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任期终了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结果没想到,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宣布了这个决定,让那些皇亲勋贵们都很是失望。
是你的一家一姓利益重要,还是皇帝朱家江山的利益更重要?
跟随在他身边的张一凡听了,便给介绍起水泥修建房子的一个好处,便是快。当然了,工程队的熟练,也是功不可没。
听着他的话,朱元璋对水泥的认识又多了一分。
可是,这个钱庄,从刚才公布的钱庄数据上来看,那是一年赚得钱多过一年,并且还不用他们费一点精力,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的金库,每年都能往外拿钱!
当然了,这三天里,他们大部分人,自然也是去逛过钱庄,听过别人说这个钱庄的事情,也不只是因为听到皇帝公布了数据就一下相信的。
也正是他这么一说,就极大地拉低了包括朱元璋在内,所有人的预期。
虽然说香山县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大半是在县城这里,可这些来自京师的人,太特别了。就算在人群中,也是能一下认出来的。
不过这个时候,金融知识匮乏的大明君臣,一个个都是看着眼前能看到的,笑呵呵地各自满足。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期待着看向朱元璋,不知道他会怎么答复?
一听这话,大殿内顿时又轰然出声,随后便是山呼万岁!
他们不知道,分红这个事情,最关键的是股份的比例,他们就算出再多的钱,能出得过朱元璋同学?他可是有印钞机的,想出多少钱都成!
有了这个水泥修建宫殿,不但能修建得更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钱财,朱元璋的心情变得非常好,便转身对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今日安顿下来,明日开始连续三日,卿等都便装在香山县走走,记住,不得自曝身份,不得违法乱纪!”
朱元璋一听,顿时又呆了。前两年修南京紫禁城宫殿的时候,了上百万贯之多,这么一对比,这座行宫的费,简直可以忽略了的那种,让人非常难以置信!
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的不同,首先选择去核查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时地,都能遇到熟人。
他用了“真真正正”四个字来形容,是感慨到了一个极点才会有的。
他们要置办粮田是为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能传给子孙,衣食无忧么?
而如今,皇帝宣布这个钱庄的分红,一样能留给子孙,岂不是也保证了子孙的衣食无忧?
本来的话,他们都担心粮田就那么没了,迫于皇帝的淫威,他们也不敢反抗。可突然之间,峰回路转,竟然有了更大的好处,岂能不激动,焉能不兴奋?
粮田的话,每年还要担心老天爷开不开眼,赏不赏脸,总有粮食歉收的时候。
更不用说,他们走访这三天,也已经看得明白,光有皇帝的旨意让其他地方协助,也不可能帮助香山县变得如此繁华。而是利益,才会吸引周边地方的人口和钱财,源源不断地向香山县汇聚。
第三天的时候,朱元璋在张一凡的陪同下,参观了钱庄以及县学和社学。
不过香山县的百姓也不会打听是哪位大人,就是招待上,问话时,都会小心翼翼一些。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明显是懂得人心驾驭的,打了一棍子之后,马上就给甜枣了。
可此时此刻,谁敢在皇帝面前说这个事情?
钱庄是香山县经济腾飞的心脏,教化是关系未来的举措,他最重视这两件事情。
朱元璋见了,便又开口问道:“朕给了卿等机会,如果没有什么意见的,那朕就参考香山县这边,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了。”
朱元璋则是待在行宫休息,顺带着听张一凡和朱镜静禀告香山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翻看了香山县三年来出自朱镜静的账册,详细地了解经济运作情况。
朱元璋缓缓地扫视了他们一遍,然后便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冷声说道:“户籍革新和粮田归公分配法是香山县能有如此成功的基础,朕决定,此二法要尽快在全天下实施,之前赏赐的田地,无论是皇亲勋贵还是其他人等,只要是大明境内,皆不许有私田,皆要按价卖于官府。”
就在去年的时候,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工部奏请以晋府为准,朱元璋御批同意。其规制;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只听他缓和了语气之后,又看着底下臣子说道:“香山县发展如此之好的一个核心,便是那钱庄。朕看了账册,才发现香山县官衙盈利之最,便是这钱庄。这里有一些数据,朕记下来了,卿等可以听听。”
朱元璋听到张一凡的介绍,不由得上前摸了摸水泥柱子,然后还用力拍拍,最后很是感慨道:“一凡啊,你这水泥,真真正正的是国宝啊!”
朱元璋看着底下这么多的臣子,开口说话道:“三天时间,想必诸卿对香山县大概也有了解了吧?都说说,朕听着,有什么害民举措,有什么夸张的政绩,都说出来!”
换在为国为民的位置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香山县的成功,绝对是解决大明百姓能过得更好,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的金钥匙。
朱元璋倾向很明显,他都说了,要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就是给事情定性了。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奸臣,才不愿意做利国利民的事情。
南京那边宫殿的柱子,那都是要去深山中寻找足够粗大的树木,然后砍伐运出深山,再通过水路运到南京,晾干打理,最后才能用,费当然不是用水泥柱子可比的了。
香山县的现状,对这些文武官员的震撼,那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之前说什么吸周边地方的血,也不足以证明香山县的这一切,会因为不吸周边地方的血就变得一无是处。
这不,朱元璋回过神来之后,便立刻参观了这座行宫。一路上都是赞不绝口,就差称赞是奇迹了:“真得是没想到啊,这修建的速度真得是太快了!”
忽然,他很有兴趣地问张一凡道:“修建这座行宫,一共了多少钱?”
而其他文武百官,则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便装的军卒,便开始了香山县三日游。
这么一来,谁还在意一些细节呢?
听着吴诚所念的一组组数据,顿时,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是惊呆了。
但是,如果换到了一家一姓的位置上,那就未必是好的了。比如,香山县的粮田归公分配法。
太监吴诚听了,立刻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钱庄三年数据上前,用宦官特有的嗓门,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户籍和土地制度是基础,也是王朝的基石,解决了这个,其他政策相对而言,就不算是很大的了。朱元璋再宣布的时候,也就更容易一些了。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在行宫的大殿,朱元璋召开了御前会议。
看到朱元璋和其他人的表情,张一凡连忙解释道:“父皇请看,这个柱子,是先用钢铁棍子扎出骨架,再灌上混凝土,外层刷上水泥和石灰就成了。当然,这种其实比木头柱子要牢固,且更为耐火,也不容易腐朽!”
皇帝驾临,宵禁还是有了。但是等到第二天开始,就皇帝的行宫这边,有锦衣卫以及蓝玉的手下站岗保护之外,其他地方就都解除戒严,老百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如今真得确认,驸马卸任了香山县县令的职务,香山县的百姓,皆闻之落泪。
据后世史书记载,驸马当日卸任香山县县令消息一出,全城哀鸣,如丧考批。
驸马随驾离开香山县时,珠江两岸,百姓一路跪送,一路绵延直达广州城北,哀鸣声不绝。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