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杂谈:四大家族的衰败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7、王子腾的“暴毙”。
80回内未有直接描写。结合各方线索的一种分析。王子腾和贾政撑起了贾、王、薛三家。
8、史湘云与“卫若兰”。
薛家,这个最明显,先是薛蟠父亲和薛蝌父亲都相继失去官职。这个应该算薛家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是看文中透露的信息,这哥儿俩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读书明理,一个十停走了七八停。他们可以尽力延缓薛家的衰败,但是没法阻止。等他俩一死,薛蟠无能还败家,加上打死人,薛家基本上会毁在这一代了,从薛蟠下一代开始(如果有的话)就是跌出这个阶级,苟延残喘了。
王家,王家属于一家独大,就是王子腾这一支是一枝独秀,发展这么几代了还能先京营节度使后九省都检点,厉害了。而其他房,明显不行了,包括凤姐父亲,明显无职在家,凤姐的弟弟也是游手好闲没有捐官,而这还是王家正房里的呢。可见王家也是一路西山,一代不如一代,王子腾则属于异类。而王子腾属于武将官职,不稳定且容易出事,一旦王子腾倒了,或者王子腾退了,王家也就一泻千里了。
史家,我一直觉得是个异类,细研究,我觉得在前八十回,史家其实是没有衰败的雷点的,起码没有明显的爆点。史家槽点是就是穷,但我觉得这不算事儿,因为仅前八十回,是看不出来史家是算穷,还是算节俭的。因为史家家大人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可见史家规模,这种情况下难以开源,那么节流就很正常。同时在其他家族都走下坡路等着爵位消失的时候,史家居然被封新的爵位了!这可太难了!可见史家在皇帝那里的重要性!也说明史家一直在立功,他们没有被边缘化。看他们的夫人外交,史湘云都和南安太妃那么熟络,史家的交际圈很不错。
所以我猜史家的衰败很可能是被牵连,毕竟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又或者后面史家二兄弟死亡,导致史家败落。
当时模糊的感觉是,薛家一家很大方,经常请这个请那个。再看,我发觉一个有趣的事,薛家请客送东西的规格,不算续书,三本书里也是每况愈下。分外鲜明。
第一本书请客送礼的三样东西,是最好的,一个是秦可卿死时的棺材,说是薛蟠父亲生前弄到的,供应忠顺老王爷的棺材,简直是异宝(当然这么珍贵的不可能白送,贾家肯定有回报);第二样是薛蟠请宝玉吃的那么大的瓜藕,那么香的猪,这是世人罕见的食材,宝钗都打趣说自己命小福薄不配吃,
第三样看似不算太贵,就是黛玉彰显鲜明性格的十二支宫,但是薛姨妈特意说了,这是宫里的,宫里的纱式样显然是最时新的,通常都是宫里的新样式引领贵族阶层的时尚。
也就是薛家拿出来的绝对不是一般东西,都是最时髦,最珍稀,最新奇的衣食住行,这才配的上皇商的身份。
而看到第二本,薛家依旧大方阔气,但是写到的东西,这个新字,奇字已经没有了,
薛家请客送礼的是什么呢,宝钗送黛玉的燕窝和洋,送湘云和贾府的螃蟹,惜春说画画的时候宝钗说我旧时有一大堆画具可以让你用,也都是好东西,但都是时令的东西,比第一部的奇珍异物,显得普通了。
也就是第二本薛家送的东西都是富贵世家之物,但是彰显不出皇商的独特了。
而第三本就有些凄凉了。宝钗大批送一次东西,竟然是要等自己哥哥亲自从外面带来土产,虽然说好朋友心意为重,但是在薛家繁盛之日,用的着自己哥哥才能带来各地的土产吗?
更叹息的是那个人参的情节,贾家衰败到找不到人参给凤姐配药,贾母那存着一大包结果还是过期药,宝钗这时候再一次展示多功能查询功能,说起人参在药铺里容易掺假,自己让哥哥的伙计去药行里联系,可以弄到十足不掺假的人参,然后来了一句咱们比不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拿到了就珍藏起来,正应该济世,
有人认为宝钗这是嘲讽贾母珍藏人参,其实是忘了一点,宝钗这句话不是说金钏糊涂人那样多余的话,而是下意识为自己家辩解,
因为大家忽视了一点,薛家也没有人参!如果家里有,宝钗根本不用费劲派人特意去药行找,直接自己拿出来就行了!
贾母是有珍藏的可惜已经过期了,薛家却是根本没有了,这是何等的凄凉?虽然王夫人根本不会联想到这点,但宝钗习惯就是想太多,她话中的咱们不只是指贾家,更是指薛家。想想一个端庄大方的闺秀意识到了自己家也没有人参,心中酸楚还要含笑说什么咱们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人家,来掩盖家势颓唐,对比当年她俏皮而自谦的对宝玉说“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我知道我命小福薄不配吃这个”实在伤感。
四大家族最后的顶梁柱,王子腾,突然暴死。
王家属于是四大家族里的核心,整个四大家族在第三代,就是贾政他们那代,已经到了靠着王家,或者说王子腾一个人在支撑着的地步了。
虽然一开始他们家只是伯爵,四大家族里排第三名,仅高于无爵位的皇商薛家,(薛家姨夫就类似于思聪他爹,薛蟠就类似于思葱,你懂的)
但是他们家由于出了个王子腾比较厉害,非常会治理家族事务,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就看他姐姐王夫人、侄女王熙凤这种女子,都能把几百户人,上千亩地偌大个贾府治理的井井有条,想来他们家家风、家学必定不差。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