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隋乱:功名误(53)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而东北方,一缕烟尘正高速卷来,烟尘扫过的地方,只留下尸体。
吼叫声,马嘶声,频死者的呻吟,绝望者的哭喊,皮鞭一样抽打着高芮的心脏。突然,他不再狂喊,提起长槊,迎着铁蒺藜骨朵冲去。
那一刻,高芮听见四下里一片寂静。他知道自己会战死,但他要与铁蒺藜骨朵同归与尽。附近士兵纷纷让开一条道路,目送着自家将军与敌将对决,就在此时,斜刺忽然吹来一股风,高芮本能地侧了侧头,然后,他看见一根长箭从自己脖颈处长了出来。烟尘中,有个少年收弓擎刀,马蹄过处,卷起一片血光。
“噗!”刘武周挥动手臂,将高芮的尸体扫下了坐骑。紧跟着,他提起铁蒺藜骨朵,一锤砸折了高句丽人的帅旗。
“回家!”骑兵们大声呐喊,在高句丽人之中往来驰骋,每个来回,都踏起重重血雾。在血雾的边缘,高句丽人如炸了群的绵羊般东躲西藏,根本提不起抵抗的念头。无数人慌不择路跳进了小辽水,被浪一卷,惨叫着向西南漂去。
前冲的隋军从后背将高句丽人追上,砍翻。跳过他们的尸体,再追向下一个目标,砍翻,跳过,不离不弃……
斜阳不忍看这惨烈景象,悄悄地将头躲进了云后。血一样的流云瞬间染红血色长天,血色长天下,是一条血色大河。
有杆血红色的战旗插到了大河畔,老将军薛世雄一手擎旗,一手持刀,须发飞扬。
有人搀起了受伤的同伴,有人在尸堆中抱起了垂死的袍泽。战旗下,人们慢慢开始汇聚,汇聚,汇聚成一个血红色的军阵。
“弟兄们,咱们回家!”薛世雄挥挥手,带领着生还的所有弟兄,沿着河畔大步向西。
血红色的河水,滔滔奔流。
小辽水迤逦向西,越过新城,盖牟,在辽东城南与大梁河交汇,一并汇入大辽河。十余日来,大辽河上每天都有尸体漂下,驻守在西岸的隋军对此早就习以为常,除了偶尔有人念及袍泽之情,挫草为香,裁叶为钱,烧起一股青烟为漂向大海的弟兄们送行外,大部分时间里,大伙对河中央的腐尸都不闻不问。任由吃得肥嘟嘟的老鸹和比蚂蚱小不了多少的苍蝇在浮尸上举行盛宴,且舞且歌。
不是他们残忍,而是他们早已麻木。眼前这条河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河,远征军战败的消息传来后,围困在辽东城外的大军仓惶后撤,光撤军时被挤下浮桥淹死的士兵就数以万计。二十四路征辽大军,除了卫文升一军得以保全外,其他各军都损失惨重。最惨的是那三十万迂回奔袭平壤的府兵精锐,至今返回辽西的还不到两千七百人,其余的,全做了千秋雄鬼。
“嘎!”一只在树梢上假寐的老鸹发出声惨叫,拍打这翅膀向河道中央扑去。又有“食物”漂下来了,这回看上去好像鲜嫩些,它得赶紧去占个好位置,否则能下脚的地方肯定又被蜂拥而来的同伴们挤满。
事实证明这只呆鸟的担心是多余的。河道中突然漂下来的尸体太多了,多到乌鸦们根本不用去争抢。一些不知名的鱼儿就聚集在这些遗体的后边,双鳍和尾巴在黑色的河面上扫出条长长的水迹。
守浮桥的士兵也看到了上游漂过来的惨烈景象,他们聚集在桥边议论纷纷。大军撤回辽西已经十三天了,按理说,被俘的将士早已被高句丽人屠戮殆尽,不可能还有这么多人被一次性抛入辽河。况且,这些尸体的头好像都留在脖子上,没有被高句丽人拿去堆佛塔。
“校尉大人,捞不捞?”有名士兵小声向自家校尉请示。
“捞个屁,染上瘟疫怎么办,又不是冬天!”守桥的校尉四下看看,没好气地呵斥。这两座浮桥早就该烧掉,放火的柴草和牛油堆在河边都快发霉了,可那个下了野的宇文述老儿却非拦着大伙不让举火,说什么他的儿子还没音讯,明天就可能逃回来。负责怀远、柳城、燕郡三地仓库的卫尉少卿李渊也跟着瞎凑热闹,派个儿子来桥边天天监督着,硬要大伙再等几天。
等,他奶奶的皇上自己怎么不等?打输了仗,他屁股一拍就跑回了中原去。剩下卫文升将军领着不到三万将士在此驻守,一旦高句丽人乘胜杀过来,三万将士还不就是人家盘子内一口菜?!
“头儿,那死尸穿的好像是高句丽人的衣服,不会被咱们的人杀的吧?”有人不长眼色,压低了声音继续探求真相。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