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84章 一百八十一章女人照打
处理完孔老二家的事,王道秋就去了济州,在那儿跟杨金水一起规划了济州铁厂的选址问题,再之后他就回了济南府,去尽他山东巡抚的职责。
这天王道秋正在批阅公文呢,书吏就过来禀告,说门口有一个民妇求见。明时官民之间的距离,不像某大国那样,完全是两个世界,领导层已经完全不知道,底层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双方就像是双条平行线,完全的不交集。
明时老百姓见官那还是很正常的,包括一个普通平民想见一省巡抚,一般巡抚都会接见。再不济你去敲衙门口的登闻鼓,那这衙门的主官肯定得见你,甚至你去敲宫门口的登闻鼓,嘉靖帝就算再不耐烦,也必须要见你。
这是大明开国老朱同志,为了保护言路畅通,让低下的声音能传到上面来,而制定的一项铁律。谁也不得违抗,即使皇帝也不行。
因此有明一代,除了明末那完全是乱了套,底层老百姓已完全不再信任朝廷,不再信任皇帝,下定决心要用拳头跟大明朝廷说话了。其他时候,明朝这上下层之间的交流,还是可以的。
至少有明一朝,老百姓越级上访这事,在老朱时代是鼓励的,沿途官府那是要为上访群众,提供食宿的。而老朱之后的大明皇帝,虽觉得这群众呼啦啦一群越级上访,有失体统,不再鼓励上访这种行为。但不鼓励归不鼓励,如果哪一级官府敢阻拦群众上访,在大明法律中这还是重罪,是要被严惩的。一句话,大明王法的原则宗旨,重点保护的是老百姓,而不是官员,不是某大国的那种不见青天,只见官。
就像现在一个民妇到巡抚衙门,跟门口的差役说想见一省巡抚。这在某大国,那绝对就是一个笑话,官府里的差役会把这个民妇赶走,而不是去向巡抚汇报。但在大明同样的事,巡抚见不见这个民妇,那是巡抚自己的事,而门口的差役却必须要把这事报给巡抚。否则门口的这些差役,就是阻塞言路的重罪,脱差衣流放。
所以现在有民妇要求见王道秋,这山东巡抚衙门里的差役,赶紧就来把这事汇报给王道秋了。而王道秋听这个书吏说,有一个民妇要见自己,他想一个平民老妇女,她有事不去找她的县太爷,却勇敢的来找自己这个一省巡抚。想必这妇人不是有大事,就是她的县太爷,处事不公了。
想到这里,王道秋就让书吏去把那个民妇,给带进来。
没多久,书吏就把那个求见王道秋的民妇,给带了进来。王道秋打量这个民妇,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已经发福走样,脸蛋也被岁月摧残的跟漂亮这个词,没半毛钱关系。
但这妇女虽然容颜已老,身上衣着也十分朴素,不过她皮肤白皙,见着王道秋这个一省巡抚,她脸上也没有半点的紧张,举止端庄的给王道秋行了个标准的万福礼。
就这妇人的好肤色,尤其是她见官时的那一份从容,让王道秋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妇人肯定不是个什么民妇,而应该是个官宦人家,见过世面的官太太。
大致明白了对方的身份,王道秋也不说话,等着这妇人自己开口。而这妇人在给王道秋行完万福礼后,她缓缓的说道:“民妇陈氏,犬子孔仁辉不久前在曲阜,不小心冲撞了大人。民妇今日来,是特地向大人赔礼的。”
说完这话,陈氏就又给王道秋道了个万福。而王道秋在听完陈氏的身份,也忙挥手让书吏离开。
等书吏出去,值房里只剩王道秋和陈氏了。王道秋开口问道:“你是孔仁辉的母亲?人不都传你是个尼姑吗?”
“是的大人,贱妾以前是庙里的一个尼姑。不过几年前贱妾搬进深山修行,不见香客后就续了发。这倒是让大人见笑了。”
而对一省巡抚的询问,这陈氏丝亳不紧张,应答从容,骨子里甚至还透着一股子强势,这让王道秋很不喜。毕竟后世那些女人们太强势了,强势到但凡还有点自尊心的男人,看到她们那副死样子,都想上去揍她们一顿。
现在陈氏这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强势,立马也是勾起了王道秋从骨子里,对后世那些女生的仇恨。
于是面对陈氏的强势,王道秋就很不客气的针锋相对道:“你遁入深山修行是假,为你儿子看着他那一身的富贵,才是真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