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14章 ,古岭村(15)
指纹解锁打开屏幕,右上角的手机信号来到了满格。
虽说是山区,但是在国家地区扶持政策和“边疆建设”等措施的优惠下,这里再也不是那种信号与世隔绝、道路一条没有的完全的穷山沟沟。
翻阅着通讯录拨通刘唯的电话,在“嘟”地一声轻响后,江晨靠在车门上,望着路口的指示牌笑问道:
“我马上就到了,现在在古岭山路的入口,你怎么说?”
古岭山路是通往刘唯老家古岭村的新兴唯一路线,沿着这条有固定公交车的道路往上行驶十多公里,经过多条岔路后,才可以看到刘唯老家的全貌。
“你在原地稍等片刻,我去给你拿个橘子!”
刘唯欣喜的声音传来,透漏着满满的激动情绪。
他向来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早在江晨早上六点多给他事先预知过进程的时候,他就骑着自己的山地自行车,提前一个钟头出发。古岭山路是由前半部分的公修道路和后半部分数公里的纯山路组成的。
对于接客的刘唯而言,这前后的位置自然要反一反,别看距离上的差距是三四倍,但山路的崎岖性和难走程度,怕是除了自行车外,江晨的大g都不一定驾驭得了。
十多分钟后,两脚转速飞快的刘唯和多天未见的江晨终于会面,一个久违的基情拥抱过后,刘唯在江晨的提议下将自己的自行车折叠起来,放在了大g的后座。
刘唯面对江晨的询问苦笑了声,煞有其事道:
“知道我为什么骑自行车不?后半程的几公里山路啊,一言难尽。咱们待会儿还是直接把车停在车站那边吧。”
江晨打着方向盘,力求稳道:
后面的刘唯,是集合了老两口两度父爱母爱的……最为珍贵的宝物。
古岭村的落后,的确是超乎了江晨的想象:
“小唯!小唯!”
老者是刘唯的父亲——刘定军。老一辈人由于年代不同的缘故,名字经常和建国、定军、国峰之类的名词重合,不为别的,图的就是国家发展繁荣、欣欣向上的美好希冀。
(这里就不写家乡话了,同声传译,大可不必,滑稽jpg)
操着一口满满秦岭味道的家乡话,江晨努力地想要去辨别他的加密内容,但奈何能力不足,还得刘唯充当着翻译才能勉强交谈起来。
但是由于上一辈多少读过书的缘故,在前人思想的影响下,也算是比较开明的人。
只是古岭那边的树木太多、土层杂质难以清理,久而久之后,在古岭山路修建了三分之二后,需要耗费巨资和更大人力、精力的村中路线,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曲岭市、古岭村……在这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年代,这里的人民在温饱方面也算是没有了后顾之忧,和其它类似的贫困县、山沟沟比起来,它算不得是最惨不忍睹的那种小山村。
“不说这个,倒是我沿途看来,你们家这边,比想象中的发展要好了不少啊,难道在你没回家的几年时间内,这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几公里而已,走着很快就到了。”
“这就辞职了?”
作为榜样存在刘唯带来的这位潮流朋友,众人特别关注一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