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88章 没有安南只有交趾
嘉靖是让夏言走了,当时没把他怎么样,但犯了这么大的过错,不处罚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晚上三个内阁大学士和五个其它评卷官,评完卷,过来将前十的卷子呈递给嘉靖帝的时候,君臣就商量起了这件事。
三内阁大学士和负责此次评卷的其他五个评卷官,一致认为夏言现在已亳无臣节,且生活糜烂,道德败坏,在同僚中口碑极差,社会影响恶劣,应该将其交三法司论罪。
朝廷重臣们意见一致,说的有理有据,换一个皇帝,恐怕就把夏言打入大狱,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组成的三法司,共同审理论罪了。但嘉靖帝是谁啊!这是大明历史上,公认的心眼最多的皇帝。
所以大臣们越是言词凿凿,越是团结一致,嘉靖帝越是认为夏言这个“孤臣”做的妙!如果底下小弟都团结一致,没有争斗了,那大哥的权威怎么体现啊?
更何况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三甲进士,当初因为考试成绩差,分配工作的时候,只得了一个负责跑腿,传送文件材料的正八品行人司“行人”。一直到嘉靖帝登基的时候,夏言也才是个正七品的兵科给事中。
是他嘉靖帝欣赏夏言,一次次的提拔夏言,最终在嘉靖十五年将夏言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嘉靖十七年将夏言提拔为内阁首辅。
短短十七年,夏言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七品,就被嘉靖帝经过一次次的提拔,最终提到了正一品的百官之首,这足可见嘉靖帝对夏言的器重。现在朝廷一众大臣,把夏言说的如此不堪,一毛钱都不值。这不就是在暗指他嘉靖帝有眼无珠,是个傻缺,提拔了这么个混蛋吗?
虽然夏言现在就是是堆,嘉靖帝见了就想呕吐的臭狗屎,嘉靖帝现在也恨不得把夏言那条老狗,一脚踹回乡下去,让他从此自己吃自己。
可是作为一个在政治上成熟的皇帝,在没有找到人可以替代夏言,帮他担起这副国家重担前,嘉靖帝他告诉自己,别冲动,还得忍一忍那条老狗。同时作为一个小心眼,嘉靖帝对于一众大臣把他提拔起来的夏言,说的如此不堪,嘉靖帝那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逆反情绪一上来,他希望将来找着能顶替夏言的人后,也该让夏言体面的退休,这也算是给自已保留些颜面吧!
正是基于这些小心思,最后嘉靖帝没听那些大臣的,他自己一人乾纲独断,判了夏言一个,剥夺所有封号,降官至正二品,罚俸一年,公开做出书面检讨,并继续在家闭门思过一个月。
做出了这些处罚后,嘉靖帝就让大臣们回去休息,让太监去夏言府上传旨。而他自己则坐那儿看起了,大臣们呈上来的那十份殿试卷,一看到王道秋那卷子,一排整齐的八个圈,嘉靖帝笑了。
翌日午后阳光明媚,又是一个艳阳天,北方天气就这点好,很少下雨,大多数时候都是艳阳天,让人心情好。
知道殿试后会有一系列的“活动”,所以殿试后王道秋就没有再去南涧河工地,而是留在了家里,随时等候着嘉靖帝的召唤。
中午时分,王道秋和殷正茂他们正在那儿吃饭呢!就有两个小太监来到了他们院,宣王道秋,入宫去觐见嘉靖帝。
大明王朝科举的规矩,皇帝会亲批殿试前十的卷子,也会亲招这十名考生去面试,江湖上称之为“小传胪”。等皇帝面试完这十人,才会最后确定一甲的状元、榜眼、探,和二甲的前七名。然后礼部才会填写大小金榜,殿试后的第三天正式放榜,这叫“大传胪”,或叫“传胪大典”。
皇帝在这个时间点召见王道秋,那也就是说王道秋的殿试成绩,排在了殿试前十。因此一听小太监说嘉靖帝,召王道秋去西苑觐见,殷正茂他们也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聚拢到王道秋身边,就向王道秋表示祝贺。
辞别了殷正茂他们,跟着小太监,王道秋再次来到了西苑。小太监将王道秋领到了西苑内一处宫殿的门口,这里此时己经有了四个贡生在此等候,小太监让王道秋也站过去等,然后他自己就走了。
嘉靖帝面试的很快,基本上最多十分钟一个人,王道秋是最后一个被轮到的,是司礼监掌印吕方亲自出来邀请,吕方笑呵呵的压着声音跟他说道:“恭喜恭喜,状元郎,六元及第啊!我朝至黄观公之后的第二人。恭喜恭喜!”
“吕公公莫开玩笑,皇上还没召见,下官也还没应答,这怎么就状元了呢?”虽然早在会试后就知道,嘉靖帝这次是铁了心,要送他王道秋个六元及第。但事情最后没有盖章生效,公布天下前,王道秋觉得还是应该低调的谦虚。毕竟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