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堂堂监察百官的御史,却沦为严世蕃这堆臭狗屎的走狗,这让都察院的脸往哪儿放,这让高傲的御史们的脸往哪儿放?因此现在胡宗宪就是大明御史们的公敌,都察院把他当叛徒,往死了整。
而现在吏部的尚书喻茂坚,侍郎李香、和负责官员考核、官员调动的高拱、高仪,也都是把严世蕃当狗屎看的。因此他们去年虽然在胡宗宪的工作调动上,给了王道秋一个面子,但他们打心里,是厌恶胡宗宪这个严世蕃走狗的,自然也不可能给胡宗宪什么前途。
都察院负责监察考核百官,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升迁调动。这两个部门的人看胡宗宪不爽,那后果胡宗宪自己也明白。所以现在王道秋把事情一说,想着自己那茫茫的前程,胡宗宪也是一脸的沮丧。
看着胡宗宪沮丧,王道秋忙又接着说道:“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树挪死、人挪活。在京师、在那帮人的眼皮子底下,汝贞你不可能岀头,但外放去地方呢?”
“外放去地方?这跟在京师又有何区别?我即使外放,吏部肯定也是几个偏远小县,让我一个地方任期满了再换另一个地方,几个偏远小县都做满一个任期,我胡汝贞也就该白发苍苍,告老还乡了。”
“汝贞,没有那么悲观,你的背后不还有我吗?不瞒汝贞,对你的下一步工作,我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道汝贞你,介不介意两广的那种高温多雨气候?”
“两广,太傅大人是想安排我去两广任职?”
王道秋莫名其妙的就提到了两广,这让胡宗宪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王道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两广,两广那边有什么,凭什么去两广任职,就能翻身?胡宗宪不明白。
而看把胡宗宪给整迷糊了,王道秋忙解释道:“不是两广,而是安南。这两年我朝在安南的维和行动,想必汝贞在朝廷的邸报上也看了不少。以汝贞的聪明,当想得到我朝,能在安南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绝不会是什么阿弥陀佛做善事,而是有所图的。”
“什么?朝廷在安南的维和,是居心叵测?”
一听王道秋说大明朝廷在安南的“维和”,不是道义的支持,而是居心叵测,这让一向正派的王兆文不能相信了。毕竟每次看到邸报上安南维和的事,王兆文都是很骄傲的,都是大赞这才是大国风范的。可现在……?
不忍看自己便宜老爹王兆文这么傻傻的,王道秋解释道:“我的爹啊!你知道朝廷这两年在安南维和,了多少银子吗?不算两广、云贵地方上的人财物支持,仅从咱京师拨出去的维和物资、维和经费,折银就高达一千九百多万两,等于是这两年我朝的全国军费开支。朝廷这么多银子,只为做个善事,父亲你认为,这可能吗?”
“这、这、这……”
听王道秋说朝廷在安南维和,了那么多的银子,王兆文现在也不大相信,维和只是做善事了。于是他就眼睛直盯着王道秋,想让王道秋赶紧帮他解惑。
看着便宜老爹王兆文的那副傻傻样子,王道秋又接着说道:“其实朝廷在两年前就下了决心,要乘安南内乱之时,以维和的名义向安南渗透,在控制安南大局后,再一举灭了安南,重建我大明交趾行省。为此当时朝廷急招两广总督张经、云南黔国公沐家,两广云贵四省的巡抚,入京秘密商议。最后决定以两广总督张经为统帅,两广云贵四省配合,在三年内平灭安南,重建我大明交趾行省。”
“张大人天纵之才,在安南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原定三年完成的事,张大人不用两年就做成了。前不久安南国王己经向我朝,上了请求归附的折子。而现在皇上和朝廷,已经按惯例拒绝了。不过等安南那边三请之后,朝廷就会勉为其难的接受。不瞒父亲和汝贞,皇上和内阁已经有了决定,明年开春后就会派我为钦差,代表朝廷去安南宣布废除安南国,重建交趾行省。并册封安南的那些王族、贵族,给他们爵位,再将他们全部迁往南京居住。”
“好,朝廷诸公壮哉!”听完王道秋说的朝廷平定安南,重建交趾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过程,胡宗宪是热血沸腾,拍着桌子就大声叫好。
而刚才还觉得朝廷假维和,有些不大道义的王兆文,他一听完王道秋的话,知道朝廷开疆拓土了,他那民族自豪感也是由然而生,高兴的附和胡宗宪,也说嘉靖帝圣明,朝廷诸公皆能臣也。
夸完了嘉靖帝和朝廷,王兆文又一脸嫌弃的看着王道秋,说王道秋一黄口小儿,怎么配当钦差,去代表朝廷宣布我朝又开疆一省,这太失体统了。
王兆文嫌弃王道秋,觉得以王道秋的年纪,不配去主持开疆这么大的仪式。可当王道秋报出内阁其他几位阁臣的年纪,没一个在六十岁以下的后,王兆文不说话了。
毕竟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一路鞍马劳顿近万里去安南,这很有可能就是人还没到安南,就在路上与世长辞了。所以看看年纪,看看身体,还真只能是让王道秋去。因此王兆文不说话了。
搞定了王兆文,王道秋又对胡宗宪说道:“汝贞,交趾新建,需要大批的府县官员,这也是你建功立业的机会。在朝廷官员眼里,交趾不但蛮荒,而且那里的土人还异常凶残,他们曾经把不可一世的蒙元,打的大败而逃,使蒙元不能呑并他们。”
“我朝成祖时期武威强盛,名将如云,可征安南,近五十万大军被人家安南人歼灭,连柳升这样能次次把蒙古人打的狼狈而逃的百战名将,都阵亡在了安南。因此在朝廷官员眼里,去交趾为官,等同于是流放发配,随时都可能被凶残的安南人杀死。”
“可也正因为交趾新定,那儿的土人还不服王化,去那儿为官有很大的危险。若汝贞你愿意去交趾,哪怕是直接提四品知府,我想吏部也会批准。而交趾新定,正是地方官展现能力,建功立业之地。只是不如汝贞可有胆,去挑战一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