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7章 严世蕃成顺风小哥
进到万寿宫中,王道秋和内阁四大学士,依礼向嘉靖帝行跪拜礼。然后四个内阁大学士在嘉靖帝面前站成一排,准备朝政的奏对,而王道秋这个侍中,则去站在了嘉靖帝身旁,吕方的下首。
朝政奏对开始,王道秋还是老中医老配方,大多数事情他都不发一言。只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关键上插上一两句,给嘉靖帝和内阁四大学士一些提示。
王道秋先前已熟读图书馆里的那些,后世关于明朝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以及明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他的每一个见解都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给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无不都是给内阁四大学士和嘉靖帝,眼前一亮的感觉。
面对王道秋的天才,嘉靖帝和严嵩等内阁三大学士,还没什么,只是感慨这人间怎么会有如此妖孽之人。而次辅夏言面对王道秋的天才,他就是满头大汗了。夏言一向都自信,自己那脑子比马屁精严嵩要好使的多,他现在只是在走背运,惹了嘉靖帝不高兴。等过段时间,嘉靖帝气消了,还是会让他夏言任首辅的。毕竟在治国理政上,他夏言可比马屁精严嵩强多了。
可现在,可现在,嘉靖帝身边有了王道秋这么个妖孽,就王道秋看问题的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那有办法。那嘉靖帝还要他夏言干什么?
夏言他所有的自信,所有的骄傲,都来源于他自认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认为皇帝和朝政离不开他的智慧。可现在,皇帝身边有了王道秋,那他夏言还有毛用啊?不行不行,老夫必须要让皇帝看到老夫的作用,老夫不能被赶回乡下去当乡巴佬。
心里想着没有权力的那种悲惨生活,强烈的危机感,让夏言站那儿腿都开始抖了,他心中也暗暗发狠,就昧了良心去跟曾铣共图回大事吧!反正那些蝼蚁般的刁民,他们的身家性命,本就是为大人物们的丰功伟绩,而去牺牲的。
自古以来,在种这个国家,刁民们的贱命,从来都是大人物们在大气魄,发表豪言壮语时,他们所说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话之中的的那个“代价”。是的,从古至今,种刁民们的贱命,在大人物们那儿,就是可以随时拿来“不惜”的那个“代价”,通俗的说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说朝廷不折腾,不整什么丰功伟绩,就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仁政。
正在夏言心里恶毒的决定,牺牲天下黎民苍生的福祉,来为他夏言搏一个“伟大”之时。这次的御前奏对,顺势就谈到了有关于吏部文选司和考功司的人选问题上。
内阁首辅严嵩先“吧吧”的说了一堆,关于这两个职位的重要性,然后他向嘉靖帝禀奏道:“陛下,吏部文选司和考功司的职责是为国选官,因此这两个职位非常重要,这两个职位的人选,朝廷历来也是慎之又慎。不敢瞒陛下,为此事昨日下值后,王侍中还专门去了一趟老臣府上,就此事征求老臣的意见。最后老夫和王侍中商议定,由我二人向陛下共同举荐翰林院的高拱、高仪两个翰林,分别出掌吏部文选司和吏部考功司。并且此事刚才在宫门前等候陛下召见时,老臣还与内阁中的其他三位阁臣商议。对此事,次辅夏言不置可否,没有发表意见。而内阁中另外的两名阁臣皆表示,同意向陛下举荐高拱、高仪。”
“臣等愿意举荐高拱、高仪。”
严嵩话一说完,夏言站那儿没动,另两名阁臣则出班,附和严嵩向嘉靖帝举荐高拱、高仪。
两名阁臣附和完,嘉靖帝还没开囗,严嵩又跪下接着奏道:“老臣不敢瞒陛下,老臣向陛下请罪。吏部文选司和吏部考功司,这两个位子很重要,以致于被那些宵小背后传为朝廷的五大肥差之二,心向往之。老臣家那个不争气的,现太常寺少卿严世蕃,见此次吏部人事调整,就痴心枉想的想取其一。老臣一时糊涂,在他百般纠缠之下,没有守住公心同意了去帮他推荐。”
“昨晚王侍中来老臣府上商议此事时,老臣就向王侍中推荐了那严世蕃,然后被王侍中以严世蕃品行不端为由,严词拒绝。当时那严世蕃就在门口偷听老臣与王侍中的谈话,他在听到王侍中说他品行不端,拒绝推荐他之后,他就恼羞成怒的闯进来,对着王侍中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辱骂,后被老臣给赶了出去。陛下,老臣身为当朝首辅、百官表率,却有失公允,为已子徇私,请陛下降旨处罚。同时臣就王侍中不惧臣这个首辅,坚持原则秉公为国选官,请陛下降旨嘉奖。”
卧槽,这里面还有这么大的内幕,而且这老严嵩还敢自曝,这一时间把众人都弄傻了。但王道秋这时候对严嵩的良苦用心,却是感激的。严嵩他昨晚烧了王道秋的门生剌,现在又在御前来这么一出,无疑就是想告诉皇帝和内阁诸公,王道秋他不是严党,以此来为以后防患于未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