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全功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本来的话,朱棣的计划是攻下开城之后,就依旧是水路撤回辽东的。
但是,在高丽国内,确实是名将。叶旺最熟悉高丽国事,因此就给崔莹按了个名将的头衔,好歹让俘虏身份不太掉价。
说到这里,他皱着眉头又补充说道:“我们不是没有和明军打过交道,这几天我都在想这事。以前的明军,虽然也厉害,但是至少还在我们预估的范围内。可这一战……”
其实,朱棣看他们的表情,大概也能猜出来,无非是在推卸责任而已。
想着这些,朱棣转头看向被马云押过来的那些俘虏。看清楚之后,不由得眉头一皱。
到了这时候,朱棣终于松了口气,回想下,就他视线范围之内,似乎自己的手下,伤亡也很小,因为就没什么像样的抵抗。
反正,攻打辽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就是蒙古人再逼,那都是不可能的。连野战都没能打赢明军,又怎么可能在攻城战中赢明军!
他所押过来的这些俘虏,女的占了大多数。这些人相对于马云的那些俘虏,虽然都有惶恐不安,却似乎没有那么恐惧。
他们说得话,都是汉语,不过带着浓重的高丽音,让朱棣硬是回味了好一会之后才算理解他们在说什么。
曹敏修虽然是后面领兵赶来的,但是他也在军中听说了战况,因此,对于李成桂的这种涨他人士气的话,并没有什么反驳的意思,只是问李成桂道:“明军如此强大,辽东局势的突变,肯定会影响朝中大局,亲元派怕是要头疼了。”
辽东这边,高丽的李成桂和曹敏修已经汇合,兵力达到四万五千多人。依旧在辽阳城外,和蒙古军队一起,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
曹敏修自然知道这个困难,此时听到李成桂想用粮食为借口,要么蒙古人提供粮草,继续保持现状;要么蒙古人就得答应,让大军回高丽补充粮草?
至于李仁任和崔莹等亲元派,自然是镣铐加身,先关了起来。其他人,包括高丽国王在内,则先软禁,待遇上要好一点。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接近黄昏。开城内的战事已经结束,城头上下,到处都是警戒和巡逻的明军将士,以及押解俘虏集中看押的队伍。
结果没想到,还真得是活捉了高丽国王,这份大功,那就是份量十足的了!
这次的千里奔袭,攻破高丽都城是非常大的一份功劳。而在这份功劳中,能不能活捉高丽国王,更是重中之重。
于是,他便冷声喝道:“看看你们的服饰,和鞑子一个样,真不愧是蛮夷。”
就见高丽国王和高丽的重臣,根本就没有他们的身份地位该有的样子。说他们垂头丧气都是客气的话,一个个胆战心惊的怕死样,一看就是软骨头。
李成桂听了,并没有接话。只是严峻着脸,想了一会说道:“军中粮草不多了,蒙古人肯定不会给,还是要从国内运。要不然,就以这个为借口,看蒙古人是不是能放我们回去?”
可他们想走的话,蒙古人又不答应。一旦惹怒了蒙古人,就刚好把这次在明军那边受到的气都撒他们身上了。
叶旺能听懂一些,便在朱棣耳边低声翻译了一些。
第二,要求高丽国王向辽东派出加急信使,命令那边的高丽军队向明军投降,协助明军攻打蒙元鞑子。
以后,我朱棣,在大明朝武将中,也必然是有一席之地了啊,哈哈!
朱棣一听,顿时大喜。
不过不管怎么样,至少短期内肯定都在开城。朱棣遥望辽东方向,心中想着,希望大妹夫收到消息之后,能有一些动静吧?到时候,再看情况而定。
如果都是骑军,那有足够的机动力,可以在蒙古人反应过来之前就撤回国内。那样的话,李成桂还真不怕蒙古人会在事后追究。就如今蒙古人的战力,真要攻打高丽的话,他是一点都不怕的。
开城到辽东,不到三百里,不过道路曲折之类,肯定是要多不少距离的。但是,不管再远,就高丽一个小国家而已,也没多远。八百里加急的信使,正往辽东赶去。
崔莹在大明有名么?不有名!
朱棣没想到一个女人竟然敢站出来质问他,以至于他不由得转头先看了下高丽国王和他的重臣:这些男人,国之君主和高级官员可都不敢质疑!
但是,如今攻打开城的事情,比预估都要轻松很多。因此,对于接下来怎么做,朱棣一时没有想好。
呵呵,了解高丽者,大妹夫也!
朱棣见到这场闹剧,心中冷笑不已。这些高丽棒子,真得是一群孬种。
朱棣还没有说话之时,就见另外一员手下大将叶旺,也押着一堆人过来了。
说实话,看着这些高丽棒子,朱棣的心情都好不了,便当即下令。
朱棣咧开嘴笑了,突袭高丽都城,真得是非常成功啊!
这时候,他的脑海中便想起自己妹夫说及高丽,称呼高丽棒子时候的蔑视表情。
这不,就听曹敏修抱怨道:“这叫什么事儿,真不知道朝中那些人怎么想的,非要趟这趟浑水!”
甚至有一个女人,看衣裳服饰该是后宫妃子之类的,应该是能听懂汉话,在听到叶旺的禀告,知道当前的那个年轻人是明朝的王爷,也是这支明军最高的统帅,便站出来质问道:“敢问明国这位王爷,我们高丽示好你们明国,为何还要攻打我们?”
不得不说,李成桂手下的军队,军纪还是不错的。就听到中军帐外面的军卒,在那外面大声喝道:“你们什么人,中军帐前严禁喧哗!”
“开城八百里加急,王上旨意到,让开!”
求支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