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25章 澳督来信
马士加路倒是不在乎那些许的钱财,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趁这个机会,帮助弗朗机人取得濠镜澳的所属权,真正地帮助弗朗机人得到濠镜澳。
马士加路随后便通过教会去联络了徐光启和孙元化,虽然之前从濠镜澳跟孙元化去大明京师的那些泰西工匠中,有很多都是他们安排的手下,如今这些手下也大多都在大明朝廷中任职,但是毕竟都是技术岗,联络他们也没有用。
所以还是直接联络徐光启和孙元化比较好,毕竟他们师生二人如今可都是大明的重臣,徐光启更是大明的内阁首辅,那是真正能够说得上话的。
马士加路的信很快便送到了徐光启和孙元化的手上,当然,在信中马士加路并没有直接提起他想要就泰西人商船屡遭毛文龙劫掠,想要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的事情,而是说他想要代表弗朗机向大明进行国事访问,拜见大明皇帝。
若是按照礼数,马士加路不过是一介总督,还是大明不承认的总督,他哪里有资格代表弗朗机人对大明进行国事访问,况且马士加路手中又没有弗朗机皇帝的国书。
不过毕竟马士加路是通过教会联系的徐光启和孙元化,师生二人感觉还是无法拒绝教会的请求,毕竟当年孙元化去濠镜澳采购红夷大炮,招募泰西工匠的时候,教会也是提供了很多帮助的。
所以徐光启和孙元化最终还是决定,去面见皇上,向皇上禀明马士加路想要到京师拜见皇上的请求。
朱天启听说有位弗朗机人总督想要前来京师拜见自己倒是也没有多想,毕竟自他派孙元化前往濠镜澳采购红夷大炮、招募泰西工匠开始,大明与濠镜澳的弗朗机人便进入了“蜜月期”,弗朗机人对大明的讨好之意也是日渐明显。
但是当他听说这个弗朗机人名头是濠镜澳总督之后,脸色便瞬间阴沉了下来,他不是不知道弗朗机人想把濠镜澳据为己有,也不是不知道弗朗机人在濠镜澳设立总督府,派驻总督。
但是弗朗机人可以偷偷这么干,他也可以假装不知道,可这个马士加路竟敢堂而皇之地把自己濠镜澳总督的名头写在给大明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的信上,还想要顶着这个名头前来大明朝拜,这就有些猖狂过头儿了吧?
虽然自隆庆开关以来,大明就已经算是解除了海禁,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隆庆开关是相当保守的,只开设了个别的通商口岸而已,大明的海禁政策依然延续着。
因为大明朝廷的“明”字旗是明码标价的,所以马士加路倒是没敢在价格上撒谎,实打实地告诉了和兰人和英国人代表,一杆旗是一万两白银。
不过也不用担心,现在大明给弗朗机人的这几十杆旗是免费送给弗朗机人的,算是还了当年弗朗机人卖给大明红夷大炮、帮大明招募泰西工匠的人情,如此一来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而就在此时,马士加路的信送来了,徐光启直接把信呈给了朱天启看。
朱天启瞬间计上心头,他马上派人去做了几十杆“明”字旗,然后交给了徐光启,让徐光启给马士加路回信,告诉马士加路说,如今那毛文龙已经背叛大明很久了,他的所作所为与大明无关,大明自然也不会为他的所作所为承担任何责任。
故而,大明念及旧情,可以赠予弗朗机人一些“明”字旗,只要在船上插上了“明”字旗,保证那毛文龙不敢再对商船进行劫掠!
徐光启倒是也没有多想,按照朱天启的吩咐,给马士加路写了一封回信。
再者说,如今大明的水师已经雄起了,完全有实力击溃任何一支海上势力,制霸大明周边的海域,以后也确实不会再担心有倭寇、海盗赶来大明劫掠。
因此,马士加路便向和兰人和英国人谎称大明朝廷拒绝就泰西人商船遭受毛文龙劫掠一事与弗朗机人进行交涉,而且还告诉他,如果想要保住自家船只的安全,则要想大明朝廷购买“明”字旗。
只不过马士加路就只有一个疑问,什么时候大明朝廷也开始发旗帜,收“保护费”了?对于这种发放旗帜,收取保护费的行为,马士加路并不陌生,比如附近的郑一官就已经卖了很多年的“郑”字旗了,基本上来往的船只都得买上一杆。
马士加路见信之后,倒是也没有表现出失望,反倒是因为大明皇帝对弗朗机人表现出的友好态度而感到兴奋,所以他便直接把弗朗机、和兰和英国三国人的商船遭受毛文龙劫掠之事写在了信上,并表示希望大明能够就此事给予大家一个解释。
而与此同时,朱天启却已经开始拉着内阁商议改革市舶司,建立大明海关之事了,虽然现在办这件事,还有些时机不太成熟,但是朱天启受到马士加路的“刺激”之后,已经忍不住把此事提前了。
和兰人和英国人听闻此事,对于大明朝廷自然是十分不满的,但是不满归不满,以后的生意还得照做,所以这“明”字旗他们还真不能没有,所以面对马士加路的兜售,他们也只能掏钱了。
如今大明的航海事业再次迎来了新的繁荣时代,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把制海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要利用制海权为大明带来利益。
朱天启看完之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他是没想到,这群外国佬竟然会腆着脸来找自己索要赔偿,还一口咬死毛文龙曾经是大明的军官,所以大明必须得就此事负责。
朱天启本来让毛文龙在东海和南海海域大肆劫掠,主要就是在针对泰西人的商船,毕竟他们的商船很大,做得生意也大,可以说个个都是“肥羊”,依靠劫掠他们,绝对是可以发上一笔横财的。
朝廷施行海禁,闭关锁国,看起来似乎断绝了与海上的往来,便不会再有倭国人和泰西人来犯,可以保证大明国土与国民的安全,实在大谬!
大明此举完全就是自毁长城,放弃了自己的万里海疆,把本来握在自己手中的制海权给放弃掉,那么大明周边的海域能不乱吗?那些倭寇、海盗们能不猖獗吗?回想一下永乐一朝,大明的舰队纵横四海的时候,附近有倭寇和海盗作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