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玛雅:华夏文明的美洲变种(7)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布……布,布达拉宫!”卓木强巴傻眼了。
“布达拉宫两度毁于战火你是知道的,这幅壁画,就是第二次翻修布达拉宫时,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它上面画的,是古代吐蕃的士兵。”面对完全发愣的卓木强巴,方新教授补充道,“这份照片是专家组提供的,绝对可信,而且历史记载上也写得很清楚了,古代吐蕃士兵,喜欢用赭色涂面,喜欢将鹰羽插在头上以示威武,这才是他们原本的模样。文成公主进藏时,还被他们的这种模样吓哭了呢,唐书写的是公主不喜,弄赞乃令改;后来重修的布达拉宫壁画上的吐蕃士兵就穿上了铠甲,羽毛也插在头盔上面,看起来倒像唐朝的士兵。”
战徽
卓木强巴愣了足有一分钟才清醒过来,询问道:“这,这就是吐蕃的士兵,是光军吗?”
“嗯,应该不是吧,亚拉法师所说的光军如此隐秘,应该不会出现在壁画这种公众地方才对。”方新教授解释着,接着道,“噢,对了,我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但是被我们忽略了的,就是在玛雅地宫,国王的陵寝那里……”教授一边说,一边调出他在地宫拍摄的资料来,很快,画面定格在那道三角形的石门上。石门上那幅浅浮雕图,一个人牵着一头怪兽,当时谁也没有去注意,可是如今,知道了维拉科查神和他手中的怪兽,知道了远赴美洲的使者和他的战獒,这一切,就全然不同了。
这位神秘的大神并没有像传说中穿着圣徒一样的隐士服,只是套了一件宽松的大袍在外,和今天的藏袍不完全相似。他长了一脸大胡子,不过作为一个横漂太平洋的人而言,这样的造型已经算得上精神矍铄了。最为关键的是,这幅浅浮雕上的人面,绝不是西班牙人说的那样,是一个高鼻梁、高额头、深眼窝的白种人,从这幅人面上看,他更像中亚人种多一些。很显然,当时的玛雅雕刻技师还做不到神形皆尽完美。
还有就是这人手中的怪兽。的确,当时它没能引起卓木强巴的注意,因为它确实和藏獒不大一样,仔细看来,它倒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或是中国狮的形象更为近似。这只怪兽头颅略方,两个眼睛分外突出,口裂几乎占了整个脑袋的二分之一,一口尖锐森寒的牙齿,相较之下它的耳朵和鼻子并不是很明显。工匠没有雕刻今天的藏獒那样的长毛,但那种紧身衣一般的皮毛更能体现出身体的线条,工匠显然对这头怪兽下了更多功夫,那犍牛般夯实的肌肉,猎豹一样优美的曲线,都在工匠的手下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头怪兽是站立在那人旁边的,高度大约与那人齐腰,四蹄如狮的形容真是一点都没错,在工匠特意的雕琢下,给人的感觉是它随时能腾云而起,一飞冲天。卓木强巴遏制不住手指微微抖动起来,这就是战獒,传说中的战獒吗?
岳阳在一旁评论道:“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白种人吧。是吧,教授。”
卓木强巴回过神来,询问道:“那么时间呢?他和古格历史上的时间吻合吗?”
方新教授道:“这也正是我们将要查证的事情。我们拿到的有关古格的资料是最多的,所以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先将库库尔族的迁徙史和有关养犬习俗的问题放缓,着重研究古格史,毕竟西藏才是我们主要探查的地方。关于这位大神,我们还查到不少资料,都足以从侧面反映出他与西藏或是说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比如机关工程力学、医学、畜牧、冶金,等等。资料在这里,你可以自己看一看。”
电脑上开始滚动出现了各种笔迹的手抄,每一段手抄都描述着不同的印加神话……
“可怕的灾难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个大地,太阳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天下大乱,人们生活在混乱状态之中,野人一样赤身裸体。除了山洞,他们没有任何栖身之地。他们每天从洞穴中爬出来,满山遍野去寻找食物。就在这时从南方突然走来了一个人,他身材高大,庄重威严,法力无边,可以将山岳变为河谷,在河谷中崛起山峦……”
“维拉科查改变了这一切。他开创了一个长期的黄金时代,为世世代代子孙所缅怀。不仅如此,所有的传说都一致认为,他以悲天悯人之心,开展他传授文明的使命,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使用武力。他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百姓,使他们能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人们尤其难忘的是他给秘鲁带来了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印加人说维拉科查曾教过他们,但被后人遗忘了)等各种技能。他还教授他们先进的工程和建筑原理……”
“这个人从南一直往北走,沿途创造奇迹,此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教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他的话语总充满了爱心和善意。他劝导人们要相互友爱,而不是相互伤害,对天下万物都应以慈悲为怀。大部分地方的人都称他为维拉科查……”
“他是科学家,是技艺高超的建筑师,是雕刻家,还是工程师。他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梯田,修葺坚固的堤埂支撑田地;他还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同时他还是教师和医生,是百姓患难之中的救星。据说,他用草和叶子治愈所有的病患,他用奇怪的工具让盲人见到光明……”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