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52章 勇不过马芳
与大同老大周尚文结成了深厚的歌命友谊,那接下来选兵的事就好说了。
周尚文向王道秋推荐道:“不瞒王大人,我大同有一猛将,名唤马芳,此子今年二十九,是我手下的一名百户。他出身于边境农户,幼时不堪继母的虐待,在十岁时离家出走,后为南侵的鞑子骑兵所掳,成为鞑子的奴隶,替他们放养马匹。”
“在鞑子那儿这马芳习得一身的本事,一次随鞑子阿勒坦汗狩猎,突然一只斑斓猛虎现身,直扑阿勒坦。众人登时惊慌逃避,唯独马芳面不改色,弯弓搭箭,当场击毙猛虎。此事后阿勒坦对马芳赞赏不己,赠予他良弓好马,命其侍左右。”
“这马芳他虽受阿勒坦喜欢,但其心向我大明。于是就在十年前,随阿勒坦至大同外围狩猎之时,他趁夜盗马逃出,投奔是我大同军营。当时末将让其演武,其武力让末将惊奇,于是就被其为队长。这马芳自任队长以后,每战必奋勇冲杀,悍勇异长,末将也将其一步步升到了百户。等有缺了,末将还考虑将其升为千户。”
勇不过马芳!这是后来嘉靖帝对马芳的评价。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轨首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这是大清名相张廷玉对马芳的评价。
马芳,马芳,可以说这个马芳,就是嘉靖朝的第一猛将,如此良才,周尚文为交好王道秋,都舍得送出,王道秋自然没有不接的道理。
于是对于周尚文的示好,王道秋也给出了自己的善意,说道:“不瞒周老将军,本官善长找矿。宣化这边的红石山铁矿,就是本官为皇上找到的。”
“什么,那红石山铁矿就是大人你为陛下找到的?那大人您能不能受点累,也帮我大同找找矿啊?我们大同边军实在是太穷了。”
一听王道秋善长找矿,周尚文立马来劲了,他大同总兵府下辖区域广阔,这里面若也有座红石山那样的铁矿,那他周尚文还愁什么粮饷啊!于是一听王道秋善长找矿,周尚文立马有些不好意思的,希望王道秋也帮他们大同找找矿。
看到周尚文眼中的那股子渴望,王道秋悠悠的说道:“刚才本官向周老将军明言,本官会找矿,也正是有此意。不瞒周老将军,我曾听手下一个找矿高手说,你们大同阳高县有金矿。”
“什么,金矿?大人,此言当真?”
最让大明边军头疼的问题,莫过于欠饷,工资都发不出来,这队伍还怎么带?就像后世一个厂你若老拖欠员工工资,你说这厂还怎么开?而如果自己手上能有座金矿,那还愁什么饷银啊?
所以现在一听王道秋说自己辖下阳高县有金矿,七十三岁的周尚文,立马变成了一个等棒棒的三岁孩子,满眼期待的盯着王道秋看。
老小孩,老小孩,看着周尚文的那副可爱样子,王道秋也是被逗乐了,他笑着说道:“老将军,你选十个熟悉阳高一带地形的军汉给我,我去阳高为你找矿。你把粮饷送到大同后,让你推荐的那个马芳,在军中选一千名悍勇的骑兵,到阳高与我会合。”
“好,好,好,那辛苦大人了,若真能找着金矿,那我大同军士,可就再也不用欠饷了。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好了好了,周老将军不用客气,只是金矿找着后,对外你只能说是军汉巡逻时,无意之中发现的,可不能说是本官帮你找到的。”
“我懂我懂。”
…………
就这样周尚文给王道秋找了十个阳高当地的军汉,让他们给王道秋带路。然后王道秋带着这十个军汉和自己的四个护卫,离开押运粮饷的大队人马,去往了阳高县。
王道秋这次找金矿的目标就是,阳高县堡子湾的金矿。这座金矿虽储量中型,但矿石品位较高,且埋藏浅易开采,易浸易选,是后世山西省唯一的一座露天开采的金矿床。
有图书馆里准确的资料和当地军汉做向导,王道秋很快就在阳高县堡子湾,找到了这个金矿床。找到金矿后,他一面派人去通知周尚文,一面组织当地的军户进行开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