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经突然话风一转,一脸愁苦的说道:“良桢啊!你少年天才,老夫第一次见你,第一次听你的安南策时,老夫就知道以你之才,将来必入阁拜相。只是你比老夫想象的成长更快,入仕不到一年就封侯拜相了,真是羡煞旁人啊!”

“良桢啊!你一入仕就建南涧河钢铁厂,献安南策、献改土归流策。可以说我大明如今能平安南,能平西南,你王良桢当属首功。良桢你天纵之才,如果把心思都用在正途上,老夫相信你一生之成就,必光耀千秋,为万世所敬仰。所以良桢,老夫想劝你,远离那些旁门左道的贱业,专心国事。”

旁门左道、贱业!王道秋明白,张经这应该说的是商业,尤其是远洋贸易。明白了这一点,王道秋放下酒杯说道:“张大人,晚辈知道您这是好意,是为了晚辈好。但是张大人您想过没有,历朝历代的那些明君贤臣,也是一如您所想,一如您所做,可是我种民族有落好吗?上千年的一乱一治,上千年的原地踏步,一点出息也没有。”

“荒谬,王良桢,你怎么能这么想?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饿了有食,人人冷了有衣,此为我辈士人之毕生奋斗目标。古之先贤,都在他们的羽翼之下,保得一方百姓衣食无忧,你怎么能贬低他们为一点岀息也没有呢?王良桢,你妄言了。”

“妄言?既然前辈说晚辈妄言,那晚辈请问前辈,你所说的那些先贤,在他们任内,他们可能尚能保一方百姓衣食无忧,可也仅仅只是衣食温饱吧!并且他们一旦不在位后呢?那还不是人亡政息,百姓依旧困苦?咱们种几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光靠刀耕火种,光靠几个明君贤臣,老百姓根本不可能过上富足的生活,顶多能混个温饱。”

“温饱还不行吗?芸芸众生一辈子能温饱,还求什么?王良桢,你不要少年心性,整天想那些镜中月水中,心比天高,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老夫告诉你王良桢,你重商抑农,这是在挖国家的根本,这是要出大乱子的。王良桢,你不要以为老夫不知道,现在海上的那些奸商、海匪,他们的后台就是你。王良桢,老夫告诉你,你这次到交趾,能顺便把你扶持的那些奸商、海匪都清除干净了,还我大明海疆一个清静,还则罢了。否则老夫这一生,与你势不两立,啪!”

张经自以为自己苦口婆心的劝,己经算是关爱王道秋这个晚辈了。可王道秋却在自己的好意规劝下,不但不悔改,而一套一套的歪理邪说,这把张经气着了,厉声训斥了王道秋后,还冲王道秋拍了桌子。

张经与王道秋的冲突,说白了这就是两种不同理念的冲突。王道秋穿越人士,知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知道人类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商业,才能间接推动科技的进步,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可张经他这个十六世纪的土著,他的思维方式还是那古人上千年“以农为本”的思想惯性。在他们的认知里,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必须要把国家的主要资源都放在农业上。

而至于工商业吗?这些高利产业如果不加以抑之,那么凭人的趋利性,社会上的劳动力肯定就会奔向工商业,而不再去种地了。

对,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个科技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统治阶级优生保证农业,优先保证粮食供应,就能让社会上的人有饭吃,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而如果放任社会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去追逐利润,去从事工商业,就会造成农业荒废,粮食大量减产,不足以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从而导致社会动荡。

优先保证农业,优先保证社会的粮食供给,这就是小农经济社会的国策,是张经这样一代代社会管理者的信仰。

但他们这种信仰是建立在岁月静好,社会固态的前提下的,可社会他会岁月静好,他会一成不变吗?想想现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以及未来的工业革命、现代科技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跪在地上喊人家“爹”,落后就要看着人家把你老妈、你妹妹、你老婆、你闺女,一遍又一遍。

王道秋知道后来种华的那些耻辱,因此现在面对张经的怒火,王道秋丝亳没有,要与旧思想同流合污的意思,他站起来对着张经就是一揖,冷冷的说道:“道不同,不相与谋!晚辈告辞了。”

说完话,王道秋也不等张经回话,扭头就走了,而在他身后则是目瞪口呆的张经和徐阶。

良久张经才反应了过来,指着王道秋的背景,冲徐阶吼道:“庶子安敢?此国之大奸也,若朝纲将来落入此子之手,必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老夫,老夫,老夫此生与这庶子,不共戴天!”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武大夏:开局狐妖娘子

柳未绿

苟在战锤中的星灵

望远镜人

九域领主

此剑无名

假如被清冷美少女盯上

零零漪

人在遮天,我的实力是三部曲总和

那朵相似的花

从落榜考生到首席科学家

有些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