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于是酝酿了一下情绪,他满脸深情的说道:“陛下,臣自己今年才十八,陛下又这么恩宠于臣,臣将来的恩赏,一定不会少。所以臣自己这次,倒是没什么想求的,只是臣家中父母,我父亲王兆文,二十二岁考中院试,可他之后七次乡试,次次落榜,为乡人所齿笑。臣记的臣幼年时,父亲落榜后,次次都是摸黑才敢回家,一回到家就是把自己关屋里,羞于岀门见人。”
“在家父第七次落榜时,他己年过四旬,再无勇气继续挑战科试。也羞于被乡人在背后说他四十多岁了,还要靠老婆养。于是我父亲在他第七次落榜后,就放弃了科试,去镇上的私塾学堂里当了一名先生,每年挣那几两碎银,养家糊口。虽然父亲放弃科试,成了一名教书先生后,他每天回家都是情态自若,无任何异常的。”
“但臣知道,科试是父亲追求了半生的梦想,父亲放弃了科试,也就等于是放弃了他自己的人生。放弃,不过是他向生活的妥协,其实他心里是不愿意的。臣就数次看到过,他送乡人,送同窗,送学生去科试时,他那眼里满满的渴望和失落。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臣想求陛下,恩典臣之父亲一个功名,让他在所剩不多的余生里,也能有个慰籍。”
说完这些话,王道秋就含着眼泪,规规矩矩的向嘉靖帝,跪拜了下去。古人讲孝,君王尤其看中这一点,他们认为一个臣子,如果对他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那他又怎么可能对你这个君王,做到“忠”呢?
所以在王道秋满含眼泪,向嘉靖帝为自已父亲跪求一个功名的时候,嘉靖帝感动了,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争一个名份,被当时那些大臣刁难,而孤立无助时的痛苦。
心灵共鸣,感受过王道秋现在那种渴望的嘉靖帝,他被王道秋的“孝”给打动了。于是在听完王道秋的恳求后,嘉靖帝只是愣了几秒,就威严的对身边的吕方说道:“吕方,着翰林院拟旨,六元及第王道秋之父王兆文,教子有方,赏同进士岀身。”
“诺”
“臣王道秋谢主隆恩。”
嘉靖帝一下完旨,吕方忙应诺,而王道秋也忙谢恩。可等吕方刚应完“诺”,王道秋刚谢恩,嘉靖帝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他补充道:“算了,算了,既然王爱卿如此有功于朕,有功于朝廷,那朕就再赏他母亲一个安人吧!”
“诺”
“臣王道秋谢主隆思。”
听到嘉靖赏了自己父亲一个“同进士”出身,又赏了自己母亲一个六品“安人”。想到父母接到自己六元及第的喜报,以及恩赐“同进士岀身”和六品“安人”的恩赏,他们那时的高兴,王道秋这会儿看嘉靖老道,也是顺眼了很多。这老东西还算是有良心,也不枉劳纸帮他辛苦一场。
王道秋这么想着,心里那是由衷的高兴,那小嫩脸都笑成了。而有几十年与人斗经验的嘉靖帝和吕方,他们当然看得出一个人是真高兴,还是只是礼貌性的高兴给别人看。
于是在看到王道秋,现在那笑成的小嫩脸后,嘉靖帝和吕方受到感染,这会儿也是笑的真诚。吕方还打趣王道秋道:“状元郎,你快告诉杂家,令堂贵姓啊!否则敕封令堂的那份旨意,翰林院的那帮翰林,他们可就不知道该拟给谁了!”
“哦,哦,对不住,对不住,吕公公,俺娘姓徐,徐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