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除此以外,勋贵的恩荫子嗣的数量、免税数额等福利也要改革,肯定不如以前那般丰厚。朱由校主打一个勋位难题,以及增加勋贵的竞争力与含金量。不能当了勋贵就觉得万事大吉、躺平了。
如此不封将官爵位绝对说不过去,现在扩充到了六级,不仅立下大功者可以封,其他人也可以雨露均沾。
因此在军机处内,他只是思虑一会就起身前往文渊阁,跟叶向高面呈此事。
不过朱由校也为此做了准备,不然他为什么要让叶向高担任首辅,为什么现在还不扩充内阁阁臣,不就是为了让此事更容易通过嘛。
因此这件事一定要办,这件事你回去跟叶向高商量,现在酬功在即,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在辽东大军攻破赫图阿拉,班师回朝封赏大典前,就把制度定下来,不要拖延。”
叶向高也知道了张维贤是跟皇帝讨论赏赐名单了,以为皇帝只是会对一些人安排提出异议而已。但等张维贤找到他,把朱由校的意图一说后,他也是震惊异常。
于是朱由校也没有再说什么,当即给张维贤说了他对于勋爵体系的些许想法,就让张维贤很快就下去办了。
“所谓以爵酬功,现在朝廷册封有功将士,给予爵号不是很正常嘛。只不过爱卿说得对,这件事情肯定会有不少人反对,但越是这样,就越不做了吗?”
朱由校自然能明白张维贤口中的“其他人”是谁。
旧勋贵已经被打压的不行了,除了少数勋贵能够担任实权以外,其他人只不过是尊享富贵罢了,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大用,文官日子过的很舒服。
张维贤秉承皇帝的嘱咐回到军机处后,心中也忐忑异常,他知道此事很不好办,一个不好弹劾者甚多。
基本上除了胡惟庸案、蓝玉案、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被带走的那几波,外加极少数儿孙作死被问罪除爵的外,历史上绝大多数都撑到了明亡,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这是朱由校定下的死规矩,所谓物以稀为贵,相比数量来说,质量更重要,他可不想未来勋爵遍地走,皇帝可以随便给宠臣赏赐爵位现状的出现。
除此以外,为了让叶向高支持自己的行为,他趁着叶向高在场,就进一步解释了他制定新勋爵体系的些许想法。
他最怕皇帝滥封爵位,这样不仅会破坏爵位生态,也会让爵位越来越不值钱。现在皇帝这么说了,他也好跟其余人解释。
不过也正是这个做法,也导致了勋贵完全败坏,不仅费朝廷钱粮,还导致儿孙不学无术,飞扬跋扈,犬马声色。
只不过这件事怕是要哭一哭张维贤跟叶向高,让他们担一下骂名了。
想到这里,他脑海里有无数念头闪过,心中也不断权衡其中利弊。过了好一会,他才缓缓下定决心,对着皇帝拱手而言道:
“陛下,改革勋爵一事事关重大,臣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臣怕此事一出,其他人定会不满反对啊。”
也就是说,实际上明代的公爵、伯爵和侯爵都是世袭罔替的。甚至部分人死后会追封更高的爵位,公爵会追赠郡王,侯爵追赠公爵,伯爵追赠侯爵。
第一种是最好的,但也最难获得,即可以世袭罔替、不降级的勋位,这一级别跟现在没有差别;
第二种是可以世袭罔替、但每次世袭都会降爵的勋位,这样每继承一次,就降一次级,子孙降到尉这个级别一下就除爵。
这跟以往世袭降爵的做法完全不同,因此大明的勋贵可以说是历代中最幸福的勋贵。
因此朱由校既然要推行新勋爵体系,那就绝对不会继续推行世袭罔替的制度。
按道理来说,这两种爵位制度应该同时存在的。
现在这种就比以往要好太多,于是抵触心理也少了很多。只不过听皇帝这么说,也让他心中有了别样的想法。
“陛下,既然对新勋贵制度如此,那以往勋贵是不是也要这般改革。”
朱由校闻言没好气看了叶向高一眼,尽管在他心里,建立新勋爵体系只是第一步。有了这个开头后,以后无论是改革旧勋贵,还是整顿同样世袭罔替的宗室都会容易很多。
但他现在还不想大步跨越,毕竟水要一口一口喝,饭要一口一口吃。(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