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长安(一)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66章 长安(一)
从凤翔出来的唐军,此刻已经日夜疾驰了半旬时间。在拿下易家堡后,终于在二月初,齐聚在了长安城下。
此次调集出来的大军,只是骑兵,加上依附重骑的辅兵,就有九千之数。而披甲步卒,一路乘船而下的,是六十个指挥,三万多步卒。
加上还有随军的杂役等,此次东征,是六万多人。
大军在长安渡,也就是易家堡修整了一日,在各方豪强递上降表以及各式表忠的礼物等后,才将驻营推到了长安城下。
其实早在拿下长安渡时,长安左近就被唐军的游骑封锁住了,但凡有风吹草动,都能立刻传递回来。
实则不需要这些游骑出动,长安散落在外面的梁兵,就早早的就龟缩进了城内。
长安在黄巢之乱时,虽然被黄巢大军攻陷了进去,造成了一系列杀戮之事,但主要的城市建筑基本都是完好无损,与之前并无二致。直到之后,各路平乱的藩镇攻入长安,在剿灭黄巢的同时,还对长安城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抢掠,致使“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
到了昭宗后期,朱温强迫他迁都洛阳,并在长安烧了一把大火,毁了长安的宫室百司及百姓居所,“取其中之材,浮渭沿河而下”,就这样,千年古都才终于被毁于一旦。
直到了后面,朱温以长安为边防之用,才稍稍修缮了一下,派以驻军,用以防范西北的各方藩镇。
因此代替李璟的易老家主一出面,各方有实力且上得了排面的豪强大族,都纷纷摇旗响应。
暗探回报的,这支大军的真正主帅,可就是那位李姓殿下。
因此,此刻的长安城内,百姓十不存一,大多都被迁徙到了洛阳及汴州去了,已然只是一座兵城而已。
唐王朝的大旗,就如此在长安城下飘展。
反正朱温都死了,自己这么大把年纪,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东西,若是如此下去,莫不也是个螳臂当车之举……
就是知道了,想必现在也无心顾及了……
易家堡的防御体系,他是清楚一二的,能在一个下午之内,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下来,想必长安之下,也没有什么安稳之处。
于是乎,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长安府尹,就开始为自己的大业做准备事项。
先是笼络住实力最强,名号最盛的易家堡,再慢慢吸纳各方流民青壮,充实自己的实力。因此,这段时间他连几房小妾的房中都未去光顾过,只等汴州局势如何,再行打算。
虽然只是一些地方豪强,但所谓各取所需,现在要得就是一个大义名分,先将这些世祖的心稳住,之后再腾出手收拾也一样。
长安府尹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大汉,此刻虽有年迈之态,但身形高大,如此经营长安多年,自身也有气势在身。
因为心中如此作想,他就有些犹犹豫豫了起来。
于是,这么一等,就等来了这长安城昔日的主人。
长安府尹,是一个五十些许的半老之人,他的祖籍在山东,后随着朱温起家,一路虽没立什么大功,但依然坐到了封疆大吏的位子。
对于此种事件,最怨恨朱温的其实也是这长安地带的豪强了。
“府尹……如今麾下儿郎都已做好了准备,城内粮草充足,对面若想强攻,也只会落不得好……”
这年头,有兵的就是爷,调回汴州,他还如何享受这种土皇帝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