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如果你知道你等的永远也不会来,那你会学会死心的。
至于偶尔冒上心头的想念,就想念吧。
想念曾经的日子,想念曾经的人,想念曾经的日出,想念曾经躲雨的屋檐。
而你知道的,想念完你就会把自己拉回自己的生活中。
接着往前走。
这些话,是我当时对自己说的。
如果那个姑娘能看到这里,我想告诉你,这些话也是对你说的。
六
这一年,我没有好好地生活,因为四处奔波。
我常常忘了自己在哪个城市。
因为每天赶路,日夜打包行李,每天不远万里,难免精神恍惚。每个酒店通常只住一天,偶尔住上两天就得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城市下一家酒店。有时在火车上我会问我的助理,我们是去哪一个城市来着?他有时也得反应半天:沈阳?大连?
后来才知道我们都错了,我们是要去哈尔滨。
相视一笑,拍拍脑袋,吐槽一句:老咯。
同学聚会也很少再去,毕竟没有选择留在自己的城市。很多圈子也不可避免地交流越来越少,很多人也不可避免地慢慢疏远。
2016年2月我搬家,有了几个室友,家里显得热闹了些。
3月我家来了一只猫,我很喜欢他,大概因为他跟我一样,总是一个人想着自己的事。从来不吵,从来不闹,虽然我每天给他吃,他也不太搭理我。
只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会突然蹦到床上,走到我的枕头边,跟我一起睡着。
村上春树的作品里常出现猫,那时我还没有养过,不知道其中的意义。
现在我知道了,孤独的人,最适合跟猫相处。
他不黏人,也不任性,跟你有着默契,知道最合适的距离。
这只猫叫二筒。
很多人问,是不是因为打麻将老缺二筒,所以才这么叫?
其实不是。
在《离开前请叫醒我》里,我就提过想要养一只猫。
我想养一只猫很久了。
久到当初有一天我就跟喜欢的那个人说过,如果可以,养一只加菲吧。
养一只蠢萌蠢萌的加菲,养一只懒洋洋的加菲,天气好了,就一起晒太阳;犯困了,就一起窝在沙发上;如果你难过了,我就把他抱到你身旁,哄你开心。
你说,加菲猫是不是都很肥。
我说,是啊,胖成一团。
你说,那就叫一团吧。
我说,一团多难听。
你想了想,说那就叫二筒吧。
七
我的房间有一台日历,是读者送给我的。日历里是我的照片和我在书里写过的几句话,现在翻到了2017年的6月。
蒋莹来我家时,总会吐槽我家乱,可也忍不住夸我养的绿植。
有天来我家看电影,突然瞅到我放在茶几上的日历,说:“卢思浩你也太自恋了吧,为什么你的日历都是你的照片?”
我白了她一眼,说:“你懂个屁,这是我读者送的。”
她哈哈大笑,说:“你的读者也太可爱了吧,送这么少女心的日历。”
我也哈哈大笑,说:“废话,我的读者都是最可爱的。”
收拾房间是个体力活,读者的礼物放满了衣柜,我只好再买一个衣架放在阳台。
墙上贴了几张电影海报,朱茵的紫霞仙子在最显眼的位置。
客厅放着虎皮兰和几盆多肉。
刚来北京租的那个家,我没怎么住过,自然没有把它布置得很好。
从自己租房开始,才知道独自生活到底有多麻烦。
洗澡洗到一半家里停电,空调滴答滴答漏水,天板的灯泡接触不良,常需要人工调整。
我在那个家里,几乎从来没有做过饭,因为频繁出差,这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一个临时过夜的地方。
只是集中性地把重要的照片贴在冰箱上,再把衣服一件件整理。
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的布置。
后来,我终于正式稳定了下来,搬到了现在的家。
想要在这个不怎么能看到阳光的城市,找到一个能好好晒太阳的屋子。
找了很久的房子,终于安顿了下来。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临时过夜的地方了。
我应该把它布置得更像家一些。
我开始注意到生活的琐碎细节,添置家具,塞满冰箱,再去市采购一些绿植,周末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看幕布电影。绿植放在每个房间、客厅,还有家具的角落,猫在一旁的猫爬架上趴着,家里顿时多了一些生机。
我告诉自己,就算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始终是自己的。
我想,这么些年,我终于成长了些,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归属感。
八
有时我在想,我真的有什么改变吗?
我还是熬夜,甚至有时通宵到天亮;我还是爱听歌,总在深夜单曲循环;虽然有了室友,可我的生活习惯仿佛没什么改变。
旅行时我还是习惯一个人,带着一本书,四处游荡;心里虽然不再挂念谁了,可也没办法轻易爱上别的人。
我依旧固执。
有时我在想,我每做一件事情就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来,成功的打钩,失败的打叉。那么到后来,一定有很多打叉的事情,然后我再把那一页撕下来销毁,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傻事。可后来我又觉得,如果不是做了那些事情,我现在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写下这篇字。
如果让我回到过去,该做的选择我还是会做,该养成的习惯我还是会养成。
那这些年,我真的没有改变吗?
不是的,多多少少,改变了些。
我学会接受了。
我接受自己有时的傻x,接受不讲道理的分道扬镳,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无能为力的失去,接受那生离死别,接受那世事无常。因为只有接受这些,你才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我学会自我消化了。
喜欢的东西不再非要别人认同了,难过的事情也不再非要告诉谁谁谁了,情绪自我消化,就算很难调节过来,我也不再抗拒了。
天黑归天黑,下雨就下雨,该来的情绪都不抗拒。睡眠归睡眠,清醒就清醒,该做的事情都不忘记。随遇而安,因为有了能自己站稳的底气。
我现在在北京生活。
有几个很好的室友,有几个很好的朋友。
我们都在努力生活,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竭尽全力制造些归属感。
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来这个城市生活?
或者,为什么明明很辛苦,却不愿意回家?
我想了很久,终于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仔细想想,我的所有选择:去墨尔本,写书,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都是为了更大的自由。现在想来,这所谓的自由,无非是因为我受不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无法妥协,所以拼命。
多多少少,路有不同,才明白凡事都有代价。
代价是身边的朋友逐渐变少,因为彼此生活不同,所以难以设身处地地理解,也失去了时间交流。
可你还是在这条路上坚持着,所有代价通通接受。
你不约会不逃避也不出走,天黑天亮你只是埋头做眼前的事。
你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是不是绝对正确,可你想一个人去面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天晴,但天会晴的,你这么想着。
不需要安慰,不需要理解,你承受住孤独的重量,因为有想去的地方。
就这点坚持,没办法三分钟热度,做不到对自己敷衍。
因为我也是这样。
我们都是这样,一路丢弃一路成长的。
我们被迫放弃曾经单纯的自己,在路口痛哭的自己,在酒后失态的自己,为了更好地往前走。可也是这么一路丢弃,我们不小心丢弃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以为长大是变冷漠,我们以为热血不过是矫情,我们再也不对酒当歌,我们骗自己这个叫成长。
不是的,就算你不再单纯,你也要保持童真的那一面;就算你不再流泪,你也要留住感动的那些事;就算你喝酒学会克制,你也要跟朋友聚在一起大吵大闹真的快乐。
我不想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我只想成为我自己。
我的活法就是这样,常常独来独往,深夜总是睡不着,有时遇到生活的难,也会纠结许久,好在有那么几个真心朋友,互相鼓励,日子也不那么难熬。
时间带不走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跟自己相处的能力,一个是跟我步调一致的人。
我们独立,在自己的道路上奋斗,彼此看一眼都是安全感。
就这样变老吧。
我觉得这种活法很不错。
写给自己。
写给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