,你还记得到不?我以前给你说过,我有个舅舅每年冬天都要切观雾山里头打猎,我十来岁勒年有个冬天,跟他进山,误打误撞找到那个地方咾,里头有果树,到处都有兔子跑。”

说着,大刘咽了口唾沫,其他四个人也互相对视着,刘先贵立即道:“要走好远?晚上走不走得到?”

“其实不算远,但是哪,要在山沟沟里面绕,至少要走到明天晚上。”大刘看着其他四人,“你们切不切?”

刘先贵使劲点头:“反正也是等死,切!你们哪?”

剩下的三人也立即点头,互相搀扶着站起来:“切!”

五人在大刘的带领下继续前进,如大刘所说,他们在山沟里边足足绕了一天一夜,第三天的早上终于走到一个隘口前,同时也看到了那里整片的野苹果树。

“真勒有吃勒。”刘先贵指着林子喊道,“是救兵粮!”

这种野苹果在当地被称为救兵粮,还叫山里红,但这是四川部分地区的叫法,与北方所称的山里红并不一样。但不管怎样,这种东西能吃,而且在当时对这五个人来说,算是极品美味。

五人如疯了一般冲进苹果林中,各自守着一棵树,采摘野苹果,大口吃着、笑着,就像是刚从地狱逃离的人一般。

五人吃饱吃撑后,靠着树干坐在那儿对视着傻笑。刘卫东和刘幺娃两人打着哈欠就要睡,这一个哈欠打下去,立即传染了剩下三个人。

四川有句俗话说“饱打瞌睡,饿精神”,原本就饿了好久的五个人,好不容易吃饱,加上路途的疲惫,很快便沉沉入睡,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之时,刘先贵被山中的寒气冻醒,他抱着胳膊坐起来,半眯着眼睛四下看着,觉得肚子又有点儿饿了,于是站起来又去摘那野苹果,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他眼角余光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

刘先贵转身,看着其中一棵野苹果树右侧有个微微隆起的土包,土包前方还摆放着一些野苹果,只不过那些苹果早已腐烂。

因为昨天他们看到野苹果树林时,太过兴奋,谁都没有留意树下有这样的土包。

刘先贵在周围走了一圈,发现每棵苹果树下都有两三个这样的土包,他深感疑惑,立即去叫醒其他人,却发现大刘和刘幺娃竟然都不见了。

刘先贵立即叫醒刘卫东和刘苞谷,两人醒来,看着昨晚大刘和刘幺娃睡过的地方,还有遍地的土包,加上刚睡醒的关系,直接蒙了。

“人哪?”

好半天,刘苞谷口中才迸出这两个字,曾在批斗中受过严重惊吓的他,胆子变得很小,面对这种情况,他立即站在了刘先贵的身旁,伸手就抓住了他的衣服。

刘卫东较为冷静点儿,上前摸着昨晚大刘和刘幺娃睡过的地方,随后道:“他们两个才走了没得好久,你们来看,他们睡过勒地方,草还是压平勒,上面也没得露水,应该走咾不超过半个钟头。”

刘卫东看着刘先贵一直盯着那些土包,上前问:“贵哥,你在想啥子?”

刘先贵指着那些土包:“你说,这些东西看起来像不像是坟包?”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狂人日记

鲁迅

小王子

(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著 李继宏译

法医秦明:遗忘者

法医秦明

藏天图志(民调局异闻录4)

耳东水寿

黄大仙儿

奔放的程序员

江先生,你心动了

声声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