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54章 战略上藐视
那些研究成果都是帝国最高军事机密,别说外国人,连王承恩这样的皇帝亲信也不能过问。为此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要签署非常苛刻的保密协议,怎么突然又成了招待外国君主的鉴赏品,可以随意展示了呢?
“朕会差人把授权书拿给你,展示会的相关负责人也会来学院接洽。保密措施还是要注意的,不过不是成品和功效,而是原理和具体工艺流程。
别害怕,放心大胆的介绍,连将来能派上何种用途的远景也可以说。朕不光对你们有信心,也对帝国的工业基础有信心。
你知道什么叫强大吗?真正的强大不用看身后是否有人追赶,更不担心被超越。只需抬头看远方,迈着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的前进。”
笛卡尔的严肃语气把洪涛逗笑了,曾几何时满朝文武包括军方高级将领,绝大多数人都反对让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的学者参与到机密项目中去,理由只有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信。
但几年时间下来,这种声音几乎消失不见了。原因也只有一个,欧洲学者们比大明本土的学者们更殚精竭虑,日以继夜,从未发现有人向外故意泄密,更谈不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究其原因还是两个字,利益。搞研究的人脑子里没有国界和民族,甚至对家庭和亲人也很淡,成果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大明帝国给他们创造的科研环境百分百是举世无双的,甩第二名十万八千里。别说找相似的,其它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基础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这时候皇家学院里的各个实验室和机密项目就不再是外国的了,而是成了他们实现理想和自我突破的唯一台阶,同时也是保证生活质量和提高声望的唯一道路。
没有人会在清醒的状态下亲手毁了自己的生活和前程,这已经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价值了。如果有人想这么做,他们会马上蹦出来全力阻止,更不允许别人来破坏。
这次向奥兰治亲王展示大明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不存在泄露机密的可能,不管亨德里克以及他身边的随从里有没有欧洲学者,也不论他们有没有天赋,都无法从几具成品上看出原理和生产工艺,唯独能感觉到的只有恐惧。
没错,洪涛这么做根本不是示好,而是威慑。就像后世的美国在1945年向全世界展示原子弹一样,看到它的人只能感到害怕和不可思议。当时能做的也只有暂时屈服,然后再在私底下加紧研究和仿制。
洪涛需要的就是害怕,建立世界新秩序光靠军队会把把国家拖垮,只凭理论会把人累死,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战争,而是恐惧。
当所有人意识到一旦开战有很大可能会输时,就会比较倾向于君子动口不动手了,也就有耐心讲道理了,并且愿意主动退让妥协。
有了耐心和肚量,能坐下来好好谈,就是良好的开端。只要把第一步迈出去,后面的环节也就相对容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